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暂缓的宁静里,陈默和林薇却丝毫感受不到轻松。虚拟屏上跳动的点经验值、14.7%的死亡概率,看似是劫后余生的安全信号,可“候选执行者(试用期)”的头衔,以及“叙事熵增”“叙事管理局”这些陌生词汇,像沉甸甸的砝码压在心头,带来的信息冲击远超以往任何一次任务。
陈默指尖在新解锁的系统界面上快速滑动,权限提升后,视野里不再只有简单的死亡概率和任务提示,取而代之的是一串密密麻麻、晦涩难懂的参数:【世界叙事稳定性指数:61%(缓慢下跌)】【主角光环强度:顾辰轩89%,苏婉清78%】【外来干扰读数:低(存在3次异常峰值,时间点与剧情震荡同步)】。最刺眼的是一条标红警报,像一道裂痕划破屏幕:【检测到低强度、高渗透性‘叙事熵增’污染源,持续扩散中。核心特征:扭曲认知边界,放大极端情绪阈值,固化命运轨迹走向】。
【意念传递】的跨洋频道里,林薇的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抖:“扭曲认知、放大极端情绪……这说的不就是顾辰轩吗?他那近乎病态的控制欲,还有苏婉清被压抑到快爆发的迷茫,不都是被无限放大了?”她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后怕,“我们之前闯过的那些剧本世界,动不动就天崩开局、角色全员极端化,会不会也是这种‘污染’搞的鬼?”
“大概率是。”陈默的眼神凝重如铁,指尖点在“污染源”三个字上,“系统说这个世界是‘遭受’污染,说明源头不在内部,而它能持续扩散,意味着一定有一个或多个‘感染源’在不断输出熵增能量。”
他们的处境瞬间从“在剧本里求生”,升级成了“在被污染的剧本世界里找污染源头并清除”——难度系数呈指数级飙升,就像刚学会游泳就被扔进了深海,还要寻找藏在海底的炸弹。
「系统提示(语气较之前多了一丝极淡的指导性,不再是纯粹的机械播报):建议宿主从近期剧情异常波动节点、主要角色情绪异常峰值数据进行回溯分析,污染源活动轨迹大概率与该类数据重合。」
“近期最大的剧情异常,就是顾辰轩的‘涅盘计划’。”陈默立刻调出系统日志,将数据筛选范围缩小到近一个月,“而情绪异常峰值……”屏幕上的数据条飞速滚动,最终定格在几个刺眼的高点——全部集中在顾辰轩收到家族通牒、决定启动“涅盘计划”前后,那段时间他的愤怒、压抑、偏执情绪指数突破了历史峰值,达到了恐怖的92%;与此同时,苏婉清的迷茫与自由渴望指数也出现了短暂的飙升,虽然数值远低于顾辰轩,却也是她本人的历史极值。
“是污染放大了他的负面情绪和极端倾向,才差点导致世界崩溃。”林薇顺着逻辑推导下去,眉头越皱越紧,“可它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单纯为了搞破坏?”
“或许是为了‘固化命运’。”陈默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如果顾辰轩真的通过‘涅盘计划’炸掉整个娱乐圈,带着苏婉清彻底消失,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一个充满废墟和传奇的‘终结版故事’,再也没有后续发展,彻底陷入停滞——这刚好符合‘熵增’的定义,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归于死寂。”
这个猜测让频道里陷入短暂的沉默,一种更深层的恐惧悄然蔓延——他们要对抗的,可能是一个想把整个世界变成“死故事”的存在。
有了明确的分析方向,两人立刻动用新权限,仔细筛查系统日志里所有“异常峰值”记录。很快,他们发现除了顾辰轩和苏婉清这两个明显的目标,还有一些微小却清晰的异常波动,出现在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边缘角色身上:
- 金凤奖后台那个差点泼苏婉清咖啡的场务,当时的情绪数据显示,除了正常的慌乱,还叠加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被引导感”,仿佛有人在他耳边推了一把,让他的动作慢了半拍;
- 几个在网络上疯狂发布顾辰轩黑料、煽动粉丝对立的营销账号,操作时间点恰好与系统记录的“熵增能量异常峰值”完全吻合,且账号运营者那段时间的情绪指数普遍偏高,呈现出非理性的亢奋;
- 甚至《心动的距离》节目组里那个坚持要增加“更真实冲突性互动”、间接导致探班危机的小导演,在提出建议的那一刻,其“偏执坚持”情绪指数出现了短暂的异常飙升,事后他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当时会那么固执。
这些波动都极其微弱,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激起一点涟漪就迅速消失,连当事人都察觉不到,更不会想到是被外力影响。
“它不是直接控制人的行为,而是潜移默化地引导。”陈默很快得出结论,语气里带着一丝寒意,“就像一种无声的低语,放大人们内心原本就有的阴暗面、偏执点或者负面情绪,然后看着事情一步步走向混乱,它再从中汲取熵增能量。”
“能通过这些波动找到源头吗?或者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林薇急切地问。
「系统提示:对异常波动进行深度数据流追踪,需消耗5000点经验值\/次,追踪结果可锁定污染源的大致活动范围及传播媒介,无法精确定位具体载体。」
“追踪!立刻追踪!”两人几乎同时开口,没有丝毫犹豫——5000经验值虽然不菲,但比起找到污染源的重要性,根本不值一提。
「系统提示:扣除5000经验值,当前剩余经验值点。深度追踪启动……」
系统界面瞬间切换,无数代表数据的光点在屏幕上飞速流转、碰撞、聚合,最终形成一个模糊的轮廓。出乎意料的是,追踪结果指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物或地点,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媒介。
「追踪结果:异常波动与特定‘叙事载体’关联度高达87.3%。载体形式:流行音乐、短视频片段、网络小说段落、商业广告slogan等大众文化产品。传播特征:高度依赖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用户浏览、分享行为完成扩散,感染强度与用户情绪敏感度正相关。」
污染源,竟然藏在日日常见的信息流里!它以文化产品为外壳,像病毒一样附着在旋律、文字、画面中,悄无声息地感染着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
“这怎么找?难道要把全网的流行文化产品都筛查一遍?”林薇看着屏幕上的结果,瞬间感到一阵绝望——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它一定有核心载体。”陈默的眼神依旧锐利,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击退,“它能精准锁定顾辰轩和苏婉清这两个主角,精准放大他们的情绪,说明它要么有自主意识,要么背后有操控者,而且它需要‘锚点’来集中放大污染效果。顾辰轩和苏婉清就是最大的锚点,我们要找的,就是那个最能同时影响他们两人的核心载体。”
就在这时,林薇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被忽略的细节——苏婉清之前和她聊天时,无意中提到过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