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56章 小暑灌浆保粒满,农机保养备收割,监督闭环守丰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章 小暑灌浆保粒满,农机保养备收割,监督闭环守丰收

六月廿的小暑,雁归村的莜麦花穗已褪去白色,开始灌浆 —— 东河沿岸的莜麦穗沉甸甸地垂着,西山脚下的荞麦也结出了细小的绿荚,晚秋蹲在田埂上,捏开一粒莜麦籽,看着里面半满的浆汁,对围拢的农户说:“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按陆承泽专项书信里说的,要‘控水保肥、防倒伏’,咱们得把管护做到位!”

刘红梅带着技术小队,用农机改装的 “滴灌配件” 给莜麦地浇水 —— 这种配件能把水精准滴到苗根旁,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浆汁稀释。“晚秋姐,你看这滴灌量,每亩每小时正好 200 斤,没多没少!” 刘红梅盯着滴灌管上的流量计,慢慢调整阀门,“陆承泽说灌浆期浇水要‘见干见湿’,地里土表发白再浇,浇透不积水,这样麦粒才能饱满!” 老周则带着流民组在莜麦地 “机械培土”—— 用收割机的培土配件,在苗根旁培起三寸高的土垄:“灌浆期麦穗重,容易倒伏,培土能固根,风刮也不怕!” 苏老实背着 “灌浆期监督册”,在地块间核查:“马大叔家 1 亩莜麦地,滴灌量 200 斤 \/ 亩,培土高度三寸,符合标准;李婶家半亩荞麦地,没浇水过量,土表还能捏成团,合格!”

七月初的 “农机全面保养”,为收割季做足准备 —— 离莜麦收割只剩半个月,晚秋按陆承泽留下的 “收割前保养清单”,组织技术小队对收割机进行 “全身检查”。刘红梅负责拆洗割台刀片,把钝了的刀片磨锋利,还更换了磨损的传送带:“陆承泽说刀片锋利度直接影响收割效率,钝刀片会把麦穗割碎,得磨到能削纸才行!” 老周则检查发动机油路和电路,用柴油清洗油箱,更换老化的电线:“去年秋收前没清油箱,机器总熄火,今年得提前做好,别耽误收割!” 苏老实还特意请来县农机站的师傅,对收割机进行 “专业检测”,师傅试运转后说:“五村的农机保养得比县城的还细致,收割季肯定能顺畅作业!” 保养结束,技术小队把 “保养记录” 贴在农机站墙上,详细记着每一项检查结果,邻村的操作手来参观,忍不住拍照抄录:“五村的保养流程太规范了,俺们回去也按这清单做!”

灌浆期的 “防损监督”,成了丰收的 “安全阀”—— 苏老实发现,有户农户为了让自家莜麦多灌浆,偷偷在集体地的水井旁接水管,给自家地多浇了半亩水,导致集体地灌溉推迟。“按《灌溉监督细则》,私占集体水源要停灌一次,扣 5 分工分,还得帮集体地浇完水!” 苏老实带着监督小组找到农户,农户红着脸承认错误:“俺就是想让自家麦粒再饱满点,忘了集体地还等着浇水,现在就去帮集体地浇!” 苏老实还在全社推广 “灌溉轮值制度”:“每个村按地块分时段灌溉,监督员现场登记,谁也不能私占水源、多浇乱浇!” 轮值制度实行后,全社没再出现一起灌溉纠纷,赵主任说:“五村的监督总能想到点子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里,这样才能守住丰收!”

陆承泽的 “收割前预警书信”,在七月初五寄到了 —— 信里附了张 “莜麦成熟度判断图”,写着:“判断莜麦是否成熟,看麦穗颜色(变黄、籽粒变硬)、捏籽粒(浆汁凝固、不易捏碎),成熟度达 90% 再收割,太早收割籽粒不饱满,太晚易掉粒。” 还提醒农机操作:“收割时割台高度要调至离地三寸,避免割到麦茬过高浪费,脱粒仓要每收割一亩清理一次,防止麦粒残留发霉。” 晚秋把判断图贴在技术流动站最显眼的地方,组织全社操作手学习:“咱们按图判断成熟度,不能急着收割,也不能等太晚,保证颗粒归仓!” 刘红梅还按信里的要求,在收割机脱粒仓里加装了 “防残留刮板”,试运转后发现,麦粒残留量减少了 80%,她笑着说:“有了这刮板,再也不用频繁清理脱粒仓,收割效率能提不少!”

七月中旬的 “丰收前民生走访”,让困难户心里更暖 —— 晚秋带着互助队,挨家挨户了解困难户的收割准备:马大叔家缺个装麦粒的麻袋,互助队送了 10 条新麻袋;李婶家没力气搬运粮食,老周提前登记,收割时安排互助队员帮忙;流民户老王家的地窖有点潮,苏老实带着人帮他铺了层干稻草防潮。“以前收割前总愁这愁那,现在有大伙帮,啥都不用愁了!” 李婶拉着晚秋的手,指着院子里的新麻袋,“这麻袋能装 200 斤粮,今年俺家肯定能装满!” 走访结束,互助队整理出 “困难户收割需求清单”,明确每户的帮扶内容和责任人,赵主任看了清单说:“五村的互助从来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帮到农户心坎里,这样的协作才能让丰收更有温度!”

七月下旬的傍晚,莜麦麦穗已完全变黄,籽粒捏起来硬实饱满;收割机停在农机站里,刀片闪着寒光,脱粒仓里的防残留刮板擦拭得干干净净;新增的自留地里,农户们在检查麦穗成熟度,脸上满是期待。晚秋坐在技术流动站,翻着陆承泽的预警书信,旁边放着 “收割计划” 和 “困难户帮扶清单”;刘红梅在调试收割机的割台高度,老周在核对互助队的收割分工,苏老实则在整理 “灌浆期监督总结”。

晚风里,没有了灌浆期的紧张,只有对收割的期盼 —— 农机已保养到位,成熟度判断标准已明确,困难户帮扶已安排,监督闭环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