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DeepBlack深渊 > 第280章 素察的搜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南亚主营地,地下指挥中心。

巨大的弧形屏幕不再是非洲的战场地图,而是被分割成了十几个不断滚动着数据流和代码的窗口。空气中弥漫着服务器散热风扇的低沉嗡鸣,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专注。素察坐在操作台前,瘦削的身影几乎被环绕的显示器淹没,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飞速跳动的字符,指尖在多个键盘和触摸屏间穿梭,快得带起残影。

他接到的命令清晰而艰巨: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与数据迷宫中,为“暗影”在东欧那片布满尘埃的军火库中,找到一把合适的、并且愿意为他们打开的“钥匙”。

搜索从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如同撒开一张无形的巨网。

第一层:深网与阴影论坛

素察首先潜入了那些需要特定权限和加密工具才能访问的深层网络空间。这里充斥着各种见不得光的交易:毒品、黑客工具、伪造证件……以及,军火。

他像一条沉默的猎犬,穿梭于数个以俄语、乌克兰语、罗马尼亚语等东欧语言为主的加密论坛和交易平台。这些地方鱼龙混杂,充斥着吹嘘、骗局和执法部门的陷阱。

- “高加索之鹰”论坛:一个以讨论轻武器和战术装备为主的社区。素察利用伪造的、经过精心包装的“巴尔干地区pmc采购代表”身份发帖,含糊地表达了“长期、大宗、品类不限”的采购需求,并留下了加密联系方式。回复者众多,但大多是些只能提供几十支AK步枪的小角色,或者明显是钓鱼执法的低级诱饵。

- “红色遗产”交易板:一个更为隐秘的平台,界面粗糙,充斥着各种苏制装备的照片,从生锈的莫辛纳甘到状态不明的t-72坦克底盘。素察在这里发现了几个看似有实力的卖家,但经过他编写的脚本初步交叉验证,发现其中多数是盗图骗子,或者其提供的装备来源过于敏感(如直接从现役部队盗窃),风险极高。

- “第聂伯罗枢纽”:一个需要引荐才能进入的顶级黑市频道。素察花费了不少精力,通过一个被他控制的、有一定信誉的比特币洗钱中间人作为担保,才获得了临时访问权限。这里的信息质量明显更高,讨论的交易额动辄数百万美元,涉及直升机零部件、防空导弹系统等。但这里的成员也更加警惕和多疑,对素察这个“新人”充满了不信任,试探多于实质报价。

在深网层面,素察收集到了数百个潜在联系点和他们的“商品”目录,但真正符合“稳定、大宗、可靠”标准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是零散的鬣狗,而非能提供稳定肉源的狮群。

第二层:数字废墟的挖掘

与此同时,素察调动了他的“僵尸网络”和定制开发的扫描工具,将目标对准了那些前华约国家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军方后勤数据库(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安全更新滞后的系统)、以及国有军工企业的内部网络。

这些地方是信息的宝库,也是安全的雷区。

- 摩尔多瓦国防部档案服务器: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服务器,存储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装备报废和转移记录。素察利用一个未修补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悄无声息地潜入,下载了数Gb的pdF扫描件。里面详细记录了数千支AK-74步枪、数百具RpG-7以及几十辆btR-60\/70装甲车被“拆解回收”或“移交内务部”的过程。这些装备,很多最终流向了哪里,记录语焉不详,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他从这些模糊的记录中,反向追踪到几个可能经手的后勤军官和承包公司的名字。

- 乌克兰某地方兵役局数据库:这里的管理更加混乱。素察发现了大量士兵“训练损耗”的武器记录,与实际库存对不上号,差额惊人。这些失踪的武器,显然通过某种渠道流入了黑市。他追踪到几个负责军械管理的低级官员,他们的银行账户与一些在塞浦路斯和拉脱维亚注册的空壳公司有不明资金往来。

- 保加利亚某国有钢厂(前身是坦克工厂)的内部邮件系统:素察截获了一些加密程度不高的内部邮件,显示该厂的一个管理层正在与一个名为“黑海物流”的公司商讨“处理”一批“废旧金属”,而这些“金属”的描述与t-55坦克的部件高度吻合。

