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负资产女孩的算命直播日记 > 第27章 世纪对话,罗盘之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世纪对话,罗盘之声

苏晚公开邀请钱振国教授进行直播对话的事件,迅速发酵成了全网关注的焦点。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钱振国教授,竟然在第二天,就通过他的个人博客,公开回应了。

他答应了。

“苏晚女士的坦诚与勇气,令我欣赏。”他在回应中写道,“学术的探讨,不应局限于象牙塔之内。我同意,一场有建设性的公开对话,远比隔空的笔墨官司,更有意义。我接受你的邀请。”

这个回应,彻底点燃了所有吃瓜群众的热情。

这场被网友们戏称为“世纪大和解”的直播,被定在了周五的晚上八点。消息一出,苏晚直播间的预约观看人数,就以一种恐怖的速度,突破了五十万。

周五晚上,七点五十九分。

苏晚坐在她那小小的直播间里,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几乎要从胸膛里蹦出来。

这比她第一次开播,第一次见王一然,第一次去他家吃饭,都要紧张。

因为她知道,今晚,她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奶奶,是苏家传承了不知道多少代的,那面神秘的罗盘。

“别怕,有我。”

王一然的微信,像掐着点一样发了过来。简短的四个字,却像一颗定心丸,让苏晚那颗慌乱的心,瞬间安定了不少。

八点整,直播准时开始。

画面中,苏晚和钱振国教授的身影,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出现在了同一个屏幕上。

钱教授看起来五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眼神睿智。他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背后是一整面墙的书,充满了学者的气息。

“钱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这个晚辈的冒昧邀请。”苏晚率先开口,姿态放得很低。

“苏女士客气了。”钱教授微笑着点点头,“你的直播,我看过一些。我很欣赏你引导年轻人积极向上的那种方式。我们今天的对话,就从你最近那个最成功的案例,陈氏木雕的事件,开始吧。”

对话,就在这样一种友好而专业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钱教授果然名不虚传。他引经据典,从营销心理学,到品牌危机公关,再到消费者行为学,将苏晚给陈家的建议,剖析得条条是道。他精准地指出,苏晚的成功,在于她抓住了“情感共鸣”和“权威背书”这两个核心要素,用一场近乎行为艺术的直播,完成了品牌形象的重塑。

苏晚则坦然承认,她并不懂这些高深的理论。她只是通过罗盘,感应到了陈家困局的症结,在于“内部不和”与“信心缺失”,所以才给出了那样的建议。

“你看,苏女士。”钱教授笑着总结道,“我们的结论,是一样的。只是我用的工具,是逻辑和理论,而你用的工具,是罗盘和‘感应’。殊途同归。”

这场对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钱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强大的逻辑,将苏晚所有的“神奇案例”,都纳入了他那套严谨的心理学框架之内。虽然他言辞客气,但言下之意,却非常明确——所谓的“玄学”,不过是尚未被命名的“心理学分支”罢了。

直播间的风向,也渐渐地,开始向钱教授这边倾斜。

“教授太牛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原来算命的尽头,是当心理医生啊。”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对话将以“科学”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时,苏晚却突然话锋一转。

“钱教授,您说的,我都认同。”她看着镜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但是,我还是想请教一个,可能与心理学无关的问题。”

“哦?请讲。”钱教授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我听说……”苏晚的声音,变得轻柔而谨慎,“您一直在寻找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一位姓‘周’,名叫‘向远’的朋友。”

钱教授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震惊和愕然。

“你……你怎么会知道?”

这个名字,他只在二十年前那则小小的报纸寻人启事上刊登过。这些年,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苏晚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将那面古朴的罗盘,缓缓地捧到了胸前。

“钱教授,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好吗?”

“我这里,有三件东西。一把旧的口琴,一支断了笔尖的钢笔,还有一块磨损了的、男士手表。”

她将这三样东西,一一摆在镜头前。这都是她从楼下旧货市场淘来的,互不相干。

“现在,请您集中精神,在心里,想着你的那位‘周向远’朋友。然后,告诉我,这三样东西里,你觉得,哪一件,最有可能,是他曾经用过的?”

钱教授愣住了。他看着屏幕上那三件平平无奇的旧物,又看了看苏晚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已经不是心理学了。这是一种……纯粹的、毫无逻辑的、直觉的考验。

直播间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钱教授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伸出手指,指向了那支断了笔尖的钢-笔。

“是……是它吗?我记得,向远他……他最喜欢用钢笔写字。”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期盼。

苏晚摇了摇头。

“不是。”

她轻轻地,将罗盘,移到了那三件物品的上方。

只见罗盘的指针,在经过一阵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颤动后,缓缓地,坚定地,指向了那块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旧手表。

“是它。”苏晚的声音,清晰地响起。

紧接着,她闭上眼睛,仿佛在聆听着什么。

“罗盘告诉我……这块手表,它的上一任主人,和你一样,也喜欢在江边散步。他……他喜欢在黄昏的时候,站在江边的一棵大榕树下。他不是在看风景,他是在……等人。”

“他等的,是一个……扎着麻花辫,穿着白裙子,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的姑娘。”

“他还告诉我……他最后一次戴着这块手表,是在一个下着大雨的火车站。他把手表,连同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一起塞给了那个姑娘。他对她说,‘等我回来’。”

苏-晚每说一句,钱教授的脸色,就更白一分。

当苏晚说完最后一句时,这位一辈子都与理性和逻辑为伴的心理学教授,再也控制不住,他摘下眼镜,用手捂住了脸,肩膀剧烈地颤抖起来。

有浑浊的泪水,从他的指缝间,无声地滑落。

直播间里,死一般的寂静。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一幕,给深深地,震撼了。

许久之后,钱教授才放下手,他那双通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里的苏晚,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

“那封信……那封信里写了什么?”

苏晚看着罗盘,轻声地,仿佛在吟诵一首久远的诗。

“信里写……”

“‘江风有信,秋月无边。’”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吾友,钱振国亲启。’”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钱教授再也支撑不住,他趴在书桌上,这个在学术界叱咤风云、受人敬仰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

直播间的弹幕,在沉寂了整整一分钟后,才用一种近乎刷屏的方式,爆发出两个字:

“卧槽……”

而苏晚,在念完那最后一句诗后,突然感觉眼前一黑,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她下意识地低头看向手中的罗盘。

只见那根暗红色的指针,在迸发出最后一道微弱的光芒后,便彻底地,归于沉寂。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变得和一块普通的黄铜,再无任何区别。

仿佛,它刚才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灵力,只为,替一个等了数十年的灵魂,捎来这最后一句,迟到的回响。

这奇迹的代价,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