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日曜南明 > 第230章 残烬余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阳虽已克复,辽东大局尘埃落定,但零星的抵抗与清剿战事仍在持续。多铎战死之后,其麾下部分残兵败将 —— 尤其是那些自知罪孽深重、难逃朝廷清算的死硬分子,或遁入深山老林沦为匪寇,或隐匿于乡野村落,凭借地形熟悉负隅顽抗,企图做最后的挣扎。肃清这些清廷余孽、稳固地方秩序、安抚百姓民心,成为李定国与吴三桂眼下最为紧迫的要务。

明军随即调整部署,以营、哨为基本作战单位,在归顺的当地乡绅、猎户充当向导的引领下,对沈阳周边乃至辽阳、海州、盖州等辽南重镇展开拉网式清剿。同时,朝廷颁布严厉的《平虏令》,昭告辽东全境:凡藏匿、资助清军残虏者,以通敌罪论处,与虏同罚;凡主动擒杀残虏头目、或告发残虏藏匿地点者,依功绩大小重赏金银、授予爵位,若为无地贫民,可优先申领垦荒田亩。

高压政策与重赏激励双管齐下,清剿成效立竿见影。短短十余日内,数十股小股清军残部或被明军围歼,或因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更有无数苦清久矣的辽东百姓,主动向官府提供残虏踪迹线索,甚至自发组织乡勇团练,协助官军搜捕逃窜的八旗兵丁。曾经动荡不安的辽东大地,在铁与血的严厉洗礼中,一步步向着秩序重建稳步推进。

这一日,吴三桂亲率三千关宁铁骑,追击一股约三百人的八旗残兵至长白山余脉的一处险峻山谷。这股残兵由镶黄旗甲喇章京鳌拜率领 —— 此人出身将门,勇猛彪悍,悍不畏死,是多铎麾下赫赫有名的猛将,此前多次参与屠城劫掠,手上沾满汉人鲜血,自知绝无宽恕可能,遂率领残部遁入山谷,企图凭借山高谷险负隅顽抗。

山谷口地势狭窄,两侧皆是陡峭崖壁,鳌拜率部扼守要道,手持一柄镔铁长刀,身披残破铠甲,须发戟张,双目赤红如血。见吴三桂率军追到,他猛地怒喝出声,声音震得山谷回声阵阵:“吴三桂!你这背主求荣的奸贼!昔日屈膝事清,今日又摇尾乞怜于明廷,也配来抓你鳌拜爷爷?!”

吴三桂面色阴沉如水,闻言并未动怒 —— 这般谩骂早已是清剿途中的常态。他勒住战马,目光扫过谷口严阵以待的残兵,冷冷下令:“弓箭手、火铳队上前列阵!不必与之废话,格杀勿论!”

军令一下,关宁军迅速展开阵型。前排火铳兵端起燧发枪,后排弓箭手张弓搭箭,形成密集的远程打击阵列。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箭矢如飞蝗、弹丸似流星,如同疾风骤雨般向着谷口倾泻而下。鳌拜身边的亲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但他兀自挥舞长刀,拨打着迎面而来的箭矢弹丸,口中吼叫连连,状若疯虎,竟一时挡住了明军的首轮攻势。

吴三桂见鳌拜如此勇悍,不欲在此地过多消耗兵力与时间,当即调整战术:“传令!一部精锐下马,持重盾、握利刃,结方阵步步紧逼,压制其近战空间!另派五百骑兵,绕至山谷侧翼,寻路攀登至崖顶,向下抛射火箭,引燃谷内草木,断其退路!”

明军将士依令行事。步兵方阵如同移动的钢铁壁垒,顶着残兵的零星反击缓缓推进,将鳌拜所部压缩在谷口狭小区域;与此同时,侧翼骑兵成功攀上崖顶,数十支火箭带着熊熊火光射向谷内,干燥的草木瞬间被引燃,浓烟滚滚升腾,呛得清军残兵剧烈咳嗽,阵型大乱。

一时间,谷内烟火弥漫,火光冲天,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伤者的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惨烈至极。鳌拜虽勇冠三军,终究难敌数倍于己的明军,更兼火势蔓延、退路被断,身边亲兵越来越少,自身也被数枚弹丸击中,身披数创,鲜血浸透了残破的铠甲,动作渐渐迟缓。

最终,在明军的三面合围之下,鳌拜力竭不支,被四名关宁军士兵用长枪死死钉在一棵烧焦的树干上。他兀自怒目圆睁,口中仍嘶吼着不降,直至鲜血流尽,方才气绝身亡,那双充满怨毒与不甘的眼睛,始终未能闭上。

此战,明军全歼鳌拜所部三百余残兵,无一生还。吴三桂命人割下鳌拜及麾下主要头目首级,用木笼盛放,传示辽东各州县,以儆效尤。消息传开,那些仍潜藏在暗处、心存侥幸的清军残匪无不闻风丧胆,或远遁至极北苦寒之地,或彻底溃散隐匿,再也无法形成有组织的抵抗力量。

经此一役,沈阳周边乃至辽南地区成建制的清军抵抗力量被基本肃清。辽东的天空,在经历这场最后的血色洗礼后,终于拨开战乱的阴霾,渐渐明朗起来。百姓们走出藏身之处,重返家园,在明军的保护下开始清理废墟、筹备春耕,一幅安宁祥和的重建图景,正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