在数字废墟中挖掘,素察获得了一份份隐藏在官方文件下的“潜在供应商”名单,他们可能是腐败的军官、胆大妄为的官僚,或是与体制内人员勾结的“白手套”公司。这些人有能力提供装备,但通常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物资,且风险与官员的贪婪和职位稳定性直接挂钩。

第三层:情报贩子的宝库

最后,素察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情报贩子。这些人本身不卖军火,但他们掌握着卖家和买家最需要的东西——信息、信誉评估和渠道。

他通过多重加密代理,联系了几个在业内以“靠谱”和“昂贵”着称的情报源。其中,一个代号“渡鸦”的引起了素察的特别注意。

“渡鸦”极其谨慎,通讯使用一次性的加密链路,声音经过处理。他开价高昂,但提供的信息质量也极高。

“你要找的不是散兵游勇,”“渡鸦”那经过处理的电子合成音毫无感情,“你要找的是能整合资源,打通关节,并且有足够胃口消化你们这种级别订单的‘枢纽’。”

“渡鸦”提供了一份简短的名单,上面只有三个名字和最基本的代号,每个名字后面都附带着惊人的“成就”:

- “铸钟人”: 据说与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的某些议员关系密切,能搞到库存的“冰雹”火箭炮系统和配套弹药。但此人性格乖张,交易条件苛刻。

- “仓库管理员”: 活跃于波兰和捷克边境,专门“处理”北约淘汰下来、本该销毁的装备。能提供悍马车、防弹衣、甚至翻新的通讯设备。但规模有限,且与西欧情报机构有过节。

- 第三个,就是“伊万娜·彼得洛娃”。

关于伊万娜,“渡鸦”提供的信息最为详尽:

“性别:女。国籍:模糊(乌克兰\/俄罗斯双重?)。年龄:预估40左右。活动范围:基辅、布加勒斯特、敖德萨、莫斯科。核心能力:人脉。与前克格勃官员、乌克兰能源寡头、摩尔多瓦分离地区军阀、罗马尼亚政客……均有可靠联系。经手过的交易:至少两批mi-24直升机零部件成功运抵利比亚,一批t-72坦克经黑海运往苏丹。特点:精明,冷静,追求利益最大化,但重视长期合作和信誉。是目前东欧黑市上,少数几个有能力操作你们所需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中间人。”

“渡鸦”最后补充道:“她的要价不会低,但她是你们目前能找到的,最有可能把事办成,并且不会轻易把你们卖给警察或者竞争对手的人选之一。”

素察将“渡鸦”提供的信息,与自己从深网和数据库挖掘出的海量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关联分析。他调用了能抓取到的所有与“伊万娜·彼得洛娃”相关的公开和半公开信息:她在布加勒斯特注册的一家看似合法的“国际咨询公司”的模糊信息;她偶尔出现在东欧上流社会慈善晚宴的照片(总是处于边缘位置);一些与她相关的、最终因“证据不足”而撤销的跨国调查记录……

所有的线索,经过素察构建的复杂算法模型的评估,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伊万娜·彼得洛娃,是当前环境下,风险与收益比最均衡,也是最有可能满足“暗影”东欧军火需求的关键人物。

他将最终的分析报告,连同“渡鸦”提供的简短名单和其他几个备选目标的详细评估,整理成一份高度机密的文件,发送给了陈默。

报告的最后,素察附上了一段自己的结论:

“综合评估,伊万娜·彼得洛娃为首选接触目标。她具备我们所需的大宗交易能力、广泛人脉和相对稳定的信誉。风险在于其要价高昂,且其背后网络复杂,需谨慎应对。建议启动初步接触。”

发送完毕,素察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屏幕的光芒在他脸上明明灭灭。他知道,这把“钥匙”已经找到,接下来,就是决定是否插入锁孔,以及如何转动的时候了。

网络的搜索暂时告一段落,而现实的博弈,即将在东欧的土地上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