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银杏深处的守望(续十八)

十一月的风带着愈发浓重的凉意,掠过银杏林时,卷起满地金黄的落叶,又轻轻放下,像是在为这片林子梳理冬日来临前的妆容。枝头仅存的几片银杏叶,在风中微微摇曳,每一片都像是不舍离去的信使,执着地守着最后的秋意。

安安依旧是每天最早来到银杏林的人。他裹着王奶奶织的红色小围巾,背着书包快步跑到小芽的保暖棚前,小心翼翼地掀开塑料布的一角。经过这些天的悉心照料,小芽又长高了些,新抽出的第三片叶子带着嫩生生的绿,在清晨的微光中舒展着。“今天比昨天又高了一毫米呢!”安安从书包里掏出尺子,认真地量着,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成了小芽成长最忠实的见证。

乐乐扛着小锄头,呼哧呼哧地跑到小苗旁,他今天特意穿了一双防滑的小胶鞋,踩在湿润的泥土上稳稳当当。“张爷爷说,冬天的泥土要松一松,这样空气才能进去,小芽才长得好。”他一边念叨,一边学着张爷爷的样子,在保暖棚周围轻轻松土,动作比之前熟练了许多,只是依旧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泥土下沉睡的生机。银杏小猫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蹭了蹭乐乐的裤腿,然后蹲在保暖棚边,眯着眼睛晒太阳,尾巴有一搭没一搭地扫着地面。

阳阳背着画板,选了个能看到小芽的位置坐下。经过秋雨的洗礼和阳光的滋养,小芽的叶片愈发鲜亮,叶脉清晰可见,叶尖上那点淡淡的嫩红,在秋日的清冷中显得格外动人。阳阳调了颜料,细细勾勒着小芽的轮廓,他特意把叶片上残留的细小水珠也画了进去,阳光洒在上面,像是缀了几颗碎钻。“阳阳,你看我找到的东西!”朵朵举着一个半透明的小贝壳跑过来,贝壳上带着淡淡的纹路,“我觉得它像小芽的小帽子。”阳阳眼睛一亮,接过贝壳放在画纸上比对:“真像,我把它画在小芽旁边,就当是给它的礼物。”

萌萌提着小篮子,沿着小溪边慢慢走着,她在捡拾那些被雨水冲刷得干净透亮的银杏果。溪水比之前浅了些,水流也缓了许多,岸边的鹅卵石被打磨得光滑圆润。“银杏果,银杏果,好好藏起来,等春天发芽呀。”她轻声哼着歌谣,把捡来的银杏果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每个果子都被她用纸巾擦得干干净净。

张爷爷背着竹筐,里面装着厚厚的干草,慢悠悠地走进银杏林。“天越来越冷了,得给小芽的保暖棚再加固一下。”他说道。孩子们围了过来,看着张爷爷把干草铺在塑料布外面,又用细绳子轻轻捆好。“这样既能挡风,又能保暖,小芽就能安安稳稳过冬了。”张爷爷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着说。安安赶紧在小本子上画了个加固后的保暖棚示意图,还特意用红笔标注出“干草层”。

苏晚提着一个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南瓜馒头,冒着热气。“孩子们,歇一歇,吃点馒头暖暖身子。”她把馒头分给大家,金黄的馒头带着南瓜的甜香,咬一口松软可口。朵朵捧着馒头,小口小口地吃着,忽然指着远处的天空说:“太奶奶,你看,大雁!”大家抬头望去,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往南方飞去,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消散在秋日的天空中。

“大雁要去暖和的地方过冬了,等明年春天才会回来。”张爷爷说道。孩子们望着大雁远去的方向,眼里满是向往。“那戴胜鸟什么时候回来呀?”阳阳问道。张爷爷摸了摸他的头:“等明年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戴胜鸟就会回来了。”阳阳点点头,在自己的画纸上添了几只大雁,盼着春天快点到来。

王叔叔提着相机,穿梭在林间,捕捉着每一个温馨的瞬间。阳光透过枝叶,在孩子们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乐乐趴在地上,给保暖棚周围的泥土浇水,水珠落在泥土上,浸润出小小的印记;银杏小猫追着一片飘落的树叶,在落叶堆里翻滚,扬起一阵金色的“碎屑”;苏晚坐在石凳上,给孩子们讲着过去的故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与林间的风声、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秋日里最温暖的旋律。

午后,阳光渐渐变得柔和,洒在银杏林里,给整片林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孩子们围在张爷爷身边,听他讲关于银杏林的故事。“这片银杏林有几十年了,我小时候,这里的银杏树就已经很高大了。”张爷爷望着眼前的银杏树,眼里满是回忆,“那时候,邻里们经常在林子里乘凉、聊天,孩子们就在这里玩耍,就像你们现在一样。”

“张爷爷,那时候的银杏林也有小芽吗?”安安好奇地问。张爷爷笑了:“当然有啦,每年春天,都会有新的小芽冒出来,就像你们一样,慢慢长大,成为银杏林的一部分。”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萌萌轻轻摸了摸小芽的叶片,像是在和它说着悄悄话。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愈发寒冷,银杏林里的落叶已经堆得很厚,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邻居们依旧常来银杏林,李阿姨带来了自己做的辣白菜,脆生生的,很下饭;王奶奶给张爷爷和苏晚织了厚实的手套,戴在手上暖乎乎的;赵叔叔则找来一些木板,帮着张爷爷把简易木棚加固了一下,让孩子们在雨天也能有个温暖的去处。

