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晴空与围城 > 第207章 擎天的传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城,擎天资本总部大厦。

这座曾被视为叶凡商业帝国权力象征的摩天大楼,依旧巍然耸立在金融核心区,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峻而锐利的光芒。它不再因创始人的雷霆手段和神秘莫测而令人畏惧,却因这几年的稳健发展与持续创新,赢得了业界更深的敬畏与尊重。

顶层,那间可以俯瞰整个江城、曾属于叶凡的办公室,如今有了新的主人。

陈默坐在那张宽大的黑檀木办公桌后,处理着面前的文件。他比几年前更加沉稳,眉宇间褪去了作为“利刃”时的部分锋芒,增添了运筹帷幄的从容。他不再是那个只需执行叶凡意志的副手,而是真正执掌这艘商业巨轮的掌舵人。

办公室的布局基本未变,只是在角落多了一个精致的展示柜。里面没有摆放商业 trophies 或昂贵艺术品,而是陈列着几件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物件:一份泛黄的、擎天资本创立初期的商业计划书草稿;一枚在早期某次关键并购案中,叶凡随手递给他的、已经不再走时的旧腕表;还有一张抓拍的照片,是多年前某个深夜,他和叶凡在空荡的办公室里,对着满墙的数据图表,疲惫却又眼神灼热的瞬间。

这些,是擎天的根,是叶凡留下的魂。

“陈总,与‘星火’遗留技术团队重组的新能源实验室,最新一期报告出来了,转化效率突破了临界点。”一位高级副总裁将一份报告放在桌上,语气中带着兴奋。

陈默点点头,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眼中闪过赞许:“很好。按既定方案,加大投入,尽快推动产业化落地。记住叶董当初定的原则,技术领先是关键,但商业伦理和可持续性是底线。”

“明白。”

副总裁离开后,陈默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脚下是川流不息的城市脉络,远方是蜿蜒的江水。他想起叶凡离开前,与他最后一次深谈。

那时的叶凡,眼神里已没有了商海征伐的锐气,只剩下一种看透世事的平静与坚定。他对陈默说:“擎天走到今天,规模与利润已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它应该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能推动社会向前、能让更多人有尊严地追寻梦想的力量。守住底线,大胆创新,其他的,你放手去做。”

叶凡将擎天交给了他和一支他亲手培养、价值观高度统一的精英管理团队。他没有指定僵化的条条框框,只留下了最核心的原则和一种精神——那种在绝境中敢于亮剑、在巅峰时不忘初心的精神。

这几年来,擎天资本并未因创始人的隐退而停滞或衰落。在陈默的带领下,它更像一艘调整了航向的巨轮,更加稳健,也更加深刻地践行着自身的使命。

它不再热衷于零和博弈的恶意收购,而是将大量资本投入到前沿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生物医药的原创研究、清洁能源的技术突破、太空探索的民用化尝试……这些领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甚至可能失败,但擎天义无反顾。因为它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

它设立了规模庞大的青年科学家基金和创业者扶持计划,不计较短期得失,只为那些拥有疯狂想法和执着理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不被现实过早扼杀的土壤。许多如今在科技界崭露头角的新星,都曾在那间叶凡最初与陈默挤在一起的简陋办公室里,获得过第一笔关键的“天使投资”。

业界评论称,如今的擎天资本,少了几分叶凡时代的“杀气”,却多了几分“匠气”与“侠气”。它更像一个沉默而强大的守护者与推动者,隐在无数科技创新与商业传奇的背后,成为滋养这个时代进步的底层力量之一。

陈默知道,叶凡虽然远在滨海,几乎不再过问具体事务,但他并非完全不闻不问。每隔一段时间,他会收到一份由特定渠道送来的、加密的简报,上面没有指示,只有对一些宏观趋势和潜在风险的客观分析,思路之精准,视野之开阔,依然让他叹服。那是叶凡在用他的方式,履行着最终守护者的责任。

这,就是叶凡留下的传承。

不是一份冰冷的股权协议,不是一个固化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格局,一套深入企业骨髓的价值观。他亲手缔造了这个帝国,又在它最鼎盛的时候,选择了放手,将舞台留给了更能延续其精神内核的后来者。

擎天资本,依旧是那个足以影响市场格局的商业巨擘。

但它更是一个符号,象征着那个曾经搅动风云的男人,在历经爱恨情仇、看尽世间浮华之后,对这个世界最终的、也是最初的善意与期待——用商业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陈默收回目光,看向桌上那张抓拍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叶凡眼神锐利,充满野心。

而如今,他知道,叶凡的野心,早已化作了远方那座海滨小城里,日复一日的无声守护。

一个守护着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商业理想国。

一个守护着他失而复得、却可能永难完整的爱情。

两者,都源于他骨子里那份不曾改变的责任与深情。

擎天的故事,仍在由他人执笔,继续书写。

而叶凡的故事,似乎已在他为自己画下的那座围城里,归于永恒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