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周后,当物流公司的卡车,载着满满一车崭新的冬衣和数千册图书,缓缓驶入“向阳小学”那小小的院子时,整个沉寂的山村都沸腾了。

张老师激动得眼眶通红,他带着全校二十三个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用最质朴的方式,迎接这份来自远方的温暖。

当孩子们从纸箱里,拿出崭新的、厚实的羽绒服,笨拙地穿在身上时,他们的小脸上,绽放出了最纯粹、最灿烂的笑容。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足以融化整个冬天的寒冰。

他们围在新搭建的“微光图书角”前,好奇又兴奋地翻阅着那些印刷精美、色彩斑斓的绘本和故事书。那些书本,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

张老师用他那台老旧的智能手机,拍下了这一切。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将这些照片,连同孩子们亲手画的感谢画,一起打包,发给了苏晚。

照片里,每一个孩子都穿着新衣,抱着新书,对着镜头,笑得像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他们的身后,是破旧的教室,和连绵的青山。这强烈的对比,带来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苏晚将这些照片,和上次收到的那些画,一同整理后,发布在了基金会的官方微博上。

“微光已至,冬日不冷。书声琅琅,未来可期。感谢每一位捐赠者的善意,是你们,让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的第一个故事,圆满落幕,而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在这条微博的最后,苏晚正式宣布:

“‘微光心理支持小组’,今日正式启动。我们将联合多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通免费的线上咨询通道,为所有在成长中遇到烦恼、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朋友,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倾诉空间。愿每一颗孤独的心,都能被温柔以待。”

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如果说,之前的物质援助,展现了基金会的“力度”,那么心理支持小组的成立,则展现了基金会的“温度”。

无数粉丝留言表示支持,其中不乏一些曾经受过苏晚帮助的人。

【代码农夫想种田】:全力支持!物质的困境需要帮助,心灵的困境更需要被看见!已为新项目捐款!

【向日葵不开花】:太好了!我曾经也因为独居而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是晚晚的开导让我走了出来。这个项目,一定会帮助到更多像我一样的人!

善意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又汇聚成新的能量,推动着“晚晚微光基金”,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处理完基金会的事情,苏晚感到一阵身心俱疲后的放松。她伸了个懒腰,走到客厅,发现王一然正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看着她。

他的面前,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红枣茶。

“忙完了?”他温声问道,将茶杯向她推了推,“喝点热的,暖暖身子。”

苏晚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捧起温暖的茶杯,小口地喝着。红枣的甜香,瞬间驱散了她身上最后一丝疲惫。

“一然,”她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你说,我们会不会……走得太快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的忐忑。“基金会的事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沉重得多。我怕我……做不好。”

王一然没有说那些“你一定可以”的鼓励话语。他只是伸出手臂,将她揽进怀里,让她能更舒服地靠着自己。

“那就慢一点。”他的声音,低沉而安稳,像沉静的夜色,“我们不赶时间。一个一个案例去做,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做好了,再做下一个。做得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

他低头,看着她的眼睛,目光无比认真:“你不是一个人在做。有我,有林娜,有李哲,我们是一个团队。天塌下来,有我们一起扛着。你不需要做那个无所不能的‘苏大师’,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这番话,轻柔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抚平了苏晚心中最后的一丝波澜。

是啊,她不是一个人。她有爱人,有朋友,有伙伴。他们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彼此支持,互相依靠。

她仰起头,看着王一然近在咫尺的脸庞,看着他眼中那片只为她而存在的温柔深海。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心动和激情,沉淀为一种融入骨血的默契与信赖。

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誓言,也不需要时刻黏在一起的腻歪。他们放缓了脚步,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又在每一个需要彼此的时刻,成为对方最坚实的后盾。

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王警官,”苏晚的嘴角,重新挂上了那抹熟悉的,狡黠又温柔的笑容,“你说得对。不过,作为团队的核心,我觉得我有必要,用我的专业能力,预测一下我们团队未来的运势。”

她煞有介事地掐了掐手指,然后一本正经地宣布道:“我刚刚算了一下,我们‘微光’团队,前路光明,贵人相助,逢凶化吉,未来可期!”

王一然被她这可爱的模样逗笑了,他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子:“好,那我就借苏大师吉言了。”

窗外,夜色渐浓,华灯初上。

房间里,温暖的灯光下,两人相视而笑,岁月静好。

属于他们的故事,和那束名为“微光”的故事一样,都在以一种不疾不徐、却无比坚定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向更温暖,也更光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