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 > 第366章 你咋这么没出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年,他给贾家带菜、送粮票,从没断过。

易中海也总在他耳边洗脑:“淮茹不容易,你多帮衬点,以后她肯定记着你的好。”

傻柱信了,总觉得自己早晚能跟秦淮茹在一起。

贾张氏看到秦淮茹手里的饭盒,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她赶紧接过饭盒,打开一看,狮子头油光锃亮,香味瞬间飘满了屋子。

“还是傻柱这孩子实在!”

贾张氏一边说,一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狮子头,塞进嘴里,“这味道,比食堂的好吃多了!”

棒梗、小当和槐花围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饭盒。

秦淮茹赶紧给三个孩子分菜:“慢点吃,别噎着。”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秦淮茹心里暖暖的。

要不是傻柱,他们家哪能这么经常吃到肉。

院里的邻居都看在眼里,尤其是闫家,更是羡慕得不行。

闫解放跟闫解成嘀咕:“凭啥贾家天天吃肉?傻柱也太偏心了!”

闫解成叹了口气:“人家乐意,咱们管不着。”

其实傻柱也不是没被人说过。

有次闫阜贵找他,说想让他也给闫家带点菜,傻柱直接拒绝了:“这是我从主家那要的,是我自己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

闫阜贵碰了一鼻子灰,再也没提过这事。

而易中海,看着傻柱对贾家这么好,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他不仅撺掇傻柱帮衬贾家,自己也没少给秦淮茹送粮票、送钱。

更重要的是,他和秦淮茹早就有了私情,每次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秦淮茹偷偷去易中海家。

易大妈其实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她总觉得易中海晚上不对劲,有时候会偷偷出去,身上还会沾着陌生的香水味。

但她不敢问,也不敢闹。

她知道自己没孩子,要是跟易中海闹僵了,以后老了连个依靠都没有。

她只能把委屈咽在肚子里,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有天晚上,易中海又跟秦淮茹在屋里私会,没关闫窗户。

正好傻柱起夜,路过易中海家,隐约听到屋里有女人的声音。

他心里纳闷,却没多想。

在他眼里,易中海是 “一大爷”,是值得尊敬的长辈,怎么也不会想到易中海会跟秦淮茹有私情。

而秦淮茹,一边靠着傻柱的贴补过日子,一边跟易中海不清不楚。

她心里清楚,傻柱老实,易中海有权势,两个都不能丢。

傻柱能给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易中海能帮她在院里立足。

她像一只精明的狐狸,在两个男人之间周旋,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刘海中这几年过得不算好,也不算坏。

他依旧在轧钢厂当七级锻工,工资没涨多少,但也够家里开销。

最让他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大儿子刘光齐。

刘光齐去边疆的头几年,还会给家里写信,可信里内容大多是要钱、要票、要吃的。

刘海中一开始还挺开心。

儿子跟自己要钱,说明心里还有这个家。

他每次都尽心尽责地置办,托人把东西寄到边疆。

可寄了几次后,他发现刘光齐除了要钱,再也不提回来的事,甚至连一句关心他和二大妈的话都没有。

有一次,刘海中在信里问刘光齐:“你啥时候回来?家里还等着你呢。”

可刘光齐回信只字不提回来的事,反而说边疆缺棉衣,让他再寄两件过去。

刘海中的心凉了半截。

他这才明白,刘光齐根本就没打算回来,只是把他当 “提款机”。

他气不过,在信里威胁刘光齐:“你要是不回来,我就不给你寄东西了。”

可这次,刘光齐再也没回信。

刘海中也赌着气,真就没再寄东西。

这两年,父子俩彻底断了联系,刘光齐没寄过一封信,刘海中也没再寄过一分钱。

晚上,刘海中坐在屋里,看着刘光齐小时候的照片,心里又气又悔。

他想不通,自己从小疼到大的儿子,怎么就这么狠心?

他甚至开始怀疑,当初刘光齐跟刘慧跑,是不是早就计划好的,就是为了跟自己撇清关系。

二大妈看他这样,心里也不好受,却不敢劝。

她知道刘海中脾气倔,越劝越生气。

她只能默默地给刘海中倒杯酒,让他借酒消愁。

刘海中的心思,除了放在刘光齐身上,就是放在两个小儿子刘光天和刘光福身上。

可这两个儿子,却让他越来越失望。

刘光天今年已经十八了,长得跟刘海中一样高大,却没继承刘海中的 “精明”。

在刘海中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

刘海中总骂他:“你咋这么没出息?跟你大哥学学,看看人家多有本事!”

可他不知道,刘光天之所以这么胆小,全是被他打出来的。

小时候,刘海中总把气撒在刘光天和刘光福身上,皮带、鸡毛掸子轮番上,久而久之,刘光天就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

刘光福比刘光天小四岁还在读书。

刘海中看他更是不顺眼,总说:“你要是有你大哥一半的本事,我也不用这么操心!”

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偏心和打骂,才是让两个小儿子 “没出息” 的根源。

他总觉得,是刘光天和刘光福没继承自己的 “优秀品质”,却忘了自己从未给过他们温暖和鼓励。

有次,刘光天鼓起勇气跟刘海中说:“爸,我想跟您学锻工,以后也当七级锻工。”

刘海中却冷笑一声:“就你?还想当七级锻工?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再说吧!”

刘光天被泼了冷水,再也没提过这事。

他心里清楚,在父亲眼里,只有大哥刘光齐才是 “有出息” 的,自己和弟弟永远都是 “没本事” 的。

四合院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

陈家依旧红火,贾家靠着傻柱的贴补过得滋润,闫家盼着能早点抱上孙子,刘家则在对大儿子的失望和对小儿子的不满中消磨着时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这些心思和烦恼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四合院最真实的日常。

1965 年的夏末,四合院的蝉鸣还没歇,后院突然传来一阵热闹的脚步声。

许大茂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女人,身后牵着三个孩子,一进院就吸引了全院人的目光。

这几年,许大茂在农村晃悠久了,心里渐渐慌了。

看着易中海一把年纪没孩子,只能靠着傻柱和秦淮茹周旋,他怕自己老了也落得这个下场。尤其是想到自己每个月工资不算低,要是没个后人,最后说不定都得被贾家惦记,他更是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