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当李隆基称太子时,众臣下意识去寻李亨的身影,却看见赵浔大马金刀的坐在属于储君的座椅上。

众臣有些意外,杨国忠等奸臣发觉不对,躲在人群中不敢言语。

但还是有诤臣上前呵斥赵浔,正是御史中丞吉温。

“世子殿下,您好大的胆子,胆敢坐在储君之位…”

就在吉温直接开喷时,不等李隆基开口,高力士便直接呵斥道:“吉大人且先住嘴。”

“在昨日晚间,陛下已下旨意,以世子殿下为储君,坐得此位,自然合理。”

被怼后,吉温有些意外,但还是继续道:“承高公公所言,即便世子殿下为储君,也不可在陛下身侧就坐,此事不合乎情理…”

“够了,此举朕特许皇太孙于此。”

李隆基有些不耐烦的开口道,见李隆基开口,吉温才执笏板退下。

唐朝十日一朝,今日原本不该是今日上朝,赵浔特意遣人去到各个官员府上通报,临时开启朝会。

因而集结的稍慢,倒也合乎情理。

但是李隆基可等不了那么久,待寅时一到,便立刻开始朝会,清点官员人数。

对未到官员派人传唤,若规定时间还不到,便直接罢官治罪。

朝会开始开始后,众臣一起起身向李隆基行礼。

“微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众卿免礼。”

此番朝会与寻常朝会都不同,不仅仅是临时朝会,在朝堂之上,还多出了许多带甲的陌生官员,正是赵浔手下诸将。

与此同时,储君由皇孙李豫担任。

众臣当以皇太孙称之!

再加上昨夜长安到动静,是个人都知道今日朝会定然有大事发生。

李隆基虽然年老人昏,但是作为雄主的胆魄还在,认定的事不会轻易反悔。

朝会正式开始后,李隆基便直接了当道:“众位卿家,朕今日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礼部尚书何在?”

被点名后,众臣之中裴宽大步迈出道:“臣在。”

“朕命你尽快择一吉日,准备登基仪典,朕即日起便决定将大唐皇位传于皇太孙李豫。”

李隆基开口时,言语有些震颤,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用完了他所有的勇气。

短短数十个字,也用尽了李隆基全部力气。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众臣闻言皆脸色一变,众臣齐齐走出喝止,尤其是杨国忠一系,奸臣能在官场纵横捭阖全靠的皇权庇护。

此番若是李隆基真的禅位了,他们这些前朝之臣,怕不是直接完蛋。

“陛下,陛下不可啊,陛下!”

“臣杨国忠,奏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奏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隆基看着一众臣子的挽留,心中有些不舍,眼眶瞬间红了,但还是果断起身背过身继续道:“今日起,加封皇太孙为全国兵马大元帅总掌大唐军事,兼尚书令,总掌大唐一切政事。”

大唐上次册封尚书令,还是太宗领衔,后为了避太宗讳便不再设尚书令,下设左右仆射,相当于丞相之职。

而赵浔此番封做尚书令,无不表李隆基的决心,是将赵浔看做和太宗一般的明君。

甚至,李隆基还想封赵浔为天策上将。

但赵浔暂无战功,名不副实。

而且赵浔身为皇太孙,更是即将登基,也不必如此画蛇添足。

可赵浔想要啊!

若非赵浔不知晓李隆基的想法,不然肯定主动要求,加封天策上将。

这个称号,可比皇太孙炫酷多了。

说完后,李隆基便起身直接转身而去,随后留下一句。

“此次朝会,便由皇太孙全权负责。”

李隆基不敢逗留,他怕自己反悔。

赵浔看着李隆基有些萧条的背影,他预想了许多种情况,但这种的可能性最低,但似乎也最符合李隆基的性格。

看着李隆基离席,众臣就是再傻,也知晓赵浔便是大唐下一任帝皇。

随即由韦见素和陈希烈二人为首的众臣,立刻看向赵浔,随即带头行礼道:“臣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万安。”

今日之后,大唐新君登场。

杨国忠注定失势,而现如今新君手下还不曾有亲信,于是二人果断上前攀附示好。

既然二人如此识时务,赵浔自然欣然接受。

“日后,大唐便仰仗两位卿家了。”

“该仰仗殿下才是。”

见赵浔接受并抛出橄榄枝,两人都果断握住,而杨国忠此时才从不敢置信的状态中恢复,这才想要去抱赵浔大腿。

“臣杨国忠,参见殿下,殿下万安。”

“哦?”

“司空大人,方才可是您可不是这副表情。”

赵浔得势不饶人,活是一副要整死杨国忠的模样,这让此前被杨国忠压迫的大臣大快人心。

“臣不敢,臣只是太忠心于陛下。”

“忠心陛下。”

“也就是不忠于孤了?”

“孤可是早听闻杨大人的官威直压长安,朝中百官,不一不从,你杨大人啊!”

“不…,不是!”

“来人,将司空大人押下去,不敬官长,不尊储君,营党结私,我倒要看看你杨国忠,到底忠不忠。”

“殿下,我忠于陛下,也可以忠于殿下啊。”

“殿下,我是大唐国舅,殿下!”

赵浔直接果断将杨国忠拿下,由于是临时朝会并无太过议事,主要便是宣布赵浔之事,并留给赵浔展示权威的机会。

杨国忠凭借李隆基的宠爱,在朝堂上作威作福,此番倒台,墙倒众人推。

赵浔也顺势将杨氏全族扣押,此事传到后宫,李隆基相当不忍,但他也知道新君刚立,定要树立权威。

此事,他不能掺和。

但杨贵妃得知后,立刻哭啼啼的来求情,这才让李隆基让高力士给赵浔带了一句话。

希望他能给杨氏留一线生机。

赵浔当然认同。

有罪者,皆斩首示众。

无罪者,男劳役,女充妓,老幼流放,徒宁古塔。

树立权威后,赵浔直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重塑大唐官僚机制。

杨国忠和李林甫旧部,凡主动认罪者贬官一级,凡被查出与杨国忠勾结罪行,与杨国忠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