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 > 第97章 聚焦行业:智能制造的“灯塔”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章 聚焦行业:智能制造的“灯塔”计划

在苦练供应链“内功”的同时,另一翼——“市场应用纵深”战略也在同步强力推进。何月山明白,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在最核心、最广阔的市场上扎根生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终究是无源之水。他选择了工业互联网应用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领域——智能制造,作为首个纵深突破的战场。

为此,他发起了名为“灯塔”的行业深耕计划。该计划旨在联合国内顶尖的制造企业、一流的研究院所和核心生态伙伴,集中优势兵力,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灯塔”项目。其目标不仅是解决单个企业的问题,更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完整解决方案、实施方法论和行业标准,从而照亮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计划的成败,首在于“选苗”。星火团队摒弃了撒胡椒面的方式,深入调研了汽车、电子、航空航天、重型装备等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从技术基础、转型意愿、行业代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最终,三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被选为首批深度合作伙伴:

一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急需降本增效和提升柔性制造能力的国有大型汽车集团。

一家产品复杂度极高、定制化需求旺盛、对生产精度和追溯性要求严苛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一家生产工艺流程极长、质量控制关乎生命安全、自动化水平提升空间巨大的航空零部件供应商。

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是简单的软件销售或平台授权,而是成立了由星火和客户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联合赋能团队”。团队直接驻扎在工厂一线,往往一待就是数月,从最痛点的工序和车间入手,基于“昆仑”平台和“星火”边缘计算设备,进行现场诊断、方案设计、落地实施、持续优化和人员培训,打一场“贴身”的数字化转型战役。

何月山和唐茹亲自走访了这几个试点工厂。在嘈杂的车间里,他们看到星火的年轻工程师和客户方的老师傅们围在一起,对着设备传感器数据激烈讨论,调试算法模型,优化控制参数。汗水与智慧交织,传统经验与前沿技术碰撞。

成效在攻坚克难中逐步显现:

在那家汽车集团的焊接车间,基于“昆仑”平台的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车身数千个焊点的实时100%在线检测,替代了传统抽检和昂贵低效的后期人工复核,质量风险大幅降低。

在那家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组装车间,通过智能排产和物料调度算法,生产线换线时间从平均两小时缩短至三十分钟以内,生产效率显着提升,应对急单的能力变得游刃有余。

在那家航空零部件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复杂切削工艺进行模拟优化,找到了最优的刀具路径和参数,刀具寿命延长了40%,加工精度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每一个亮点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技术磨合、流程再造和人员观念转变。过程极其艰辛,甚至遭遇过客户方部分中层管理者的不理解和抵触。但星火团队展现出的极致专业、耐心坚守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最终赢得了尊重和信任。

当第一个“灯塔”工厂——那家国有汽车集团的一个标杆车间——完成改造并取得惊人成效(生产效率提升35%,产品不良率下降60%,能耗降低15%)后,星火科技联合该集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现场会。来自全国同行业的数百名企业高管亲眼目睹了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了数据如何驱动决策,算法如何优化流程,一个传统车间如何焕发出智慧的新生。

“灯塔”,真的亮了起来!

随后,星火科技基于这几个成功案例,提炼总结出针对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化模块、快速实施工具包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生态伙伴网络向全国相关行业推广。这套被称为“星火智造方法论”的体系,因其源于实践、效果显着且开放兼容,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主动找上门,希望引入星火的“灯塔”方案。市场应用纵深战略,不仅为星火带来了坚实的业务收入和庞大的行业数据,更重要的是,它让星火的技术真正扎根于中国制造的沃土,与之共同成长,形成了难以被替代的行业 Know-how 和深厚的场景壁垒。这束由深入行业点燃的“灯塔”之光,正逐渐汇聚成一片照亮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璀璨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