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 > 第35章 加强防御,练兵备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加强防御,练兵备战

姑苏城外,新筑的夯土堡垒在春日阳光下泛着潮湿的光泽,了望塔上,披甲持戟的吴军士卒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南方。自郢都凯旋已近一载,吴国上下仍沉浸在破楚称霸的喜悦中,但将军府内的气氛,却凝重如秋霜。

孙武立于沙盘前,指尖划过吴越边境蜿蜒的山川河流,眉头深锁。林越侍立一旁,手中捧着刚由边境快马送来的绢帛急报。

“又一起?”孙武的声音平静,却透着寒意。

“是,将军。”林越展开绢帛,“三日前,越军斥候小队越过界碑,袭扰我边境村落,劫掠粮畜,伤我戍卒数人。虽被击退,但其行动愈发猖獗,似在试探我军虚实。”

沙盘上,代表越军的小旗如几根毒刺,扎在吴国南疆。孙武沉默片刻,道:“勾践归国,卧薪尝胆,其志非小。我吴军新疲于楚,若恃胜而骄,疏于防备,必为越人所乘。”他抬眼看向林越,目光如炬,“林参军,你曾言越国乃心腹之患,如今看来,一语成谶。”

林越心中凛然,想起历史上夫差因胜而骄,最终亡于越国的教训,沉声道:“《孙子》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越人狼子野心,我军确需早作万全准备。”

孙武颔首,指尖重重落在沙盘上的吴越边境线:“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传令下去,依先前所议,边境堡垒再加筑三道,烽燧增派精兵,斥候巡逻范围向外推进二十里。同时,全军整训,即刻开始!”

军令如山,整个吴国军事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林越几乎寸步不离孙武左右,协助他推行一系列强军之策。兵员的补充优先选拔江南水性佳、耐劳苦的子弟;军械库内,工匠们在林越“标准化”的建议下,加紧赶制制式更统一、更利于批量维修的戈矛箭矢。

然而,最核心也最艰难的,是对现有吴军的整顿与训练。

这日清晨,校场之上,杀声震天。但孙武与林越巡视时,却发现问题重重。一支正在演练“鱼丽之阵”的车兵部队,战车转向迟缓,步卒跟进脱节,甚至有几辆战车的车轮竟在急转时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一名满脸络腮胡的军侯满不在乎地禀报:“将军,弟兄们刚从楚国回来不久,筋骨还没松快过来呢!这战车也是老家伙了,打楚国时都没散架,练练就行了!”

孙武面沉如水,尚未开口,林越却上前一步,指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战车道:“军侯可知,《孙子》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战车乃军中重器,平日不检修,战时如何疾驰破敌?士卒疲敝,更当科学操练,恢复体力,而非以‘松快’为借口,荒废战备!”

那军侯见是林越,虽知他是孙武亲信,但脸上仍有些不服气。孙武冷冷道:“林参军所言,便是本将军之意。即刻起,所有军械全面检修,不合格者一律更换!操练之事,由林参军协助本将,制定新章。”

此言一出,校场之上窃窃私语。许多自恃军功的老兵对林越这个看似文弱的“参军”并不信服。

林越心知肚明,他并不急于争辩,而是向孙武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训练革新方案。他借鉴现代军事理念,强调“模块化”与“针对性”。

于是,吴军被重新编组。身材魁梧者编入“锐士营”,侧重负重、劈砍、破阵等体能和力量训练;动作敏捷者编入“疾行营”,专攻长途奔袭、山地攀爬、斥候侦查;水性娴熟者则强化舟楫操驾、水下搏杀,为未来的水战做准备。

林越还引入了“战术配合训练”。他让士兵们以“什”(十人)为单位,反复演练小队掩护、突击、撤退的配合,强调“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协同要义。起初,习惯了大队冲杀的吴兵很不适应,但在孙武的严令和林越一次次亲自下场示范讲解下,小队间的默契逐渐养成。

最让老兵们感到新奇又痛苦的,是林越增加的“基础体能训练”。每日天不亮,士卒们便需背负全副甲胄兵器,进行十里越野跑。林越还设置了障碍场,要求士兵们攀爬绳网、越过壕沟、匍匐通过低桩网。这些项目对爆发力、耐力和协调性是极大的考验。

“参军,这跑来爬去,与杀敌何干?”一次训练间隙,一个年轻士兵喘着粗气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林越扶起一名摔倒的士兵,替他拍去尘土,朗声道:“《孙子》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做到‘其疾如风’?如何能攀上敌人认为不可能翻越的城墙?平日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想想郢都之战,我军千里奔袭,若无过人耐力,何来五战五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渐渐聚拢过来的士兵:“更何况,严格的训练,磨练的不仅是身体,更是意志!要让越人知道,我吴军不仅能破楚,更能时刻保持锋芒,不可轻侮!”

这番话,既引用了兵圣经典,又结合了辉煌战例,更点明了当前威胁,说得众士卒心服口服,训练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孙武在一旁默默观察,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林越此法,不仅强健了士卒体魄,更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了军心,正是“上下同欲者胜”的体现。

一日,林越向孙武展示了他与工匠们鼓捣出的新玩意儿——一副根据记忆改良的强弓弩的草图,以及一种更适合山地奔袭的轻便革甲样品。

“将军请看,此弩有望增加射程与力道;此甲减轻重量,却不失防护,尤其适合‘疾行营’。”林越解释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孙武仔细查看,沉吟道:“利器固佳,然需考量造价与量产。可先小规模试制,用于精锐前锋。”他看向林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林越,汝之思虑,常能于细微处见真章,补我之未察。这练兵备战之事,有汝相助,事半功倍。”

夜幕降临,将军府内灯火通明。孙武与林越对坐,案上铺着最新的边境防务图与训练考核记录。

“边境堡垒已初具规模,守军轮换亦已就位。”孙武指着地图,“然,吾所忧者,不在外,而在内。”

林越点头,他明白孙武的担忧:“将军是担心,大军新胜,朝野上下难免有懈怠之心,认为越国不足为虑?”

“然也。”孙武轻叹,“夫差大王虽纳我建言,加强边防,然其本人近日亦多沉溺饮宴。‘骄兵必败’,古之明训。我等在此厉兵秣马,朝中若无人时刻警醒,恐事倍功半。”

林越心中一动,想起伍子胥日后因直言强谏而遭遇的不幸,谨慎道:“将军所言极是。然提醒君王,需讲求方式时机。眼下,唯有先将吴军练成一支真正‘不可胜’之师,方能在大王需要时,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届时,事实胜于雄辩。”

孙武看了林越一眼,知他顾虑,不再多言,转而道:“新式体能训练,士卒反应如何?”

“成效显着,但亦暴露问题。”林越翻看记录,“‘锐士营’中约有三成士卒,长途奔袭能力仍显不足;‘疾行营’的负重极限也需提升。下一步,可考虑针对性地增加混合训练,并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士卒潜能。”

“善。”孙武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明日,你我便去‘锐士营’,亲自督练。要让所有将士明白,备战之路,方才开始,一刻不得松懈!”

窗外,月色清冷,姑苏城一片静谧。但在这将军府内,在边境新筑的堡垒上,在终日操练不息的校场中,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准备迎接来自南方的未知挑战。林越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