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时的英国有四处战场,不过所有人都自动将阿根廷战场忽略了。

毕竟巴西实在算不上强国,而且英国在阿根廷也没有太多实质性利益。

现在英国的处境十分窘困,正如约翰·罗素所说即便是现在英国放弃一切全力支援印度殖民地也很有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没有印度却会让此时英国的整个殖民体系崩溃,堪比当年奥斯曼人攻破了君士坦丁堡。

可近东和北美的价值真的能与印度次大陆相比吗?印度可以链接远东地区的关键节点。

约翰·罗素不难看出戈登首相的犹豫。

“首相大人,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北美有完全不输印度的潜力,我们完全可以在北美再造一个印度,我甚至可以断言未来的北美必将超过印度。

而且北美距离我国本土更近,语言、文化也更相近,更容易守卫,也更容易管理。

并不会出现印度那种烈焰滔天,我们却毫不知情的情况。”

约翰·罗素的这些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事实,听得其他内阁成员们连连点头。

如果可以用印度换取北美绝对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而且维持现状还能限制俄国。

俄国人始终都是英国的心头大患,尤其是如果英国失去了印度,而俄国占领了印度,那么整个世界的局势将会就此倒转。

对此英国还是十分恐惧的,约翰·罗素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不过此时戈登首相却问道。

“我们放弃了印度就能保住近东和北美吗?”

戈登首相的话将刚刚约翰·罗素编织的美梦顷刻撕得粉碎,现在他们并不是在规划未来英国的发展方向,而是为了保住英国的利益在做取舍。

毫无疑问戈登首相对自己的内阁造成了一万点暴击,整个白厅之内的气氛再度变得压抑。

人们只好将目光投向约翰·罗素勋爵。

“先生们,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我们在北美的进攻势如破竹!美国佬就要完蛋了。

我们已经攻占了波士顿,下一个就是纽约!然后便是华盛顿!

我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放弃呢?

近东地区我们的防御也固若金汤,等到冬天到来俄国人别说发动进攻,就算是补给都会成为问题。

优势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为什么要放弃?”

平心而论约翰·罗素虽然是想说服内阁听从他的建议,但他说的可都是实话没有半点掺假。

北美方向英军确实势如破竹,美国人连一点反击能力都没有,一路上遇到的城市和军队都是望风而降。

近东地区虽说发生过几次所谓的大战,但对局势没有任何影响。尤其是英国海军的存在让俄军即便取胜能获得的战果也十分有限,还要为随时可能断掉的补给线而担心。

正如英国远征军指挥官所说的一样,在皇家海军进入黑海海峡那一刻,我们英国就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这么看来似乎维持现状更加有利,至少这两场战争是相对可控的。

对美国的战争即便是只能收获五大湖地区,对于英国来说也是不亏。

乔治·维利尔斯说道。

“我同意罗素勋爵的说法。孤注一掷支援印度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半年时间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随后又有几人站了起来。

“我也同意。”

“同意。”

戈登首相却还不死心。

“那印度怎么办?就此放弃?我们英国这些年苦心经营的远东航线岂不是要前功尽弃?”

约翰·罗素长出了一口气。

“为今之计我们也只能相信查尔斯·坎宁总督了。”

一旁的乔治·维利尔斯也说道。

“也许真有奇迹也说不定。前些年我们不还战胜了一个人口更加庞大的帝国?

印度人的表现一直都很糟糕,实在不应该被高估。”

戈登立刻反驳道。

“上一次我们是在海上,这一次我们是在陆地上。我们根本不可能避开印度人的主力。”

“可这一次我们有二十几万人。”

在约翰·罗素的口中似乎印度方面爆发的起义也没什么,但实际上所谓的二十几万人里有至少二十万印度土兵。

乔治·汉密尔顿·戈登还是固执己见地说道。

“可不管怎么说三线作战对我们来说压力都太大了。”

“那您想放弃哪里?”

约翰·罗素的话毫无疑问又是在丢锅。

不过戈登首相还是很有担当的。

“我觉得该放弃近东战场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来说太不利了。既然你们不想救援印度,那就该集中所有力量去进攻美国。

用奥斯曼帝国和神圣同盟做交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率。”

“用奥斯曼帝国做筹码换取神圣同盟对英国进攻美国的中立。这应当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就连一直与戈登首相矛盾不断的约翰·罗素也不得不赞叹道。

事实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已经让整个英国内阁没了心气,现在他们想的就只剩下如何减少损失,其他的事情自然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其他的内阁成员也纷纷鼓起掌,算是内阁内两大派系的和解。

“愿一切顺利!”

“愿一切顺利!”

帕麦斯顿受命去和奥地利帝国谈判,不得不说仅仅是几年的时间英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一次他来维也纳的时候姿态已经放的很低,但这一次却更低,低到他都有些难以置信。

帕麦斯顿想了一路,他也没能想到什么转机,只希望奥地利帝国能见钱眼开同意条约,最好是能在英国撤出之后和俄国打起来。

其实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外部的压力消失之后人们就更容易把精力放在内斗上。

巴尔干和奥斯曼帝国是俄国和奥地利永远绕不开的坎...

维也纳,霍夫堡宫。

“您是说愿意让我国和俄国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遗产,并以此换取神圣同盟对北美战争的不干涉?”

施瓦岑贝格亲王听了帕麦斯顿的话总结道。

“没错,亲王殿下。我国支持神圣同盟以任何形式瓜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遗产,甚至我国还可以做主将东爱琴海群岛划给贵国。

只要神圣同盟愿意在接下来保持中立...”

帕麦斯顿循循善诱地说道。

施瓦岑贝格亲王则是冷哼一声。

“那之前的协议呢?”

