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 > 第125章 首次捕获到确凿的关联信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首次捕获到确凿的关联信号

时间仿佛被压缩成了固态,沉重地压在每一个人的神经末梢。第二次重启实验,正严格按照那套“保守疗法”参数集,平稳得近乎刻板地运行着。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燧人”装置的核心参数曲线——等离子体温度、密度、能量约束时间——如同几条被驯服的溪流,在宽阔的、代表“动态安全边界”的绿色通道内,波澜不惊地流淌。没有惊心动魄的爬升,没有令人窒息的波动,只有一种精确到令人乏味的稳定。主控室内,操作员们低声报出的各项读数,也如同事先写好的剧本,没有任何意外。

对于绝大多数参与实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而言,这正是一次完美的、符合最高安全预期的成功。但在何月山、周倩,以及隐藏在幕后数据链路中的“天弦”项目组核心成员看来,这平稳的表象之下,正酝酿着一场可能颠覆物理学的风暴。

何月山坐在观摩席前排,双手交叉置于身前,目光看似平静地落在主屏幕上,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感知正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监控着“燧人”那令人安分的运行状态,另一部分,则紧紧系着那条跨越地月、无声无息地张开着的“天弦”。

在主控室隔壁,一间被临时改造、拥有独立电源和网络隔离的“数据分析密室”内,气氛则截然不同。周倩亲自坐镇,林浩和几位“天弦”项目组的核心数据分析员紧盯着几块并不起眼的显示屏。这里没有主控室那种宏大的数据可视化界面,只有不断滚动的、代表原始谐振子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流,以及“伏羲”实时运行的关联性分析算法的输出日志。

屏幕上显示着来自月球“广寒宫”基地和甘肃基地两个增强型探测阵列的实时数据流。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两股永不停止的、杂乱无章的电子雪花,代表着时空背景那永恒存在的、源于量子涨落的“噪音”。“天弦”系统的任务,就是从这两股看似无关的噪音中,寻找那可能存在、却微弱到极致的“关联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燧人”装置已经稳定运行了超过两百秒,q值稳稳地停留在1.3左右,一个安全但毫不惊艳的数值。密室内的气氛,从最初的高度紧张,逐渐变得有些沉闷和焦灼。林浩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停地调整着数据滤波器的参数,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微小的变化。

“信号基线稳定,月球阵列信噪比略有波动,但在容许范围内。”“广寒宫”阵列状态正常。”数据分析员们低声汇报着,声音在寂静的密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周倩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计时器,又抬头望向密室墙壁上同步显示的主控室时间。按照“磐石之心”的活跃周期模型预测,以及“炎黄一号”上次“现象Alpha”出现的能量区间推算,如果关联真的存在,那么触发点,很可能就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当等离子体达到某个特定的稳定态时。

她深吸一口气,通过加密耳麦,向何月山发送了一条简短的预编码信息:“‘天弦’绷紧,静待回响。”

何月山放在膝盖上的右手食指,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表示收到。

主控室内,实验依旧在平稳进行。

“能量约束时间,285秒,状态稳定。”

“等离子体边缘湍流频谱,未发现异常谐波。”

“第一壁温度监测,全部在安全阈值内。”

一切,都正常得让人几乎要相信,之前的所有猜测,都只是一场基于巧合的过度解读。

然而,就在“燧人”装置内部,那团被磁场束缚着的、温度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其内部的能量分布达到一个极其微妙、极其短暂的动态平衡态的瞬间——

“嘀——!!!!”

一声尖锐、急促、完全不同于主控室任何警报音的提示声,如同撕裂绸缎的利刃,猛地刺破了数据分析密室的寂静!

几乎是同一毫秒,密室正中央的主屏幕上,那两条原本如同杂乱雪花的、分别代表地月探测器读数的数据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同时拨动,猛地向上蹿起,划出了一个极其清晰、近乎完美的、短暂而尖锐的脉冲峰值!

