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东政法大学的法学研讨课向来是校园里的“学术高地”,尤其是高育良教授主持的课程,总能吸引各路学霸趋之若鹜。

谢知宁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论法的精神》。她穿着一件驼色的羊毛外套,指尖夹着一支钢笔,偶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作为高育良最得意的弟子,她总能在辩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连高育良都时常赞她“有法学大家的潜质”。

“我认为,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可以脱离社会现实……”祁同伟的声音在研讨室里响起,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锐气。他穿着一件旧夹克,袖口磨得有些发白,却依旧坐得笔直,眼神明亮地望着讲台。自从上次与谢知宁在学生会初遇后,他便更加发奋,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成功入选了高育良的学术研讨小组。

高育良目光转向谢知宁:“知宁,你怎么看?”

谢知宁抬眸,清亮的眼神扫过全场,最终落在祁同伟身上,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祁同伟同学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我想补充的是,法不仅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更应兼顾社会公平正义。就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法是公意的体现,任何脱离了民众利益的法,都难以长久施行。”

她的话条理清晰,引经据典,让在场的同学都纷纷点头。祁同伟看着她侃侃而谈的模样,心中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早日跟上她的步伐。

研讨课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祁同伟却悄悄留了下来。他看到谢知宁的笔记本落在了座位上,便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笔记本的封面是素雅的蓝色,里面的字迹娟秀工整,不仅记录着课程重点,还有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看得祁同伟满心赞叹。

他拿着笔记本,快步追了出去,在图书馆门口拦住了谢知宁:“学姐,你的笔记本忘带了。”

谢知宁停下脚步,有些惊讶地摸了摸口袋,随即露出感激的笑容:“谢谢你,祁同伟,我都没注意。”

“不客气。”祁同伟将笔记本递给她,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忍不住问道,“学姐,你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看书?黑眼圈都出来了。”

谢知宁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笑着说:“还好,最近在准备一篇学术论文,确实有点忙。”

祁同伟沉默了片刻,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递给她:“这是我妈寄来的枸杞,我泡了点水,据说能明目提神,你试试吧。”

这个保温杯是他省吃俭用攒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买的,枸杞也是家里特意寄来给他补身体的。他知道谢知宁学业繁忙,便每天早上提前泡好枸杞水,盼着能有机会送给她。

谢知宁接过保温杯:“谢谢你,你真是太细心了。”

看着谢知宁捧着保温杯离去的背影,祁同伟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提前泡好枸杞水,悄悄放在谢知宁的书桌前;在图书馆里,他会默默为她占好靠窗的位置,整理好她可能需要的参考资料;在研讨课上,他会主动帮她分担辩论压力,为她补充观点。

这些默默的付出,谢知宁都看在眼里。她知道祁同伟的心意,心中既有感激,也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只是她从小被家人保护得很好,对于感情之事,还显得有些懵懂。

一次,高育良让两人合作完成一篇关于“基层司法实践”的学术论文。为了收集资料,他们一起去了偏远的乡镇司法所调研。调研途中,山路崎岖,谢知宁不小心崴了脚。祁同伟立刻背起她,一步步艰难地走下山。

趴在祁同伟的背上,谢知宁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坚实的臂膀和沉稳的心跳。她看着他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心中百感交集,轻声说:“祁同伟,谢谢你。”

祁同伟脚步一顿,声音有些沙哑:“学姐,跟我不用这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