“当然是可以作废了。”

帕麦斯顿紧盯着施瓦岑贝格亲王希望能在对方的脸上看到满意赞许之色,然而后者的回答依旧冰冷。

“我国对巴尔干没兴趣。那是俄国人的地盘。”

前半句点出了英国的筹码不足,后一句则是在警告帕麦斯顿别想耍花招。

帕麦斯顿并不想和施瓦岑贝格亲王打哑谜,他直接说道。

“贵国想要什么?”

施瓦岑贝格亲王笑了起来,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反而说道。

“贵国的战争已经妨害到了我国的正常进出口贸易,我国的损失很大。”

这可能是帕麦斯顿最不愿意听到的结果,奥地利帝国无论想从奥斯曼帝国身上拿到什么英国都能接受,但唯独接受不了奥地利要薅英国的羊毛。

帕麦斯顿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我们也许还有其他的办法,我们可以在这场战争的和平协议中要求奥斯曼帝国对贵国赔偿更多的战争赔款,再为贵国增加一些贸易特权。

怎么样?”

施瓦岑贝格亲王哈哈一笑。

“哈哈哈,奥斯曼人哪里来的钱?他们之前欠俄国人的钱还没有还,奥斯曼帝国的信用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烂透了。

奥斯曼人就算说要赔偿我们五亿弗罗林,我们也不敢相信。”

帕麦斯顿不由得青筋暴起。

“那贵国想要多少?”

施瓦岑贝格亲王不慌不忙地回答。

“不多,一亿英镑就够了。”

“您开什么玩笑!”

帕麦斯顿的吊门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好几度。

“您开什么玩笑!贵国和美国一年贸易额有一亿英镑吗?”

施瓦岑贝格亲王十分坦然地说道。

“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北美的土地肯定不止这个价。”

帕麦斯顿听后直接站起身就要离开,不过施瓦岑贝格亲王却没有半点要阻拦的意思,仿佛已经吃定了他不会离开。

帕麦斯顿的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这种谈判真是太被动了!”

他在心里已经把整个英国内阁骂了个遍。

现在他不敢激怒奥地利人,但如果现在不走就等于被对方吃定,谈判便再难有回旋空间。

其实这一次英国内阁真的下了很大决心,哪怕奥地利帝国和俄国的胃口再大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鼠目寸光的奥地利人偏偏要那些如同过眼云烟般的黄白之物,他们的追求就不能高尚一点吗?

“土地!民族!信仰!哪个不比钱重要?

呸!真恶心!这么大一个国家就这么一点志向!”

帕麦斯顿内心不断吐槽,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英国真没钱。北美的土地价值必然远超一亿英镑,但奥地利帝国真要这么多钱英国可拿不出来。

如果真的拿出这么多钱,那么英国的经济就彻底崩溃了,别说殖民体系就连贸易体系也会不复存在。

眼看着帕麦斯顿离开,施瓦岑贝格亲王也算终于出了一口气。其实他真不太理解弗兰茨为什么只要钱,不要土地、人口这些更实在的东西。

老实说作为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他很想继续扩大奥地利帝国影响力,尤其是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让其他民族皈依天主教。

这些对于施瓦岑贝格亲王来说才是会名留青史的功绩,如果英国真同意用一亿英镑换取奥地利帝国的中立,那么他才会觉得丢脸。

毕竟在施瓦岑贝格亲王认知中,只要有土地和人口,获得金钱是早晚的事情。

印度那颗雷施瓦岑贝格亲王也听说了,他觉得现在正是趁英国病要英国命的好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弗兰茨似乎对此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想要交换一些没用的东西。

英国人手上的那些殖民地施瓦岑贝格亲王都能理解,但那一亿英镑他真理解不了。

现在奥地利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其之快,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更加夸张,他真不理解要那点钱有什么用。

然而正因为奥地利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过夸张,所以才一直需要更多的钱,所以弗兰茨才要一直进行金融改革。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了问题,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对此最为清楚。

奥地利帝国的经济模式与此前历史上任何国家的经济模式都不同,表面上是内循环,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有点像是远东地区朝贡体系的变种,就连他这个财政大臣和手底下的经济学家也研究不明白。

但他只知道一件事,一旦奥地利帝国的资金链断裂,要么整个同盟的循环体系崩溃,要么就不得不发动一场战争来为经济扫清障碍。

此外对于施瓦岑贝格亲王来说他还是很渴望美国的土地,毕竟有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珠玉在前。

而且奥地利帝国也是墨西哥的盟友完全有理由参与到北美的战争之中,完全可以趁着英美交战的时候分一杯羹。

在圣彼得堡英国人同样碰了钉子。

“你们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把我这位沙皇当成了什么?陪你们玩的仆人吗?

我告诉你们等死吧!奥斯曼帝国我吃定了!上帝来了也不行!

等我打完了奥斯曼,我就登陆英吉利,让你们知道首鼠两端的代价!”

尼古拉一世将斯特拉特福子爵喷了个狗血淋头,英国的国书直接被撕了个粉碎。

即便如此斯特拉特福子爵也连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小心翼翼地离开宫殿。

“该死!俄国人太野蛮了。完全没法沟通。”

不过这些话斯特拉特福子爵也只敢在脑子里想想,现在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去和伦敦解释。

尤其是最后沙皇的那句威胁,到底能不能算数呢?他该不该说呢?斯特拉特福子爵心中已经是一团乱麻。

虽说俄国态度强硬,但好在俄军并不强势,近东地区大概还是会保持僵局。

另一方面冬宫之内,尼古拉一世真的被英国人的无耻气坏了。

在他的认知中如果没有英国人横插一杠,君士坦丁堡现在已经光复,说不定他都已经搬到君士坦丁堡前线督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