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 第417章 刘表挣扎,襄阳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7章 刘表挣扎,襄阳风云

鲁肃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刘表本就波澜起伏的心湖,激起了更大的漩涡。

接下来的几天,他陷入了极度的挣扎和矛盾之中。

联盟,看似是唯一的生路。

周瑜的信分析得透彻,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岂能不懂?

若有江东为奥援,荆州的压力确实能减轻不少,或许真能凭借长江天险,挡住魏军的铁蹄。

而且,江东主动送来粮草,协助清剿魏国细作,诚意似乎很足。

但怀疑如同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内心。

孙策、周瑜是何等人物?

年纪轻轻便打下江东基业,孙策霸烈,周瑜雅量却机深,皆是雄杰。他们真的会忘记杀父之仇?

这联盟难道不是他们的权宜之计?

会不会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一旦击退魏军,江东会不会趁荆州疲敝,反戈一击?那时,荆州又如何抵挡?

更何况,蔡瑁、蒯越的态度明确反对与魏国开战,他们在荆州势力庞大,若强行推动联盟,会不会导致内部先行分裂?

未抗外敌,先起内乱,乃取死之道。

每一个白天,他都倾向于联合,觉得这是一线生机;

每一个夜晚,他又被各种疑虑和恐惧折磨,觉得投降或许还能苟延残喘。

病榻之上,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

时而梦见刘璋在工地哀嚎,时而梦见魏军铁骑踏破襄阳,时而又梦见江东战船驶入江陵,孙策周瑜冷笑地看着他。

他秘密召见了数次鲁肃,反复询问江东的诚意、孙策的真实想法、联盟的具体细节、战后利益的划分——若战败一切休提,

甚至试探性地问及如果荆州内部有变,江东能否给予支持。

鲁肃一一作答,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尽力消除他的疑虑,但关于荆州内政,鲁肃则巧妙回避,只表示相信刘州牧能稳定内部。

刘表也曾私下召见文聘等忠诚将领,透露一丝江东有意联合的口风(未提鲁肃已至)。

文聘等人自然是极力赞成,认为这是绝处逢生之机,并表示愿誓死效力,稳定军心。

然而,蔡瑁和蒯越似乎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州牧府的戒备突然加强,刘表接连称病不视事,却又偶尔秘密召见非其派系的将领,这些都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他们加紧了与北方的秘密联络,同时也更加频繁地入府“探病”,实为施压和试探。

“主公,近日坊间有流言,说江东孙策遣使密至襄阳,欲蛊惑主公与魏为敌,此乃亡国之论,万万不可听信啊!”

一次探视中,蔡瑁看似忧心忡忡地说道,目光却锐利地观察着刘表的反应。

刘表心中一惊,面上却强作镇定,咳嗽着掩饰:

“荒谬……流言蜚语,何足取信?江东与我有杀父之仇,岂能联盟?

德珪多虑了。”

蒯越在一旁慢条斯理地接口: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主公,魏王使者不日或将抵达襄阳,商议……归附细则。

在此关键时刻,切莫节外生枝,授人以柄啊。

若让魏王得知荆州与江东有所勾结,恐雷霆之怒立至,届时悔之晚矣。”

这话既是提醒,更是威胁。

刘表听得后背发凉,只能含糊应诺。

在内部降魏派的压力和对外部盟友的极度不信任之间,刘表备受煎熬,病情也起起伏伏。

他深知必须尽快做出决断,但越是急切,越是难以抉择。

荆州未来的命运,仿佛系于他这犹疑不定的一念之间,沉重得让他难以呼吸。

襄阳城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

江东使者鲁肃的秘密抵达,尽管极其隐秘,但并非全无痕迹。

玄耳阁布置在荆州的细作,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蜘蛛,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寻常的信号。

一家城南的绸缎庄,表面生意兴隆,实则是玄耳阁在襄阳的一个重要据点。

掌柜的是一名看似和气的微胖中年人,代号“地虎”。

他收到了码头眼线的报告,称近日有不明身份的商船夜间靠岸,接应之人行为鬼祟,并非本地熟悉的商贾。

同时,州牧府近期采购的物资中,多了些并非病人常用的药材和器物,守卫换防的规律也有微妙变化。

这些零散的信息碎片,单独看来并无特别,但组合在一起,却指向一种可能性:

有重要人物秘密入府,且州牧府在为此人做某种准备。

“地虎”不敢怠慢,立即将情报加密,通过秘密渠道火速传往北方。

消息沿着玄耳阁构建的庞大网络,一站站接力传递,直指邺城。

虽然路途遥远,需要时间,但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此同时,蔡瑁、蒯越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隐约察觉到刘表似乎在隐瞒着什么。

他们安插在州牧府内的眼线回报,主公近日常常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在偏殿,有时深夜仍有密谈之声。

他们虽无法探知具体内容,但这种反常足以引起他们的高度警觉。

“刘景升老迈昏聩,莫不是听了谁的谗言,真动了抗拒魏王的念头?”

蔡瑁在自家密室中,对蒯越焦急地说道。

蒯越眼神闪烁,沉吟道:

“极有可能。

文聘等武夫,不识时务,一味主战,恐是他们在蛊惑主公。

甚至……不能排除江东真的派人来了。”

“若真如此,便是取死之道!”

蔡瑁狠声道,

“我必须再面见主公,陈明利害!绝不能让他将荆州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德珪稍安勿躁。”

蒯越摆摆手,显得更老谋深算,

“此时直言逼问,恐适得其反。主公性情优柔,若我等逼得太紧,他反而可能铤而走险。

当下之计,一是继续加固我与北方的联系,向魏王表达我等的忠心,确保无论荆州如何变化,我等家族可保无虞;

二是严密监视州牧府一切动向,尤其是与军中将领的往来,抓住切实证据;

三是……”

他压低了声音,

“在城中散布消息,就说主公欲联合江东,对抗魏国,要将荆州拖入战火。

恐慌之下,民心舆论,亦可为我所用。”

蔡瑁闻言,连连点头:“异度兄高见!就依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