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淮水之上,周瑜率领的水军如蛟龙出海一般,气势磅礴。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将袁术的水军打得狼狈不堪,落花流水。

周瑜站在船头,身披战甲,威风凛凛。

他望着眼前被缴获的敌船,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同时也感谢大将军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以一降将作为水军统领,领军外出征战。

待大将军取得中原后,自己也能在史书添上一笔了。这可是取中原第一战。且还大胜了。

他立刻派人将战报送往后方,同时命令将士将收缴的船只妥善安置,准备通过水路将军粮运往豫州。

这条水路的打通,意味着大军的粮草供应将得到保障,且袁术水军已除,再也不必担心断粮的风险。

波彦收到了周瑜的来信。他仔细阅读着信中的内容,心中渐渐被喜悦所取代。

淮水水面已经没有了威胁,他们可以利用船只沿着淮水的支流,将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豫州,确保大军的粮路安全无虞。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搬运粮食的消耗,还能让更多的钱粮武器顺利抵达前线,为大军提供充足的补给。

波彦深知,粮草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有了这条稳定的粮道,他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波彦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发起进攻。他的命令迅速从寿春传递出去,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十余天后,九路大军如猛虎下山一般,从不同的地方攻入兖豫二州。

袁术的守城之兵在精锐大军的攻击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节节败退。他们狼狈地弃城逃往平舆。

吕布在济北也收到了第一批运来的钱粮武器,得到军需补充,留陈宫带兵在济北与东平俩地牵制东郡袁绍的兵马。

这一次运来补给,还跟随政务府多位官吏,吕布为让波彦信任他,也将地盘全部交由波彦的人来治理。

吕布带着波朗,领军作为第十路大军攻入山阳。

一时间,中原杀喊声不断。

而此时,甘宁正率领着他的海军,在渔阳郡的海域上航行。经过一番搜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适合登陆的地方。

甘宁当机立断,下令放下小船,并派遣了一队士兵上岸进行查探。

这些士兵小心翼翼地登上岸,迅速对周围数十里范围的侦察,以确定是否有袁军的踪迹。

与此同时,甘宁站在他的座舰甲板上,手中拿着一个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岸上的情况。

这个望远镜是他从大将军那里得到的,它的神奇之处让甘宁赞叹不已。

通过望远镜,甘宁可以清晰地看到岸上的地形,就好像它们近在咫尺一样。

他不禁感叹道:“大将军真是无所不知!连这样的奇物都能让人制造出来。这简直就是千里眼啊!有了这个神器,敌军的一举一动都能尽收眼底,打胜仗岂不是轻而易举?哈哈哈!”

甘宁越想越兴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带领着海军取得胜利的场景。

一旁的副将眼馋地看着甘宁手中的望远镜,说道:“是啊,大将军才思过人。哪是吾等这些俗人所能理解,这等神器就是想破脑袋也不知是如何做出来的,放在眼前,看得远处清清楚楚。”

“将军,再给吾看看,到时大将军要是送吾一个该多好。”

甘宁将手中望远镜递给副将,“放心好了,大将军说了这望远镜还在赶制,到时造得多了副将也会配上,如今只能优先给各军各营主将。”

波彦让人制作望远镜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陶谦给波昶、波安他们一箱他从徐州带回来的水晶,在凉亭中摆弄,波彦看见纯净透明的白水晶,想起这种水晶可以磨镜片,那是不是也可以磨出望远镜所需的镜片。

于是波彦让人从徐州收集大量纯净的白水晶,召集工匠,将制作望远镜大概思路告知众人,经过不断的试错,望远镜被做出来了。

但是波彦拿起做出来的望远镜,试看了一下,效果没有前世的好。不过也够用了,能让人先看见敌军动向,料敌机先,那也很厉害了。

下令奖赏做出望远镜的众多工匠,让他们继续制造,逐渐各军各营都有了一只望远镜,主将无不喜爱,视为珍宝,派人专职保管。

甘宁等小船的人回来,带回消息,这数十里无袁军驻守,甘宁果断自己领五千人带着一个月粮食上岸,留一员副将看守海船。也派船回徐州继续调兵调粮。

经过斥候不断传回的消息,甘宁带兵来到一座小城下,城中无多少守军,用不了多少时间攻入城中,挨家挨户征召百姓抓紧加固城池,取大户人家钱粮补充军需。

甘宁抓紧奔往下一城,由于甘宁大军来得突然,守军还来不及关掉城门,甘宁就带人先冲到城门口下,阻挡守军,把城门推开,放后面的数千人进城。又拿下此城。

甘宁陆续攻下六座小城,连成一线,强征青壮入军,再加之战俘,手中兵力有了一万二千余人,留下二千海军在身边听用,其余全部打乱混编,快速掌控新入军之人。

下令征召百姓继续加固城墙,堵住城门,等袁绍大军前来,牵制袁绍兵力,给公孙瓒减轻压力,看他是否能反攻,夺回幽州。

这一日,斥候来报,有一姓颜大将打着旗号,领三万兵马朝他们行军而来,快有五十里要到城下了。

甘宁让人埋锅造饭,吃饱等袁军到来。

甘宁从统帅府给的情报,知晓袁绍麾下文臣武将,姓颜的大将,莫非来人是颜良。

这颜良在冀州享有大名,打仗勇猛,武艺高强,乃袁绍麾下第一大将,看来这城不好守,需得付出一些代价了。甘宁心中想到。

这颜良来渔阳了,还带来三万人,易县的公孙瓒岂不是能守城更久,拖住袁绍。

那大将军在中原胜算更高,就是他们这些人都死了,也是值得的。

又转念一想,颜良只不过带来了三万人,想要取有重兵把守的城池,也是不易的,不死比他多几倍的人,休想进入城中。

况且自己还可以从海路运兵运粮过来,要是北海归顺大将军,那他们补给更近更快,颜良如何攻破这六座小城。优势在我。

他们就可以紧紧扎根渔阳沿海,说不定还可以往涿郡用兵,放公孙瓒从易县出来,领军与袁绍大战。往死里破环河北。

到时大将军发兵北上取地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