“我们来给银杏林打扫一下吧!”乐乐提议道。孩子们积极响应,安安拿来小扫把,乐乐扛着小锄头,阳阳和朵朵找来竹筐,萌萌则提着小水桶。他们分工合作,安安和乐乐负责清扫落叶,把落叶堆在银杏树根部,当作肥料;阳阳和朵朵把捡来的枯枝败叶装进竹筐里,运到林外的空地上;萌萌则用小水桶打来溪水,把石凳和木棚擦拭干净。银杏小猫在一旁跑来跑去,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落叶,像是在帮忙。

张爷爷和苏晚坐在石凳上,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这些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苏晚笑着说。张爷爷点点头:“是啊,他们就像这片银杏林里的小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王叔叔举起相机,拍下孩子们打扫银杏林的画面,照片里,孩子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依旧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傍晚时分,天空又飘起了细雨,这次的雨比上次更密了些,带着刺骨的寒意。孩子们躲在木棚里,看着雨丝落在银杏叶上,顺着叶片滑落,滴在泥土里。“冬天是不是要来了?”朵朵裹紧了身上的外套,问道。张爷爷点点头:“是啊,冬天很快就要来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给小芽做好了保暖,等明年春天,它就会长得更壮了。”

雨渐渐停了,夜色降临,月光洒在银杏林里,给整片林子披上了一层银纱。小芽在保暖棚里安然入睡,银杏小猫蜷缩在苏晚的怀里,发出轻柔的呼噜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张爷爷、苏晚告别,背着书包离开了银杏林。身后的银杏叶还在飘落,像是在为他们送别。

接下来的日子,气温越来越低,偶尔还会刮起凛冽的寒风。孩子们依旧每天来到银杏林,只是停留的时间变短了。他们会先去看看小芽,给它检查一下保暖棚,然后才会在林子里玩耍一会儿。张爷爷每天都会来给小芽浇水、松土,苏晚则会给孩子们带来热乎乎的点心,让他们暖暖身子。

十二月初的一天,天空下起了小雪,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是无数白色的小精灵,落在银杏叶上、泥土上、孩子们的头发上。“下雪啦!下雪啦!”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伸出小手去接雪花。雪花落在手心里,很快就融化了,留下一丝冰凉的触感。

“我们来给小芽堆个小雪人吧!”乐乐提议道。大家一致同意,滚起雪球,堆了一个小小的雪人,放在小芽的保暖棚旁边。雪人戴着朵朵的小围巾,插着阳阳画的小芽画,看起来可爱极了。“这样小芽就不会孤单了。”萌萌笑着说。王叔叔举起相机,拍下了雪中的银杏林和雪人,照片里,白雪覆盖着金黄的银杏叶,小芽的保暖棚在雪中显得格外温暖。

苏晚带来了煮好的姜汤,给大家驱寒。“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别感冒了。”她把姜汤盛在小碗里,分给大家。姜汤辛辣中带着一丝甜味,喝下去后,全身都暖乎乎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喝着姜汤,看着雪景,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银杏林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孩子们来到银杏林,惊讶地发现,小芽的保暖棚上也积了一层雪,像是盖了一床白色的被子。“我们来给小芽扫雪吧!”安安提议道。大家找来小扫把,小心翼翼地把保暖棚上的雪扫掉,生怕压坏了小芽的“小房子”。

张爷爷也来了,他看着被白雪覆盖的银杏林,笑着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是个好年成,我们的小芽也会长得更壮。”孩子们点点头,望着小芽,眼里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冬天虽然寒冷,但春天总会到来,就像小芽虽然弱小,但总会茁壮成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越来越近了。邻居们都在忙着准备年货,银杏林里也多了几分热闹。李阿姨带来了自己炸的油条,分给大家;王奶奶给孩子们做了新衣服,红红的,特别喜庆;赵叔叔则在银杏林里挂了几个红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我们来给银杏林写一副春联吧!”阳阳提议道。大家一致同意,阳阳写下上联:“金叶飘洒藏暖意”,安安写下下联:“小芽守望待春风”,朵朵则在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张爷爷把春联贴在木棚的柱子上,红红的春联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

除夕夜,孩子们和张爷爷、苏晚一起在银杏林的木棚里守岁。苏晚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有鱼、有肉、有饺子,还有孩子们爱吃的南瓜饼。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天,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王叔叔举起相机,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照片里,灯光温暖,笑容真挚,像是一幅美好的画卷。

零点的钟声敲响,新年到了。孩子们欢呼起来,互相说着新年快乐。张爷爷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分给孩子们,“祝你们新的一年,像小芽一样,健康成长,开开心心。”孩子们接过红包,高兴地向张爷爷和苏晚道谢。

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银杏林。雪花还在轻轻飘落,像是在为新年祝福。小芽在保暖棚里安然入睡,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银杏小猫蜷缩在苏晚的怀里,发出轻柔的呼噜声;孩子们围在一起,看着烟花,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银杏林里的守望,在冬日的严寒中依旧温暖。它守护着小芽的生机,守护着孩子们的快乐,也守护着邻里间的温情。春天已经不远了,等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银杏林里将会迎来新的生机与欢喜,而这份深藏心底的守望,也将在新的一年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