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傅斯年离开后,房间里只剩下苏晚一个人。她没有放任自己沉浸在悲伤或愤怒中太久。几分钟后,她站起身,走进浴室,用冷水洗了把脸。镜中的女人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和坚定。

依赖别人,尤其是依赖一个立场不明、心思复杂的傅斯年,是致命的。她必须靠自己。

她开始更仔细地审视这个“安全屋”。除了那扇坚固的门和无处不在的监控,这里的配置几乎与高端公寓无异。她走到书桌前,上面放着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

她打开电脑,不出所料,网络是受限的,只能访问少数几个白名单网站,并且所有操作都被监控。她尝试运行命令行,权限被锁定。

但这难不倒她。苏晚从不会完全依赖外部工具。她沉思片刻,开始在电脑自带的记事本上快速敲击代码。她是在编写一个极其精简的编译器内核,利用系统底层可能存在的、未被完全锁死的漏洞,尝试构建一个临时的、脱离监控的沙盒环境。

这不是为了联系外界(那太容易被发现),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纯粹的、属于她自己的计算空间。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专注而迅速,将外界的一切纷扰暂时隔绝。

几个小时过去,一个简陋但可用的本地计算环境被她搭建起来。她开始在里面输入复杂的公式和算法模型——那是“星辉”项目遇到的核心瓶颈,也是父亲遗留笔记中一些模糊指向的难题。

她需要答案。不仅是为了项目,更是为了理解父亲当年到底留下了什么,以及“方舟”为何如此执着。

李秘书按时送来了精致的午餐。苏晚平静地用餐,甚至主动询问是否可以要一些专业的数学期刊或最新的行业白皮书。她表现出一种趋于“配合”和“专注于研究”的姿态。

李秘书有些意外,但很快答应下来。对于“方舟”来说,一个安静合作的天才,比一个激烈反抗的囚徒有价值得多。

下午,苏晚要求的资料就被送来了,都是纸质版。她如获至宝,立刻沉浸其中,与自己在电脑沙盒中演算的模型相互印证。

她发现,父亲笔记里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结合“星辉”项目的实际数据,竟然指向一种全新的数据压缩和加密传输协议的可能性。这种协议如果实现,将极大提升AI模型的效率和安全性。

这,会不会就是“方舟”所说的“钥匙”的一部分?并非什么实物,而是一个……算法核心?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如果“钥匙”是知识,是存在于她大脑和父亲笔记中的思想,那么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夺走”。除非,他们控制了她这个人。

这就解释了“方舟”为什么既要父亲的数据,又要她这个人。

傍晚,傅斯年又来了。他看起来更加疲惫,眼下有着浓重的青黑。

“晚晚,我们谈谈。”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恳求。

苏晚从一堆演算纸中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如果是关于‘方舟’或者你的苦衷,就不必了。我正在工作。”

她的冷静和疏离像一盆冷水,浇在傅斯年心上。他看着她手边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代码,那是一个他无法介入、只属于她的世界。

“我知道你生我的气……”

“我不生气,傅斯年。”苏晚打断他,语气甚至称得上平和,“我只是接受了现实。你有你的立场和选择,我尊重。但我也有我的路要走。我们……道不同。”

“道不同?”傅斯年重复着这三个字,心脏像是被针扎一样刺痛。他宁愿她骂他、打他,也不愿看到她如此平静地划清界限。

“是。”苏晚低下头,继续演算,不再看他,“请你以后不要再来了。我需要安静。”

傅斯年站在原地,看着她低垂的眉眼,专注的侧脸,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恐慌淹没了他。他意识到,他正在失去她,不是因为她恨他,而是因为她……不需要他了。

他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能说出口,默默地转身离开。

听到关门声,苏晚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短暂的停顿。随即,她深吸一口气,更加用力地书写起来。感情是奢侈品,在确保安全和自由之前,她不能再浪费精力。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过着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除了必要的吃饭和休息,她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对父亲笔记和“星辉”难题的研究中。她与李秘书的交流仅限于索要更多资料,对傅斯年的数次来访置若罔闻。

她的沉默和配合,似乎让“方舟”放松了一丝警惕。监控依旧,但那种无形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些许。

她在一个深夜,终于取得了突破。她验证了父亲核心设想的部分可行性,并且发现,“星辉”项目目前遇到的瓶颈,恰恰是因为缺失了父亲构想中的那个关键算法模块!而这个模块,似乎与一种基于生物神经网络特性的动态加密技术有关。

这个发现让她激动得微微颤抖。这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她隐约触摸到了父亲当年离开“普罗米修斯”(或者说“方舟”前身)的原因——他可能发现了将这种强大技术用于不正当用途的苗头,才选择带着核心秘密离开。

她将所有的演算过程和结论,用只有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符号和缩写,记录在几张普通的A4纸上。然后,她清理了电脑沙盒里的所有痕迹。

现在,她需要的是一个离开这里,并将研究成果安全送出去的机会。

机会,很快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了。

几天后的早晨,李秘书带来了一套精致的职业套装。

“苏小姐,今天需要您出席一个内部技术研讨会。‘方舟’的几位首席工程师希望能与您交流一下‘星辉’项目的进展。”

苏晚的心猛地一跳。研讨会?离开这个房间?

她面上不动声色,甚至配合地换上了衣服。

当她被护送着走出房间,穿过走廊时,她注意到这栋建筑内部结构复杂,安保严密。但在经过一个岔路口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个熟悉的标志——消防疏散示意图!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记下了关键的路线。

研讨会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举行。对方来了三四个人,态度客气甚至带着几分尊敬。交流的内容也确实围绕“星辉”展开,但问题都很有深度,带着试探的意味。

苏晚谨慎地回答,既展示了部分实力,又巧妙地避开了核心机密。

会议中途休息,她被允许在保镖的陪同下前往洗手间。

就在洗手间里,她听到了外面一阵小小的骚动,似乎是消防警报被误触了(这或许是她之前故意在房间内制造微小电路异常累积的结果?),虽然很快解除,但门口的保镖似乎被短暂引开了一下。

就是现在!

苏晚没有任何犹豫,她没有选择通往大厅的路,而是根据记忆,迅速拐进了一条标有后勤通道的走廊。她脱下高跟鞋,赤脚在冰冷的地面上狂奔,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她不需要跑出这栋大楼,那几乎不可能。她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地方——邮件收发室,或者外部物流经过的区域!

运气站在她这一边。在通道尽头,她看到了一个开着门的房间,里面堆放着一些待寄的快递文件袋!

她闪身进去,快速拿起一个空白快递袋,将身上那几张记录着核心演算结果的A4纸折叠塞入。她迅速填写了一个地址——那是她早已记在脑中、属于她一位绝对信任、且与目前所有纷争无关的大学导师的海外地址。她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了寄件人信息(一个随机编造的名字和地址),并贴足了国际邮票(她从李秘书那里旁敲侧击问到了国际邮资,并偷偷留下了现金)。

她将快递件混入那一堆待寄文件中,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做完这一切,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主动走出了房间,对着迎面找来、面色紧张的保镖和李秘书,露出了一个略带困惑和不满的表情:

“我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透透气,这里的通道太复杂,我好像迷路了。”

她的镇定和主动出现,让李秘书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把她带回了会议室。

研讨会继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苏晚知道,她已经播下了一颗种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以最不起眼的方式送了出去。无论她接下来面临什么,这项研究的火种已经保留。

她现在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并继续扮演好那个“专注于研究、逐渐配合”的角色。

内心的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开始在她心中悄然生长。她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自己人生的执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