这个峰值持续的时间极短,不到0.5秒,但其形态的突兀、其强度的显着(虽然绝对值依然微弱,但相对于背景噪音,信噪比高得惊人),以及最重要的——其在地月两个遥远探测点上展现出的、近乎完美的时间同步性,都如同黑暗夜空中同时炸响的两道闪电,瞬间灼伤了所有人的视网膜!

密室内,时间仿佛凝固了。

林浩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滚圆,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两道几乎重叠在一起的脉冲轨迹,整个人像是被瞬间抽走了灵魂,僵在了座位上。他身边的另一位数据分析员,手中的电子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却浑然不觉。

周倩的心脏在那一瞬间仿佛停止了跳动,随即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疯狂撞击着她的胸腔。她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身体前倾,双手紧紧抓住控制台的边缘,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着那两条脉冲曲线在时间轴上的绝对对齐,确认着峰值强度,确认着这绝非仪器故障或随机噪声所能解释。

“记…记录时间戳!”林浩终于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几乎是吼了出来,“Utc时间同步!地月信号延迟……延迟小于测量误差极限!是瞬时关联!是瞬时关联!”

几乎是在“天弦”系统捕捉到信号的同一时刻,主控室内,“烛龙之眼-深瞳”监控系统也发出了一个低级别的、几乎被忽略的提示音。负责监控背景噪声的工程师注意到,“炎黄一号”内部某个非核心的、用于监测装置本体极低频振动的传感器阵列,记录到了一次极其微弱、但形态与第一次实验时记录的“现象Alpha”高度相似的背景能量波动。由于其强度太低,且未对装置运行产生任何影响,按照常规流程,这只会被记录在案,留待事后分析。

但在这一刻,这个微不足道的波动,与“天弦”系统捕获的那惊天动地的信号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且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周倩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冷静下来。她迅速操作控制台,将“天弦”系统捕获的原始数据、时间戳比对图,以及“炎黄一号”内部记录的微弱波动数据,打包成一份最高优先级的简报。她甚至来不及仔细撰写说明文字,只是在附件上标注了四个字:“确凿证据”。

这份带着千钧重量的简报,通过绝密数据链,瞬间传送到了何月山的个人终端上。

何月山手腕上的加密终端传来了轻微的震动。他面无表情地垂下目光,快速浏览了周倩发来的简报和那几张极具冲击力的数据图。

即使以他重生者的心性,早已对可能出现的奇迹有所准备,但在亲眼看到这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时空两端,那两道完美同步、如同双子星般闪耀的脉冲信号时,他的呼吸还是不由自主地停滞了一瞬。胸腔里,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奔涌而上,冲击着他的喉头。

那是一种超越了技术突破、超越了商业成功的,源自生命本能的对未知奥秘进行探索并得到回应的巨大震撼与喜悦。他仿佛看到了,在那冰冷的数据曲线背后,是整个宇宙最深沉的底层规则,向他,向人类文明,投来的一瞥。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主控屏幕上那依旧平稳运行的“燧人”装置。此刻,在他眼中,这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源装置,它更像是一柄巨大的、敲响了宇宙时空基座的神锤!而那跨越地月的“天弦”,则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记重锤之下,时空结构那一声微弱却无比真实的“回响”!

主控室内,实验总指挥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响起,带着圆满完成任务的轻松与自豪:“‘炎黄一号’第二次重启实验,预定目标已达成,准备执行安全停机程序!”

如雷的掌声和压抑已久的欢呼声终于爆发出来,人们相互拥抱、击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绝对安全的成功。

没有人知道,就在这看似“平淡”的成功之下,一个全新的物理学时代,已经在一间不起眼的数据密室里,伴随着那两声跨越星海的共鸣,悄然拉开了它的序幕。

何月山在如潮的掌声中,缓缓靠向椅背,微微闭上了眼睛。他不需要与旁人分享此刻内心的惊涛骇浪。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已经被永久地改变了。而星火,正是这伟大变革的见证者,与……引领者。

“我们,听到了。”他在心中,对着那无垠的宇宙,无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