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195章 开拔前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绪二年(1876年)的早春,肃州城外的喧嚣渐渐沉淀为西行的滚滚烟尘。誓师的怒吼犹在耳畔,但左宗棠的心神已如鹰隼般锁定西北。他深知,收复新疆这盘大棋,落子必须精准而致命。他早已定下“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八字方略——前期准备务必扎实充分,绝不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则如雷霆万钧,迅猛出击;战略方向则明确先收复天山北路,稳固根基,再挥师南下,犁庭扫穴。

肃州总督行辕内,巨大的新疆沙盘前,左宗棠屏退了大部分幕僚,只留下心腹数人。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沟壑纵横却目光如炬的脸庞。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代表哈密的标记上,然后坚定地向西划过,最终停在巴里坤。

“毅斋(刘锦棠字毅斋)!”左宗棠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末将在!”早已肃立一旁的刘锦棠,这位年仅三十余岁却已身经百战、以勇悍果决着称的老湘营统领,立刻踏前一步。他身姿挺拔如标枪,眼神锐利如刀锋,仿佛早已按捺不住胸中的战意。

“命尔总理行营营务,统领本部老湘营精锐,并督率董福祥甘军马队、余虎恩步队,合马步二十五营,即刻分批西进!”左宗棠的指令清晰无比,“先锋部队,三日之内必须开拔!经哈密,直趋巴里坤!此为全军前锋,开路尖刀!”

“末将领命!”刘锦棠抱拳,声音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此任之重,二十五营(约一万两千五百人)的精锐,将是撕开阿古柏防线的第一把尖刀。

“记住!”左宗棠目光灼灼地盯着刘锦棠,“缓进,乃为蓄力!沿途务必稳扎稳打,确保粮道无虞,斥候四出,探明敌情!然一旦兵临城下,战机显现,则需——急战!如雷霆!如烈火!务求速决,勿给敌寇喘息之机!天山北路,乌鲁木齐、古牧地、玛纳斯,此三城乃北疆锁钥,务必以雷霆之势,一举荡平!”

“大帅放心!”刘锦棠眼中闪烁着强烈的自信和渴望,“锦棠省得!定当如大帅所命,缓如磐石蓄势,急如霹雳破敌!不克乌鲁木齐,誓不还师!”

左宗棠微微颔首,对这位年轻爱将的锐气与执行力极为信任。他转向沙盘其他方向,继续部署:

“金顺军门!”

“末将在!”金顺沉声应道。

“尔部自古城(今奇台)西进,目标阜康!与刘锦棠部成南北夹击之势,共图乌鲁木齐!务必切断阿古柏匪军北窜之路!”

“遵令!”金顺领命,他麾下多为原伊犁将军荣全旧部及招募的民勇,熟悉北疆地形。

“张曜军门!徐占彪将军!”

“末将在!” 二将齐声。

“尔等坐镇哈密大营,乃我大军命脉所系!务必确保肃州至哈密、哈密至巴里坤粮道畅通无阻,万无一失!同时,分遣精兵,扫荡周边残匪,稳固后方,策应南北两路主力!”左宗棠语气凝重,“一粒米,一粒子弹,都要安然送达前线将士手中!”

“请大帅放心!人在粮道在!”张曜和徐占彪深知责任重大,肃然领命。

随着一道道军令发出,肃州这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彻底运转起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往西域的官道上,铁流滚滚,络绎不绝:

刘锦棠的老湘营作为绝对主力,率先开拔。清晨,肃州西门洞开。精锐的骑兵营打头阵,战马喷着白气,骑士们背负新式的后膛七响枪,马刀雪亮,沉默中透着肃杀。紧随其后的是步军营,士兵们扛着长矛、抬着劈山炮、扛着弹药箱,步伐沉重而坚定。湘军特有的“勇”字旗和营哨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辎重营的骡马大车满载着粮秣、帐篷、工兵器械,车轮碾过冻土,发出沉闷的隆隆声。刘锦棠一身戎装,跨坐战马,立于道旁高坡,目光冷峻地扫视着鱼贯而出的队伍,不时有传令兵飞驰往来,传达指令。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皮革味、马粪味和金属的冰冷气息。

先行抵达哈密的前锋部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哈密大营已扩建得如同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连绵的帐篷望不到边,新修的仓廪里,来自肃州、兰州甚至俄国的粮食堆积如山。士兵和民夫川流不息,将物资卸车、分类、存储,又将前线急需的粮弹装车,在武装护卫下,源源不断地沿着新拓宽的道路,运往更西边的巴里坤中转站。张曜坐镇中军,不断接收着来自肃州左宗棠的指令和前方刘锦棠的军报,调派兵力,清剿小股匪患,确保这条越来越长的生命线不受袭扰。营地里日夜喧嚣,号角声、操练声、车马声不绝于耳。

刘锦棠亲率的主力,顶着风沙,历经艰苦行军,终于抵达天山北麓的重镇巴里坤。这里地势较高,水草相对丰美(有巴里坤湖),是进军北疆的理想跳板和物资囤积地。先期到达的部队已在城外扎下连营,并开始加固城防。当刘锦棠的大纛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驻守此地的将领(如徐占彪部将)早已率众出迎。巴里坤城内城外,一片忙碌景象:建立更大的粮台和军械库,修建马厩,设立伤病营,训练新补充的士卒。斥候骑兵如同离巢的蜂群,不断向西北、西南方向撒出,他们的任务是摸清通往乌鲁木齐道路上每一处关隘、水源、敌军营垒的虚实。刘锦棠一到,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将领,在地图前研判斥候传回的最新情报,手指重重地点在“古牧地”和“乌鲁木齐”上,眼中战意熊熊。

至此,左宗棠精心打造的西征铁拳已完全展开。刘锦棠、金顺、张曜、徐占彪等部,总计八十余营,马步军约六万七千余众,如同数支蓄势待发的利箭,牢牢地钉在了新疆的东大门。其中,刘锦棠统率的二十五营精锐,更是这铁拳中最坚硬、最锋锐的矛头,已抵近天山北路阿古柏匪军的前沿。

肃州总督署内,左宗棠接到了刘锦棠部主力已安全抵达巴里坤,并正积极准备进攻的详细奏报。

“缓进已毕,”左宗棠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该是——急战之时了!毅斋,看你的了!”他转身,走向悬挂的巨幅新疆地图,拿起代表刘锦棠部的蓝色小旗,稳稳地、决绝地,推向了古牧地的方向。收复北疆的第一场大战,一触即发!雷霆之矛,即将刺向敌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