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铁血黔军:从抗战到解放 > 第167章 以战释嫌共抗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合肥营房的晨哨刚响过,门口的哨兵就拎着枪跑进来,声音里带着急劲:“副师长!吴师长!营外有溃兵!大概三百人,说是88师的,想求收留!”

陈砚正和吴剑平在师部看徐州会战的情报,闻言对视一眼——88师是李达的部队,之前在南京、合肥多次刁难,怎么突然成了溃兵?两人快步往营门口走,远远就看见一群人站在土路上,衣服破得露出棉絮,有的绑着渗血的绷带,有的扛着断了枪托的步枪,领头的正是李达,脸色灰败,没了往日的嚣张。

“陈副师长,吴师长。”李达看到他们,快步迎上来,姿态放得极低,甚至想敬礼,胳膊却因为有伤没抬稳,“我们……我们是88师残部,在六安被日军打散了,一路被追着跑,实在没处去,求你们收留!”

他身后的溃兵也跟着附和,有个年轻士兵声音发颤:“我们不想散伙,还想杀鬼子,求你们给条活路!”

吴剑平皱着眉,拉陈砚到一边:“这李达之前处处针对咱们,现在来投,会不会是诈降?而且他们这三百人,装备差、士气低,收进来是累赘。”

陈砚没立刻回答,目光扫过那些溃兵——有的士兵鞋都磨破了, bare 着脚,有的怀里还揣着半块干硬的饼,眼神里满是惶恐和期盼。他想起南京突围时自己的窘迫,心里软了些:“吴师长,他们是溃兵,但也是中国人,是打鬼子的兵。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收下他们,既能扩充队伍,也能让他们戴罪立功。”

“可他之前……”吴剑平还想说什么,李达已经走了过来,手里攥着个破本子,递到陈砚面前:“陈副师长,这是我们的花名册,三百零七人,能战斗的两百一十人,剩下的都是伤员。之前是我糊涂,总给你们添麻烦,现在我知道错了,只要能让弟兄们继续杀鬼子,我李达听你调遣,绝无二话!”

陈砚接过花名册,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抬头问:“你们被日军追了多久?装备呢?”

“追了三天三夜,装备丢得差不多了,就剩五十多支能打的步枪,子弹也没几发。”李达的声音低了下去,“要是再没人收留,弟兄们要么被鬼子抓,要么就得饿死在路上。”

营门口的士兵也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之前他克扣咱们弹药,现在来求收留,凭啥?”“就是!这种人,别让他进来!”

陈砚抬手让大家安静,声音洪亮:“弟兄们,我知道李师长之前做得不对,可现在他带着残部来投,是想继续杀鬼子,不是来捣乱的。咱们黔军抗日,不分派系,不管之前有啥过节,只要愿意打鬼子,就是兄弟!”

他转头对王锐说:“带弟兄们去清点人数,给他们分粮,伤员送去医疗站让林大夫看看。”又对李达说:“你先把残部整好队,下午我给你们分配任务——既然来了,就好好打鬼子,别让人看不起。”

李达愣了愣,没想到陈砚这么痛快,眼圈有点红,用力点头:“谢谢陈副师长!我李达要是再敢耍花样,你直接崩了我!”

王锐带着后勤兵去忙活,林晚也从医疗站赶过来,看到溃兵里有几个重伤员,立刻让卫生员抬去处理:“先清创,把感染的伤口处理好,缺的草药我让人去取。”

吴剑平看着陈砚安排得井井有条,心里也服了:“还是你想得周全,收了这三百人,咱们121师就能凑够三千五了,离徐州会战又近了一步。”

下午,陈砚把李达叫到师部,给他分配任务:“你带你的人编入三营,负责营房西侧的防御,先熟悉地形,明天开始跟着训练——步坦协同、防空,都得练,跟不上可不行。”

李达赶紧应下:“放心,我亲自带他们练,绝不给你拖后腿!”他走出门时,正好遇上石刚带着侦察连训练,石刚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却递过去一把苗刀:“要是遇上鬼子偷袭,这玩意儿管用。”李达接过刀,攥得紧紧的,说了声“谢谢”。

营房里,之前反对的士兵也慢慢消了气。罗二柱看到溃兵里有个老兵在擦枪,凑过去帮忙:“这枪得好好擦,不然上了战场卡壳。”老兵愣了愣,笑着递过布子:“谢了兄弟,之前是我们长官不对,以后咱们一起杀鬼子。”

晚饭时,炊事班给溃兵也端上了热粥和蔬菜,李达看着碗里的粥,又看了看远处训练场上黔军士兵的身影——步伐整齐,眼神坚定,和自己的残部判若两人。他心里明白,陈砚收留他们,不是软柿子,是真的以抗日为重,这份格局,让他自愧不如。

陈砚走过来,坐在他对面,递过去一个馒头:“多吃点,明天训练累。”李达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含糊着说:“陈副师长,之前在南京,我不该卡你们弹药,在合肥,不该……”

“过去的事,别再提了。”陈砚打断他,“咱们都是军人,守土抗日是本分。以后好好打鬼子,比啥都强。”

夜色渐深,营房里安静下来,只有哨兵的脚步声和远处的虫鸣。李达带着几个亲信,在营房西侧的防御工事里巡逻,看着黝黑的枪口对准远方,心里突然踏实了——很久没有这种有根的感觉,不再是被鬼子追着跑的溃兵,而是有阵地、有弟兄、有目标的军人。

陈砚站在土坡上,望着西侧的灯光,吴剑平走过来:“这李达,要是真能改好,也是个助力。”陈砚点头:“能不能改好,战场见分晓。咱们收了他,既多了三百人,也少了一股散兵,对合肥、对徐州会战,都是好事。”

陈砚知道,队伍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但只要弟兄们团结一心,不管是日军的进攻,还是派系的摩擦,都能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