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180章 朝廷深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各地的急报仍在不断送达:新疆军务吃紧,准噶尔盆地发现俄军侦察队;东南海防告急,日本又增派两艘兵舰;黄河流域又报水患,开封一带堤防溃决。每一个消息都在加重这个帝国的负担,每一份奏折都在考验着统治者的智慧。

在此期间,李鸿章又连上三折,详细陈述海防规划,力陈海防之紧要。而左宗棠也从西北发来紧急文书,强调新疆关系全局,万万不可轻言放弃。

朝堂上的争论日益激烈,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有主张全力海防的,有坚持西北不可弃的,还有提出折中方案的,但都难以两全其美。

时间在争论中一天天过去,台湾局势日益紧张,西北军情也更加急迫。太后的眉头越锁越紧,身边的太监发现,御案上的安神茶往往原封不动地撤下。

直到七月初五,太后终于传旨召集王公大臣,于养心殿东暖阁会议。这场持续了整整一日的会议,却没有得出明确结论。众人只是看到,会后军机处的谕旨发送格外频繁,各地的兵马调动也突然加剧。

没有人知道最终的决策会是如何,但所有人都感觉到,这个夏天注定要在大清的历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笔。而此刻的紫禁城,依然沉默地矗立在炎炎夏日之中,红墙黄瓦在夕阳下泛着血色的光芒,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的到来。

数日来,军机处的紫檀门扉开合不断,大臣们轮番奏对,唇枪舌剑。养心殿东暖阁内,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支持李鸿章的“弃塞保海”者,痛陈东南乃朝廷财赋根本,以朱笔勾勒出铁甲巨舰拱卫京畿的壮阔蓝图;力挺塞防的王文韶、丁宝桢等人,则反复强调“蒙古危则京师震”,以苍劲笔力在舆图上标注西北疆土乃帝国命脉所系,寸土不可轻弃。

随着争论深入,焦点已从“是否放弃新疆”逐渐转向“如何在财力极度窘困下,同时应对东西两线危机”。一种更为务实却也更为艰难的思路,在反复辩驳与权衡中艰难浮现——海塞兼营。

四月十六深夜,军机值房内烛火通明。军机大臣文祥(满洲正红旗),这位历经三朝风霜的老臣,手指颤抖地抚过舆图上那条横亘东西的生命线,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太后明鉴!李少荃所虑海防之急,诚为至理。然王中丞、丁抚台所言西北之重,更是剜心之痛!关外一撤,藩篱尽毁——此非危言耸听!沙俄之贪,岂止于伊犁?若见朝廷示弱,必效日本故伎,得陇望蜀!届时新疆尽失,蒙古动摇,京师何安?然……”

他话音稍顿,苍老的面上浮现深深的无奈,“海疆烽烟甫息,倭寇野心未死,英法诸夷舰船仍在洋面游弋。若海防全无寸进,则东南门户洞开,漕运断绝,财赋之源尽陷敌手,朝廷又何以为继?此诚两难之局!”

文祥深吸一口气,手指重重按在舆图中央,掷地有声:

“臣等连日推演,窃以为:‘闭关自守,势不可能’!东西两洋,强敌环伺,非我退让即可苟安。为今之计,唯有海塞兼营,双拳并出!虽艰难竭蹶,亦当勉力为之!新疆不可弃,海防不可弛!此乃保社稷之唯一生路!”

“海塞兼营”四字,如同暗夜中的微光,虽微弱却指明了方向。争论的硝烟,终于在这一共识中稍稍散去。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初十。北京城初春的风依旧料峭,养心殿内的金砖地面泛着寒意,但因一份即将发出的谕旨,气氛格外凝重。

明黄绢帛上,朱砂御笔字字千钧:

“谕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

日本构衅生番,业经议结。然海防一事,为今日切不可缓之计。新疆军务未蒇,原议大臣筹办,迄无成效。

关外一撤,藩篱难保!彼时得步进步,西北之忧,何堪设想?

刻下情形,闭关自守,势不可能!当此饷需支绌,惟有用款分防,期于两全无害。

着该大臣统筹全局,酌度机宜,妥筹具奏!应如何进取?如何布置?抑或别有良策?务当通盘筹划,详细陈明,以纾朝廷西顾之忧。钦此。”

这份谕旨字里行间透着帝国的两难与决断:

“关外一撤,藩篱难保”八字,是对塞防派最直接的采纳,彻底否定了放弃新疆之议,明示西北失守将导致蒙古不保、京师震动的连锁危机。

“闭关自守,势不可能”八字,则是清廷在经历列强屡次侵凌后,对“天朝上国”迷梦最沉痛的告别,承认了强敌环伺、门户洞开的现实。

“海塞兼营”、“用款分防,期于两全无害”,则是艰难达成的战略共识。朝廷明确告知左宗棠:海防要办,塞防同样必须推进!如何在极度有限的资源下实现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个千斤重担,连同帝国对西北的全部期望,都压在了左宗棠肩上。

当这份由六百里加急传递的谕旨,穿越千山万水抵达西北肃州时,已是旬日之后。肃州城头残雪未消,寒风凛冽如刀。

陕甘总督行辕内,炭火盆驱不散边塞的寒意。左宗棠身着半旧的锦鸡补服,须发更显霜白,脸上刻满连日操劳的倦意。他屏退左右,独自在灯下展开那份沉甸甸的明黄绢帛。

昏黄的灯光下,他逐字默读:

“关外一撤,藩篱难保……”

“闭关自守,势不可能……”

“统筹全局……妥筹具奏……”

每一个字都如重锤敲击在心。朝廷的争论他早有耳闻;李鸿章“弃塞保海”之议带来的寒意,他曾深切体会。如今这谕旨虽未明言“弃疆”,但“饷需支绌”、“海防切不可缓”的字眼,以及“用款分防,期于两全无害”的期许,无不昭示着未来的资源争夺将何等激烈!

然而,“关外一撤,藩篱难保”这八字,让他浑浊的老眼中骤然迸发出锐利的光芒。这代表着朝廷最终认清了沙俄的野心,认清了西北疆土关乎社稷存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