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小石头成长记 > 第73章 征途之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湖广省城潭州市的喧嚣像潮水般涌来,又漠然地拍打着王石安的孤独。高楼投下的阴影,将他衬得愈发渺小。

他攥着从校园公告栏和电线杆上撕下的几张家教招聘启事,指甲在“要求有经验、重点师范院校优先”的字样上留下深深的掐痕。

连续三天,他按照地址穿梭在陌生的街道和小区,得到的回应几乎千篇一律:

“才大一?自己还是孩子呢,怎么教别人?”

“没带过毕业班啊?那不行,我们家孩子要冲重点的。”

“时薪十五?便宜是便宜,但我们还是想找个有把握的……”

一次又一次的婉拒(甚至懒得多看他一眼的漠视),像冰冷的针,细细密密地扎在他试图挺直的脊背上。书包里那封装着养父母几乎全部积蓄的信封,变得愈发滚烫灼人。每一分钱,都意味着弟弟更长时间的埋头劳作,意味着那个家更久的节衣缩食。他花不起,更浪费不起。

傍晚,他拖着灌铅般的双腿,拐进学校后街一家烟雾缭绕的廉价网吧。他需要查一下助学贷款审批的流程,邮箱里或许该有回复了。

搜索引擎的页面缓慢加载,旁边不断弹出各种网游和交友网站的浮窗广告。忽然,一条设计朴拙却异常醒目的横幅广告跳了出来,“投身军旅,淬炼青春;保家卫国,成就梦想!2004年冬季征兵正式开始!”

仿佛鬼使神差,他移动鼠标点了进去。页面跳转到省征兵办的官方网站,红色的标题庄重而热烈。他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政策解读:

“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表现优异者,退伍复学后在转专业、考研、就业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打在他因奔波而疲惫的心上。“保留学籍”——意味着他的大学梦不会中断;“学费补偿”——意味着他能立刻卸下压垮家庭的经济重担;“优惠政策”——意味着一条或许更为坚实的未来路径。

他靠在吱呀作响的塑料椅上,屏幕的光在他脸上明灭。脑海里,养母李秀莲塞钱时那哽咽的、语无伦次的神情,与父亲王老实塞钱入树洞时笨拙的背影不断交叠。弟弟王望祖穿着油污工装、嘴角带疤、消失在村口的倔强身影,更是清晰得刺眼。

一条看似能斩断所有现实困局的路,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 它艰苦,却清晰;它充满挑战,却回报明确。它不需要他此刻低声下气地求一份工作,只需要他付出汗水、勇气和两年青春。

那一夜,王石安在网吧破旧的电脑前坐了许久,查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大学生入伍的政策、部队生活、成长故事。天快亮时,他走出网吧,清冷的晨风吹在他脸上,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里那股积压已久的郁结,仿佛找到了一个决堤的出口。

他没有立刻回学校。而是走到最近的公用电话亭,先拨通了向阳县武装部的电话。接线的工作人员耐心解答了他的几个关键问题,最后说:“同学,报名得回你户籍所在地,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来武装部填表初审。”

挂了电话,他犹豫了片刻,手指有些颤抖地拨通了村里的号码。接电话的是母亲李秀莲。

“妈,”他的声音有些干涩,“我……看到征兵的消息了。大学生当兵,国家给补偿学费,能保留学籍。”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只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声和母亲压抑的呼吸声。良久,李秀莲的声音才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更多复杂的情绪:“当兵?…苦不苦啊?可…可要是真能行,也好…也好……总比你一个人在外头…强。”她的语无伦次里,混杂着一个母亲最本能的担忧和最现实的考量。

最后,他打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完他的想法,沉默了几秒,然后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石安,这是一条很好的路。部队是所大学校,非常锻炼人。学校这边保留学籍的手续你放心,我来帮你办。你的人生规划能想到这么远,老师很欣慰。”

所有外在的障碍似乎都在一层层剥落。剩下的,唯有内心的抉择。

他站在初升的朝阳下,望着这座刚刚抵达、尚未真正属于他的城市。一边是未卜的、需要他独自挣扎求存的学业之路,另一边是清晰的、需要他付出汗水与服从的军旅征途。

他想起了弟弟那句“窄门你走,宽桥我修”。

或许,对现在的他而言,参军,就是他能找到的、最坚实的“宽桥”。 它不仅能渡他自己,或许,还能让弟弟、让那个负重前行的家,暂时喘一口气。

几天后,王石安踏上了返回向阳县的汽车。这一次,他的背包里除了几件简单的衣物,还有打印下来的征兵政策文件和学校开具的在校生证明。

他直接去了向阳县武装部。接待他的是一位面容黝黑、肩膀宽阔的军官,接过他的材料仔细看了看,目光在他“省城大学”的录取信息上停留片刻,又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个身形清瘦却眼神沉静的青年。

“省城大学的高材生啊?想当兵?”军官语气里带着一丝确认,“想好了?部队可不像大学,苦得很,纪律严,要服从命令,可不是光靠读书好就行。”

王石安站直了身体,迎上军官的目光,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报告,我想好了。我能吃苦。”

军官看着他眼底的决绝,那是一种被现实打磨过的、不同于同龄人的早熟和坚定。他点了点头,抽出一张《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递过来:

“行,先填表,然后去县医院体检。政治考核的材料,后面会通知你怎么准备。”

王石安接过表格,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一笔一划地填写起来。钢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食叶,也像种子破土。

他知道,他正在人生的岔路口,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跑道。这条路的起点,不再是大学的课堂,而是军营的练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