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第75章 忠王回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平军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然接近湘军外围营垒。就在前锋即将摸到壕沟边缘时——

砰!砰!砰!

突然,寂静的夜空中爆发出尖锐的枪声!湘军布置在暗处的警戒哨和游动哨发现了他们!

“有长毛夜袭!抄家伙!”湘军营垒瞬间沸腾起来。报警的锣声、号角声刺破夜空。壁垒上、箭楼里,无数火把被点燃,照得亮如白昼。睡梦中的湘军士兵训练有素地翻身而起,抓起武器扑向射击孔。

“冲!快冲!”杨辅清知道偷袭已败,只能硬拼,嘶吼着下令强攻。

太平军呐喊着冲向壕沟和土墙。但湘军的反应太快了!密集的枪弹如同泼水般从壁垒中倾泻而出,瞬间将冲锋的太平军扫倒一片。几门小炮也被迅速推上炮位,发射的霰弹在近距离造成了恐怖的杀伤。

洪仁玕在混乱中被亲兵死死按在地上,子弹呼啸着从头顶飞过。他眼睁睁看着冲在前面的太平军将士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成片倒下。杨辅清身先士卒,挥舞大刀砍翻两名湘勇,但随即被数支长矛逼退,肩头中弹,血流如注。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湘军凭借坚固工事和绝对的火力优势,轻松粉碎了这次夜袭。不到半个时辰,太平军丢下数百具尸体,狼狈不堪地败退下来。杨辅清被亲兵拼死救出,洪仁玕则灰头土脸,洋枪也不知丢到了何处。两人望着身后雨花台方向那连成一片、灯火通明、如同钢铁怪兽般的湘军营垒,眼中只剩下深深的绝望和无力的悲愤。

1862年7月的血与火,为天京城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洪秀全的疯狂催命,迫使李秀成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上海,战略主动权尽失。

宁国府的陷落,让天京失去了最后的西南屏障,湘军可以从容布置,彻底锁死天京。

杨辅清、洪仁玕绝望的夜袭失败,证明任何试图从外围打破湘军铁壁的努力,在曾国荃精心构筑的营垒和湘军老兵面前,都是徒劳的牺牲。

李秀成派回的两万精兵,只能龟缩在天京城内,与日益恐慌的守军一起,眼睁睁看着湘军的壕沟一天天逼近城墙,听着那致命的掘土声越来越清晰。而李秀成本人,在苏州的忠王府内,对着地图上天京周围密布的湘军旗帜和那一道代表围困的、不断缩小的红色线圈,发出了沉重的叹息。他知道,回援天京的道路,已是一条通向毁灭的单行道。

天京,这座曾经辉煌的“小天堂”,此刻已是被套上绞索的困兽,只待那最后的致命一击。

秋风卷着肃杀的气息,掠过龟裂的江南大地。一支庞大到令人窒息的队伍,如同浑浊的泥石流,裹挟着尘土、疲惫与最后的疯狂,从苏南战场滚滚涌向天京方向。旌旗蔽日,刀矛如林,但这支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实际精锐约十万余,夹杂大量新募之兵),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壮与焦躁。

中军大旗下,忠王李秀成面色凝重,眼窝深陷。他刚刚经历了与李鸿章淮军在苏南的苦战,未能达成解围和获取足够粮秣的战略目标,却接到了天王洪秀全措辞严厉、近乎诅咒的诏书:“尔为忠王,岂不忠乎?天京危殆,尔尚逡巡于外?限尔克日回援,扫荡妖氛!若再迁延,天父震怒,必降天罚!” 诏书末尾那血红的朱批,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天罚…天罚…”李秀成攥紧马缰,指节发白。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刻回援天京,直扑曾国荃经营数月、已成铜墙铁壁的雨花台营垒,无异于以卵击石。湘军以逸待劳,深沟高垒,火器精良;而他的大军疲惫不堪,粮草不继,士气已因苏南的消耗和天王不切实际的催逼而动摇。但天王严令如山,天京是“小天堂”不容有失的教条深入骨髓,他别无选择。

“传令全军!”李秀成的声音沙哑却带着决绝,“加速前进!目标——雨花台!踏平妖垒,解天京之围!”

当李秀成的大军终于抵达雨花台外围时,眼前的景象让久经沙场的太平军将领们也倒吸一口凉气。

曾国荃的“吉字营”早已不是五月初临时扎下的营盘。数月之间,湘军将“结硬寨,打呆仗”发挥到了极致:

壕堑如网:环绕营盘,一道又一道深达丈余、宽逾两丈的壕沟纵横交错,沟底密布削尖的竹签(梅花桩),沟沿插满鹿砦、荆棘。

壁垒如山:壕沟之后,是高达数尺、厚实无比的土墙。土墙上密布射击孔,墙后是层层叠叠的壁垒、炮台、箭楼。湘军士兵的身影在壁垒后若隐若现,黑洞洞的枪口和炮口对准了来敌。

营盘连环:数十座营寨互为犄角,火力网交叉覆盖,形成一片坚不可摧的“土城”。营寨之间,甬道相连,预备队可迅速支援任何一点。

湘军士兵在壁垒后严阵以待,眼神中透着老兵特有的冷酷和沉着。他们知道,恶战将至,但他们更相信这数月汗水浇铸的堡垒和手中的洋枪洋炮。

“九帅!长毛主力到了!看旗号,是李秀成亲至!”副将李臣典指着远处那如乌云般压来的太平军阵列。

曾国荃站在最高的望楼上,嘴角扯出一丝狞笑:“好!李秀成终于来了!传令各营:紧守壁垒!炮火准备!让这些不知死活的‘长毛’,尝尝咱们铁桶阵的滋味!告诉兄弟们,顶住这一波,天京就是咱们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