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莽汉宠妻成首富 > 第139章 “婉锋”是我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反对!这纯属浪费钱!大刘猛地站起来,把手里的生产报表拍在桌上,脸涨得通红,做统一工装?还搞什么月度之星发奖金?锋哥,咱们现在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新生产线要钱,买原材料要钱,这眼看又要发工资了!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什么用?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个老员工低着头不敢说话,但眼神里也透着赞同。刚子张了张嘴想打圆场,却没发出声音。新来的张平和李工坐在角落,保持着沉默。

冲突直指核心——务实派与战略派的管理理念碰撞。大刘等老员工认为钱就该全投入生产,反对任何不必要的开支。而陈锋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必须超越简单的薪资关系,打造独特的团队文化和企业认同感,将从干活挣钱的地方升华为值得奋斗的家,这是公司能否凝聚人心、长远发展的灵魂所在。

陈锋没有立刻反驳大刘,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林婉秋提前做好的预算草案上,上面清晰地列着:定制工装,三十五套,预估二百八十元;月度之星奖金,每月五十元。

大刘,我问你,陈锋开口,声音沉稳,如果现在隔壁厂子开出比咱们高十块的工资,你会走吗?

大刘一愣,随即梗着脖子:那不能!我跟着锋哥你干!

为什么不能?陈锋追问。

因为……因为你是陈锋!咱们是一起拼过来的!大刘回答得理所当然。

对,因为情分,因为咱们是兄弟。陈锋点点头,话锋一转,但情分不能当饭吃,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咱们讲情分。张平为什么来?李工为什么来?那些新招的工人为什么来?最初就是为了挣钱,活得更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外面忙碌的厂房:可如果只是为了挣钱,今天别人多给五块,他可能不会走;明天多给十块呢?后天多给二十块呢?咱们能一直靠钱留人吗?咱们能永远比别人出的价高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连大刘也陷入了思考。

不能!陈锋自问自答,转过身,目光灼灼,所以,咱们得给他们一个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归属感!荣誉感!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干活,不光是为了那几十块钱工资,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受人尊重的,是有奔头的!

陈锋没有强行下令,而是让所有人都参与讨论。他让林婉秋详细解释了工装和评选机制的意义——工装代表形象和纪律,月度之星则公平公开,奖励综合表现最突出的员工,不仅是奖励,更是榜样。

工装的钱,从我的分红里出。陈锋最终拍板,月度之星的奖金,走公司账。这事,必须办!

大刘看着陈锋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预算表,重重叹了口气,没再反对。

几天后,三十五套深蓝色、左胸口绣着二字的新工发到了每个人手上。起初还有些人不习惯,觉得拘束,但当大家统一穿上,整齐列队时,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荣誉感和精神面貌瞬间显现。走在街上,人们投来的不再是看个体户的异样眼光,而是带着些许好奇和羡慕:看,那是婉锋食品的人!

紧接着,第一个月度之星的评选紧锣密鼓地展开。由陈锋、林婉秋、大刘、刚子组成评审小组,结合考勤、工作效率、质量、团队协作和创新建议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竞争出乎意料地激烈。

公布结果那天,陈锋特意让所有人提前半小时下班,在打扫干净的厂房里开了个简短的表彰会。他手里拿着一个印着字的红色信封和一张崭新的奖状。

经过评审小组一致评定,陈锋声音洪亮,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紧张又期待的脸,咱们婉锋食品有限公司,第一个月度之星是——张平!

张平难以置信地指着自己,在周围工友的掌声和推搡中晕乎乎地走上前。

陈锋将奖状和装着五十元现金的红色信封递到他手里,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张平入职以来,不仅快速打开销售局面,更提出了多条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同事,成绩有目共睹!这五十块奖金和这份荣誉,是你应得的!

张平看着手里沉甸甸的信封和那张写着自己名字、盖着公司红章的奖状,眼圈瞬间红了。他猛地挺直腰板,向着陈锋,也向着台下所有的工友,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谢谢陈总!谢谢大家!我……我没啥好说的,就是觉得,在干活,有劲!有奔头!这里……这里就像个家!

对!像个家!

张平好样的!

下个月我也要争当月度之星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尤其是那些新员工,眼神变得无比炽热。五十块奖金固然诱人,但那句像个家和那份被公开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更让他们心潮澎湃。连一些原本觉得这是形式主义的老员工,此刻也被这气氛感染,暗暗攥紧了拳头。

月度之星的效应立竿见影。第二天,车间里的氛围明显不一样了。工人们干劲更足,不仅追求产量,更开始注重质量和技术革新。有人主动向李工请教设备维护技巧,有人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包装流程。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悄然形成。

大刘私下找到陈锋,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锋哥,我服了。这钱花得值!现在这帮小子,都不用我催,自己就知道往前冲了!

林婉秋也欣喜地发现,员工们的凝聚力空前高涨,流动率降到了最低。 婉锋是我家不再是一句口号,开始真正深入人心。

就在陈锋为团队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感到欣慰时,刚子却步履匆匆地找到他,脸上不见了平时的乐观,反而带着一丝凝重。

锋哥,有个情况。刚子压低声音,这两天我在下面跑市场,听到点风声。咱们的辣条和辣椒酱卖得太好,好像……好像被人盯上了。有人看到市食品三厂的那个赵斌,在偷偷打听咱们的原料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动作有点不寻常。

陈锋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眼神锐利起来。

这内部刚刚凝聚起来的人心,能否经得起外部恶意的觊觎和即将到来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