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审计司,监察财政,审核预算,乃反腐利器,需铁面无私、精于算计者任之。谢明远,你心思缜密,处事公允,此司重任,托付于你。”

谢明远深吸一口气,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肃容道:

“明远定不负大帅信任,必严格审计,堵塞漏洞,使贪腐无所遁形!”

“法务司,执掌刑名律令,建立法度,需通晓律法、持身中正者任之。董若虚,你处事条理清晰,熟知规章,此司由你组建。”

董若虚拱手道:

“若虚领命,当尽快拟定法令,建立司法体系,使我大汉军政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天工署,专司火器研发、军械制造,乃强军之本,需勇于创新、专注实务者任之。胡广,此署由你统领,一应资源,优先保障!”

胡广满脸放光,大声道:

“胡广遵命!定带领工匠弟兄,研造出最强火器,助大帅扫平天下!”

“农社司,管理农社,联系基层,关乎民心与粮秣,需知农事、得民心者任之。杨正色,你出身乡里,身体力行,此司由你负责,务必使其成为我军坚固根基。”

杨正色激动得几乎落泪,颤声道:

“正色……领命!必鞠躬尽瘁,推广农社,使仓廪实,民心安!”

任命已毕,马岳看着精神振奋的六人,继续深化他的施政理念:

“除了设立这五司一署,厘清上层架构,我们更重要的根基在于基层。

我决定,对所有因伤或其他原因退伍的军中弟兄,以及所有系统出身的士官,择优安排至各县、各乡,甚至各村,担任亭长或里正,重建基层的亭长制度。”

马岳对于这件事一直在推动,汉中时就安排下去一批,他现在是把这件事当成制度执行。

“这些老兵,即使并非系统出身,亦对我马岳、对大汉军忠心耿耿。

他们执行力强,令行禁止。通过他们,我的政令可以毫无保留地直达最基层的乡村;

同样,基层的真实情况,民间的疾苦与诉求,也能通过他们迅速反馈上来。

他们将成为我在四川、汉中之地无孔不入的触角与控制网络,使我的统治,真正扎根于泥土之中;

而非像明朝那样,统治如同空中楼阁,高层与底层被胥吏乡绅隔断,政令不出县衙!”

周维在一旁补充道:

“大帅此议,实是深谋远虑。只是……昔日汉高祖刘邦,便是以一亭长之身,最终提三尺剑取天下。这亭长制度,若掌控不当,恐有尾大不掉之患……”

马岳闻言,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目光扫过众人:

“周维所虑,不无道理。然,时移世易,岂可刻舟求剑?

当年是三公九卿制,如今大明是三省六部制,我们不也未曾沿用?

制度为人服务,为现实服务。我们建立的亭长制度,有其特殊性:

其一,人选皆出自军中,忠诚有保障;

其二,职责明确,主要在于传达政令、组织农社、维持治安、征收税粮,而非拥有独立的军事、人事大权;

其三,上有政务院统筹,中有五司一署专业管理,下有校尉府监督。

层层节制,制度约束,加之定期轮换、考核,可保其不生异心。

更何况,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扎根,是生存,是发展!

若因噎废食,不敢将统治触角深入基层,那才真是取祸之道,永远只能是流寇草莽!”

他这番话,既是对周维的解释,也是对在场所有人的定心丸和施政纲领的阐述。

众人听得心潮澎湃,尤其是关于新制度的剖析,让他们对大汉军政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五司一署的结构,看似不如三省六部制历史悠久、体系庞大,但其优点显而易见:

一是职责清晰,专业高效。

户口、土地、审计、法务、天工、农社,各司其职,目标明确,避免了传统六部之间职权交叉、相互推诿的弊病。

特别是将关系军力的“天工”和关系民心的“农社”独立出来,给予高度重视,直指当前最核心的强军与安民两大任务。

二是结构扁平,反应迅速。

政务院下直接管理五司一署,减少了中间层级,使得政令上传下达更为快捷,更能适应目前争分夺秒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三是注重监督,防范腐败。

审计司的独立设立,并与法务司、校尉府形成监督合力,显示出对吏治清廉的空前重视,从制度设计上就试图堵住大明官僚体系腐败的漏洞。

四是扎根基层,控制力强。

亭长制度的推行,与五司一署的专业管理相结合,构成了一个从上到下、从专业到基层的完整治理体系,旨在打破明朝“皇权不下县”的统治困境,实现真正有效的社会动员和控制。

这番深入浅出的阐述,让陆景明、秦彦等人彻底折服。他们不仅看到了马岳的雄心,更看到了其背后清晰的、可行的制度蓝图。

这绝非一时兴起的胡乱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国方略雏形。

“好了。”

马岳见目的已达到,便挥了挥手。

“职责已明,诸位且下去,尽快将各自司署搭建起来,拟定详细章程报与周维长史。千头万绪,时不我待。”

“谨遵大帅之命!”

七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干劲与信念,随后依次躬身退出了书房。

待众人离去后,马岳带着亲卫,从后门绕过繁华街道,信步登上了成都城的城墙。

春日暖阳洒在古老的城砖上,也洒在他的面庞上。

他极目远眺,成都平原的沃野在阳光下舒展,炊烟袅袅,依稀可见远处田间已有农人开始忙碌。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与豪情。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终于初步掌控了这片远比明朝朝廷实际控制力更深入的土地。

明朝的统治,在县级以下便依赖胥吏和乡绅,如同浮于表面的空中楼阁。

而他的大汉军政府,通过亭长制度和正在推广的农社体系,正试图将统治的根须,如同大树的无数根须,深深扎进乡村之中。

这些亭长和里正,便是他最可靠的根须,能够牢牢抓紧这片土地,汲取养分,也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