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顺军全线崩溃,伤亡惨重。

李自成在亲兵护卫下,仓皇逃回北京。

他没想到吴三桂如此决绝,更没想到清军来得如此之快。

山海关之战,成为了大顺的转折点。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了中原的大门,满清攫取了渔翁之利。

仓促逃回北京的李自成,惊魂未定。

牛金星、刘宗敏等人也慌了手脚。

在一片混乱中,李自成于四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再次匆匆举行登基仪式,第二天便下令焚烧紫禁城部分宫殿,挟带着拷掠来的金银财宝,向西安方向撤退。

他原本“据京师以令天下”的梦想,在进入北京仅仅四十二天后,便彻底破灭。

而这一切的剧变,通过快马和细作,也陆续传到了正在湖广经营的马岳耳中。

五月的湖广,天气已经开始炎热。马岳站在岳阳楼的顶层,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周维站在他身后,汇报着各方最新情报:

“大帅,确认了。李自成已放弃北京,溃退西走。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已进入北京,并打着为明帝复仇的旗号,宣称要剿灭流寇,安定天下。”

“吴三桂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其部已成为清军前锋。”

“南京方面,张献忠得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军入关的消息后,暴跳如雷,但也心生恐惧。他加紧在南京周边的布防,同时……屠杀更甚,认为江南士民皆不可信。”

马岳静静听着,脸上波澜不惊。

这一切,大多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们的机会,来了。”马岳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大帅是指?”

“李自成新败,实力大损,退守陕西,已难有作为。清军主力需消化畿辅,暂时无力大举南下。而张献忠。”

马岳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

“他困守南京,残暴不仁,民心尽失,内部不稳,外有清军和占据江南大明势力,已是瓮中之鳖。”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着周维和周围的将领:

“传我命令!”

“第一,加快湖广各地政权建设,推行‘摊丁入亩’,减轻贫民负担,招募流民垦荒,兴修水利。

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湖广变成我们的粮仓和兵源!”

“第二,章为之前训练的水师出至武昌、九江一线,封锁长江,彻底断绝张献忠西归之路!”

“第三,我军主力,分为两部。一部由吴冲率领,北上南阳、襄阳,做出威胁中原之势,伺机而动,但避免与清军主力过早接触。

另一部,由我亲自率领,向东推进,兵锋直指江西!”

“江西?”

众将有些疑惑。

为何不直接攻打南京?

马岳有心培养,解释道:

“南京城高池深,张献忠兵力尚众,强攻伤亡必大。且我军若直接攻南京,可能反而促使江南残明势力与张献忠暂时联合。

我先取江西,断其陆上粮道和退路,同时可接纳湖广地区的土地和人口,整合南方的力量。

南京,留给清军或者江南那些还在内斗的勋贵们去头疼吧。”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们的最终目标,并非与张献忠争一城一地之短长。我们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固的,足以抗衡甚至最终驱逐鞑虏的基业!

湖广、江西、乃至两广,都将是我们棋盘上的棋子。

而张献忠,不过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一块必须踢开,但无需急于一时的石头。咱们稳扎稳打,不必与他直接进行大决战”

全军统一思想,大汉军军旗挥舞之处,士卒奋先而上,湖广地区施州、辰州相继拿下。

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

南京,原大明皇宫,今为大西皇宫。

张献忠独坐龙椅之上,左眼覆着黑罩,那是前几年在湖广对战中箭留下的印记。

他身形魁梧,面容粗犷,此刻却因愤怒而扭曲。

手中军报被他攥得几乎碎裂,声音如雷贯耳:

马岳小儿,竟敢在朕背后捅刀!朕若不将他碎尸万段,难消心头之恨!

他猛地起身,一脚踢翻案几,酒水四溅。

殿中侍卫皆伏地不敢抬头。张献忠大步走下台阶,厉声道:

传朕旨意,点齐兵马,朕要亲征湖广,取马岳首级!

话音未落,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疾步入殿,齐齐跪倒:

父皇三思!

孙可望抬头,神色焦急:

父皇乃一国之君,岂可轻动?湖广之事,儿臣愿率军前往,必斩马岳于阵前!

李定国亦道:

南京初定,人心未附。若父皇离京,恐生内乱。且马岳虽强,我军以逸待劳,未必不能胜。

张献忠冷笑一声,左眼独目中寒光闪烁:

你们以为朕是那缩头乌龟?别人打上门来,朕若不出战,岂非让天下人笑话?李自成那厮在北京做了皇帝,如今马岳也敢来犯,真当朕好欺负不成?

刘文秀颤声道:

父皇,近日得报,李自成已在山海关败于清军,北京危在旦夕。若清军南下......

住口!

张献忠怒吼:

满清鞑子,何足道哉?朕起兵至今,何曾怕过谁?马岳不过一介匪寇,也配与朕为敌?

艾能奇还要再劝,张献忠已拔剑在手:

再敢多言者,斩!

四人相视无言,皆知张献忠性情暴烈,一旦决定,九牛难回。只得叩首领命,心中却暗藏忧虑。

张献忠离京次日,南京秦淮河畔一处隐秘宅院。

前明礼部侍郎钱谦益与一众江南士绅密会。

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面孔。

牧斋先生,张献忠已率军西征,南京空虚,此乃天赐良机啊。

苏州富绅沈百万低声道。

钱谦益捋须沉吟:

确是如此。然立何人为帝,还需慎重。福王世子目前在淮安,可立为帝,延续大明正统。

不可!

应天巡抚张缙彦摇头。

福王世子庸懦,且与马士英过往甚密。依在下之见,当立潞王监国。

荒谬!

钱谦益拍案而起。

潞王乃疏宗,岂可越次?且马士英在凤阳拥兵数万,若立福王世子,可得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