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锋哥!这不行啊!”大刘拿着一包刚下线的辣条,急匆匆找到正在查看生产记录的陈锋,脸上又是气愤又是焦急,“你看这包,味道淡了!肯定是那帮老油条偷工减料,少放了调料包!还有这几包,封口歪歪扭扭,这要是卖出去,不是砸我们‘陈记’的牌子吗?!”

合作生产的喜悦还未持续几天,严峻的现实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红星食品厂原有的工人习惯了过去大锅饭式的松散管理,对“陈记”苛刻的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极为不适应,甚至有些老师傅仗着资历,阳奉阴违。仅仅依靠大刘几个人现场盯着,难免百密一疏。陈锋的目标清晰而严峻:必须立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将“陈记”的标准植入合作厂的每一个环节,用制度和利益捆绑,而非单纯的人盯人,来确保品牌声誉和产品质量,这是异地扩张能否成功的生命线。

陈锋接过那包辣条,拆开尝了尝,眉头紧锁。他目光扫过车间里那些看似忙碌、眼神却带着几分敷衍和观望的工人,心中明了。他拍了拍大刘的肩膀,语气沉稳:“发火解决不了问题。靠你一个人盯,累死也盯不住全部。我们得立规矩,让他们自己不敢、也不想糊弄。”

陈锋没有立刻去训斥工人,而是把自己关在临时办公室里整整一天。他凭借前世记忆和这一世的生产经验,伏在案上,用从周厂长那里要来的稿纸和复写纸,开始起草一份极其详细的 《“陈记辣条”合作生产质量管理手册》。

手册里事无巨细:

· 原料验收标准: 面粉的筋度、辣椒粉的目数、食用油的质量,都有明确描述和参照样本。

· 生产流程规范: 从和面、压延、蒸煮到拌料、封装,每一步的操作要点、温度、时间,甚至搅拌的方向和次数,都做了明确规定,配上了他亲手画的简易流程图。

· 卫生管理制度: 工作服穿戴要求、车间每日清扫消毒流程、工人个人卫生标准,条条清晰。

· 质量抽查机制: 明确了自检、互检、专检(由大刘团队负责)的三级检验制度,规定了抽样比例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 关键控制点: 尤其强调了核心调料包的投放,必须由大刘指定的人称重、监督、记录,确保万无一失。

写完手册,他立刻召集周厂长、大刘、刚子以及红星厂原有的几个班组长开会。他将手册复写件分发下去,逐条讲解,语气严肃:“各位,这不是找麻烦,这是保饭碗!‘陈记’的牌子立住了,大家都有钱赚;牌子要是砸了,咱们的合作立刻终止,红星厂还是没活路!从今天起,一切按手册办事!”

接着,他宣布人事安排和激励机制:“大刘,你作为我方全权代表,常驻这里,负责最终质量把关和手册执行监督。带过来的两位老师傅,作为质检员,有权对任何环节叫停!”他看向周厂长和那些班组长,“同时,我们设立‘质量奖’和‘超产奖’!这个月,只要成品率达标,不出质量事故,每个工人额外奖励五块钱!班组整体表现好,班组长再加五块!产量超出计划部分,按比例给大家发奖金!”

这份详尽到近乎苛刻的手册和与之配套的奖惩制度,像一套组合拳,打掉了工人们的侥幸心理,也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盼头。严格的规范让他们知道糊弄不过去,而诱人的奖金则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车间里的风气为之一变,工人们开始主动互相提醒、学习手册内容,因为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连累整个班组拿不到奖金。大刘的工作也变得有条理起来,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盯防,而是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抓手。

现代化的管理思维雏形,在这家小小的合作厂里开始显现威力。陈锋用制度和利益,成功地构筑了一道远程管理的防火墙,确保了事业版图扩张的稳定性。

看着生产逐渐步入正轨,质量趋于稳定,大刘却私下找到陈锋,脸上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反而带着一丝忧虑:“锋哥,制度是挺好,工人也规矩多了。可我这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我毕竟是个外人,长期在这儿盯着,怕时间长了,底下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这奖金刺激能管用多久?万一哪天……” 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人心的浮动和长期的监管疲劳,成为了新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