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 第596章 贾诩,刘备的希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称作“文和先生”的老者,淡淡地扫了穆罕一眼,又看了看刘备,

目光在刘备脸上停留片刻,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随即对穆罕道:

“这批丝绸,乃上品。

丝质柔韧,光泽内敛,染色均匀,正是如今王室贵族中流行的‘秋水色’。

你以色泽不均压价,传将出去,以后还有哪个正经商人敢与你做买卖?

岂不是自绝于高端货殖?”

老者语气平淡,却字字千斤,直指要害。

穆罕额头冒汗,连连称是:

“文和先生教训的是!是小人一时糊涂,一时糊涂!”

他赶紧转向刘备,换上一副笑脸:

“玄德,是在下眼拙,误会,纯属误会!就按原先谈好的价格!

不,我再加半成,算是赔罪!如何?”

通过通译的翻译,刘备心中震惊,不仅因为这老者的突然出现和一句话便化解了僵局,更因为他一口道破了丝绸的来历和品质,

甚至点出了其在贵霜上流社会的流行风向!

此人对商业的洞察力,以及对穆罕这等地头蛇的威慑力,都绝非寻常!

而且这人一副东方人的面孔……

他压下心中翻腾的思绪,对穆罕点了点头:

“既然误会澄清,便按原价即可,加价不必了。”

他不想欠穆罕人情,更想与这位神秘的“文和先生”攀谈。

穆罕如蒙大赦,赶紧吩咐手下办理交接。

刘备这才整了整衣冠,上前几步,对着那正欲转身离去的老者,深深一揖,拉过通译,语气无比诚恳:

“在下刘备,刘玄德,多谢文和先生出言相助,解我危难!

先生慧眼如炬,一言九鼎,备钦佩之至!”

文和先生——正是隐姓埋名、潜藏于此的贾诩,当年他知道刘复对一些祸国殃民的人的惩罚非常重。

好一点的劳动改造,坏一点就是直接阉了再送去劳动改造,比如李傕郭汜……

他贾诩贾文和可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于是,在看到自己依附的势力有败亡迹象的时候就直接开启逃亡模式。

大宋一路扩张,

他一路西逃。

最先是逃回凉州隐居,结果没多久凉州就被收复了。

于是他又逃到车师后国,结果没安稳几年,就听说大宋皇帝征服倭岛,覆灭高句丽,征服鲜卑……

他预感到不妙,继续西迁疏勒附近,果然,没多久,吕绮玲和吕布就杀到了西域,并且还建立起了西域都护府。

担心被抓的贾诩继续西逃到大月氏,不过想到刘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感觉大月氏还不安全,

于是干脆再往西逃到贵霜……

而现在看风向……

难道又要逃了?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平静地受了刘备一礼,用中原话淡然道:

“玄德不必多礼。老夫不过恰逢其会,说了句实话而已。

穆罕此人,贪利而短视,稍加点拨即可,不必与之过多纠缠。”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刘备身上,仿佛能穿透皮囊,直窥内心:

“玄德公方才应对,不卑不亢,言辞有理有据,更懂得借势而为,颇有名士之风。不想在这商贾之中,竟有如此人物。”

刘备心中更是凛然,对方寥寥数语,不仅点评了穆罕,更是点出了他刚才应对策略的精髓——借势(借助围观者和信义之名)。

同时也知道了对方是出自中原。

他连忙道:

“先生过奖了。备乃粗鄙之人,迫于无奈,班门弄斧,让先生见笑了。

还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今日得遇高人,实乃三生有幸,不知可否请先生移步茶肆,容备略尽谢意?”

贾诩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似笑非笑:

“老夫文和,在此地做些小本生意,聊以度日,乃一无名之辈。

至于乡贯……漂泊之人,不提也罢。”

他婉拒了刘备的邀请,

“玄德初来乍到,想必事务繁忙,老夫就不打扰了。

日后若有缘,自会再见。”

说完,他对刘备微微颔首,便带着小厮,转身汇入熙攘的人流,

几个转弯,便不见了踪影,留下刘备站在原地,心中波澜起伏。

“文和……文和……”

刘备喃喃念着这个名字。

“大哥,那老儿是谁?看起来挺有派头,连那肥猪似的商人都怕他。”

张飞凑过来问道。

关羽也目光凝重:

“此人气度沉静,目光深邃,绝非常人。

观其言行,似对我等汉人身份并无芥蒂,反而略有回护之意。”

刘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

“此人,或许便是我等能否在贵霜打开局面的关键!务必设法与之结交!”

接下来的几天,刘备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明察暗访,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文和先生”的信息。然而,收获甚微。

只知道此人大约是数年前来到富楼沙,凭借精明的头脑和莫测的手段,迅速积累起财富,与城中一些中上层官员和寺庙高层关系良好。

但行事极为低调,深居简出,很少直接参与市场争夺,更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或高级顾问。

他化名文和,无人知其真实来历,也无人敢轻易招惹。

刘备尝试着派人往贾诩府上投递拜帖,并附上了一份不菲的“土仪”(从中原带来的精品茶叶和瓷器)。

拜帖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他又让崔监以文士交流的名义去拜访,也被门房以“主人静修,不见外客”为由婉拒。

“大哥,这老儿架子也忒大了!咱们好心好意去拜见,他连面都不露!”

张飞气得哇哇叫。

关羽皱眉道:

“此人谨慎异常,不愿与陌生人多做接触。

看来,需得另寻契机。”

刘备虽然失望,却也更加确信了贾诩的不凡。

越是这样难以接近,越说明其价值巨大。

他回想起市集中贾诩看他那意味深长的一眼,以及那句“若有缘,自会再见”,

心中明了,对方并非完全关闭了大门,而是在观察,在等待。

自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能力,或者……遇到足够大的、需要对方这种智者才能解决的难题,才有可能真正敲开那扇门。

眼下,商队的局面依然困顿。

刘璋和张朱的耐心几乎耗尽,已经开始暗中变卖部分属于自己的货物,筹集返程的资金。

一些原本心向刘备的骨干,见西进计划受阻,也开始动摇。

刘备站在临时货栈的院子里,看着即将见底的库房和人心浮动的队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找到突破口,不仅宏图大志成为泡影,这支历经艰辛才带到贵霜的商队,也可能顷刻瓦解。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富楼沙城那深不可测的繁华深处,投向那个名为“文和”的隐士所在的方向。

下一次“缘分”,会在何时?

又将以何种方式到来?他必须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