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收到波彦的信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期待与兴奋之情。
中原大战快要开始,马上又要建功立业了。
也知晓劝降吕布对中原大战还是极为重要,于是毫不犹豫地带着波朗与一群护卫,踏上了前往济北的路。
一路上,张辽等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他们穿越了山川河流,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济北卢县。
吕布得知有故人来访,心中十分欢喜。他亲自出城迎接张辽一行,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府内。府内张灯结彩,一片热闹景象。
吕布设宴款待张辽波朗二人,宴席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与美酒。
吕布频频举杯,向张辽敬酒,畅叙当年的往事,回忆起他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
“文远,已经多年未见,但吾在兖州时常听闻文远大名。如今成为了波彦帐下大将,镇守一方,真是威风凛凛啊!”吕布笑着对张辽说道。
张辽连忙起身回敬,谦逊地说:“将军过奖了,在将军的功绩面前,辽的那点功劳简直微不足道。将军可是亲手斩杀国贼董卓的英雄,初到兖州就把曹操打得狼狈不堪,如今更是坐拥三郡之地,成为一方诸侯,这才是真正的威风啊!”
吕布听张辽夸赞他的话,哈哈大笑,多喝了几杯酒。
突然吕布放下酒杯,说道:“文远,据吾所知,波彦正厉兵秣马,打算对袁术动手,文远身为彭城守将,理应带兵出征,却来到济北与布相见,可是有事相商,但说无妨!”
张辽对吕布一礼,眼中真诚问道:“敢问将军志向?”
吕布听到张辽问他志向,一时无法回答张辽之问,也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回想他这一生,在并州时,率军与异族交战是何等快哉。
可是跟随丁原来到洛阳一切都变了,先是与义父丁原反目成仇,为财为宝马砍下丁原脑袋投靠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本想着这样可以荣华富贵过完一生
哪料到关东之人俱反董卓,逼得董卓迁都,又随着董卓到了长安,可又因貂蝉被董卓惦记,他记恨董卓,与王允杀了董卓。
又因王允狂妄自大,逼反董卓麾下大将,将他赶出长安,流浪关东,没有人收留,寻不到落脚之处,最后还被袁绍利用他打败了黑山军,又将他赶出冀州。
幸得陈宫引他入兖州,才让他与并州的老兄弟有了就食之地,家人有了安稳之处。妻严氏、妾貂蝉不再随他四处奔波。
而唯一遗憾的是如今自己膝下独有一女,没有儿子继承他的武艺。
他一时也不知道自己志向是什么,只想在这乱世活下来,保护家人,让自己一家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吕布又拿起酒杯,喝了一口,将杯子握在手中,久久不能放下,说道:“不怕文远笑话,布也没什么志向,今夹在波彦、袁氏兄弟之间求活,已是万般不易,要不是陈宫鼎力相助,布早已身首异处。家人也不存于人间。”
“布今日所求不过是在乱世中活下来,带着家人过上富足的日子,再为小女寻得一好人家。布知足了。”
“好笑的是袁术欲与布结亲,不过被吾拒绝,虎女焉能嫁犬子,但好处却是收下了。哈哈。”
张辽见吕布失去斗志,已无往日的意气风发,再也不是那个人人称赞的人中吕布了。
对接下来劝降吕布信心大增,说道:“将军倒是也坦诚,既然将军无争霸之心,那将军觉得大将军如何?”
吕布听张辽之言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吾说文远怎会无缘无故远到济北,原来是充当说客来了,是不是要吾率军献地投城于波彦。”
“不满文远,当年在汜水关被波彦一招所败,布便对波彦敬佩不已,如今波彦独占徐、荆、杨、交四州,爪牙更是伸进益、兖、豫、司隶四地。势力之强,当属第一,恐怕要不了多久,袁术就要被困死平舆。”
“那时中原之地也将落入波彦怀中,若布不归降波彦,恐下一个被收拾的人就是吾吕布了。”
张辽听吕布所说,回道:“将军英明,辽此次前来就是劝解将军率军投诚于大将军,大将军志在天下,早早握有南方为基业,威压司益二州,又将据有中原。”
“而河北袁绍、公孙瓒与曹操三人今又起大战,在河北相互争夺,不知何时才决出胜者,一统河北。恐怕到时大将军早已渡河北上了。”
“这天下迟早是吾主大将军的了,将军何不早早顺应天命,归顺大将军。天下无人不知大将军知人善用,辽乃汜水关一战俘,仍被大将军不断提拔重用,率军镇守一方。”
“今更是信任于辽,将义子托付于吾,教他行军打仗的本事。”
“以将军之武艺、领军才能。要是投诚于大将军,必得重用,要是立功,必得重赏,要是大将军得了天下,吾等这些人就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那不用说,最重要可以恩泽后辈。”
“将军也不用担心鸟尽弓藏之事,比功劳,谁也比不过大将军,且大军兵权俱在大将军手中,无人撼动大将军地位。大将军麾下文臣武将从来不担忧此事,只一心为大将军把事做好。”
“且大将军历来宽宏大量,对手下人极好,俸禄也给得多,不过大将军眼中容不得贪污腐败、怠政之人。一经发现定必严惩。”
“大将军常常还给吾等说了,等一统十三州,天下大定,民生恢复,将率大军犁庭草原,设郡县治之,免去边地百姓疾苦,还要收回西域,开疆扩土。”
“辽每日都想早日回到并州,回到雁门,从胡人手中解救万民,率军驰骋草原,杀光胡人,为百姓报仇,让边民不再受草原人的袭扰掠夺,这些边民受了太多的苦了。也该享享福了。”
“将军也是并州人,也知边地疾苦,当年在并州与异族作战是何等的豪气,难道将军忘了?难道不想回到家乡,祭奠先祖?”
“将军欲为侄女寻一好人家,在大将军治下英年才俊数不胜数,要是将军归顺大将军,到时还不是任选一好女婿。”
“将军也还年轻力壮,不愁生不出儿子,归顺大将军,建功立业,也可为后人留下一份家业。”
“望将军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