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热那亚军港,亚得里亚海的阳光慷慨地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却驱不散笼罩在观礼台上的凝重气氛。与陆军推演室的压抑不同,这里的凝重混合着自豪、期待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财政焦虑。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站在观礼台中央,身侧是海军大臣(由他兼任)、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海军高级将领以及塔兰托造船厂的工程师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船坞中那艘庞然巨物上——意大利王国自主建造的第四艘“海狼级”改进型铁甲舰,此刻正被命名为“国王号”,即将进行下水海试。

“国王号”比她的三位姐姐(“统一号”、“撒丁号”、“复兴号”)吨位更大(约5000吨),舷侧装甲更厚(达到120mm),主炮也升级为更大口径的(254mm)后装线膛炮(炮管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厂提供)。流线型的钢铁舰体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高耸的烟囱和桅杆预示着强大的动力和探测能力。她是意大利海军雄心与工业能力的结晶。

“下水仪式,开始。”随着海军司令一声令下,船坞闸门缓缓打开,海水涌入。巨大的船体在滑道上微微颤动,然后在一阵低沉的摩擦声中,优雅而坚定地滑入蔚蓝的海湾,激起巨大的浪花。岸上观礼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海军官兵们挺直胸膛,眼中充满自豪。

亚历山德罗也鼓起掌,但笑容中带着深思。他知道,这艘战舰的下水,意味着意大利海军终于拥有了四艘可堪一战的铁甲舰核心力量。然而,就在“国王号”进行一系列基础海试(航速、转向、适航性)并表现良好的同一天,一份来自军情局的绝密报告,经由总参谋部军情局之手,悄然送到了他的案头。

报告内容触目惊心:奥地利帝国,显然意大利海军快速发展和利古里亚海战失败的刺激,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投入,加速其海军建设。

威尼斯造船厂正在日夜赶工,建造两艘新型铁甲舰(“斐迪南·马克斯”级),吨位、火力均不逊于“海狼级”,预计1866年初即可服役。

奥方还从英国紧急订购了多艘先进的木壳护卫舰和炮艇,并大力升级其里雅斯特和普拉的海军基地防御设施。

情报估算,到1866年中,奥地利海军将拥有不少于6艘铁甲舰(含在建)及一支数量可观的辅助舰队,实力对比正迅速拉近。

“该死的哈布斯堡。”亚历山德罗合上报告,指节捏得发白。奥地利人这是要在海上找回陆地上的自信?他们深知意大利统一对威尼斯的执念,显然想用一支强大的舰队来封锁亚得里亚海,保护其海岸线,甚至威胁意大利漫长的东海岸。

压力瞬间从陆地蔓延到了海洋。亚历山德罗立刻召集核心内阁会议(财政、海军、外交、公共工程)。

“诸位,‘国王号’海试成功,本应庆祝。但这份密报,给我们泼了一盆冰水。”亚历山德罗将情报内容通报,“奥地利人在海上正磨刀霍霍,如果我们不能在1866年战争爆发时,在亚得里亚海保持压倒性的海军力量,我们的封锁计划将成泡影。奥军可以自由通过海路增援威尼斯,甚至威胁我们的港口。届时,陆军在南线的压力将倍增,整个战略可能崩溃。”

海军司令费拉里急切地补充:“首相阁下,我们必须加速造舰,至少需要8艘主力铁甲舰,才能在吨位、火力上形成对奥地利的明显优势,确保封锁的有效性和舰队决战时的胜算。我们现有的四艘,加上刚刚开始建造的第五艘(‘加富尔号’)远远不够。”

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的脸瞬间苦了下来:“阁下,你们知道一艘‘海狼级’要多少钱吗?‘国王号’的造价就耗尽了去年海军预算的大半,更别提维护、人员、训练。普鲁士的贷款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陆军换装、铁路建设、南方开发…哪一项不是吞金兽?国库的弦已经绷到了极限。”

“我知道,”亚历山德罗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但海军的短板,现在就是王国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没有制海权,陆军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普鲁士的钱必须花在刀刃上。”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财政大臣身上:“保罗,从普鲁士提供的9000万马克贷款中,紧急调拨1000万马克,专项用于海军建设。”

“用途:1.立刻启动第六艘‘海狼级’改进型(暂命名‘罗马号’)在热那亚船厂的建造,设计在最新型号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2.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厂追加订购至少12门新型280mm大口径后膛舰炮及其配套炮塔,用于装备新舰及替换现有主力舰的部分主炮(提升火力)。

3.秘密启动第七、第八艘铁甲舰(暂命名‘威尼斯号’、‘意大利号’)的设计和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目标:一旦资金或战争需求允许,立刻铺设龙骨,确保在1866年前,我们拥有不少于8艘主力铁甲舰(含在建接近完工者)及相应数量的辅助舰艇。吨位和数量,必须超过奥地利海军。

4.海军训练经费加倍。组织大规模实战演习,模拟封锁、炮战、舰队决战。派更多军官赴英交流学习,必须让我们的水兵熟练掌握这些昂贵的铁鲸。”

“1000万马克…”保罗·里卡尔迪感觉心在滴血,这几乎抽走了贷款中可用于其他建设项目的可观份额。但他看着首相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海军司令急切的眼神,又想到制海权崩溃的可怕后果,最终沉重地点了头:“…遵命,首相阁下。财政部会优先保障这笔拨款。”

“海军,”亚历山德罗转向海军司令,目光灼灼,“钱,我给;船,我造;炮,我买。但我要的是一支能打仗、能打赢的舰队。不是停泊在港口里好看的铁棺材。从今天起,塔兰托、安科纳、热那亚军港,所有基地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训练强度加倍,演习要贴近实战,我要看到进步,看到决心。如果到了1866年,我们的海军不能压制住奥地利人,那么投入的每一枚金币,都将成为钉死我们棺材板的钉子。海军,必须成为王国的盾与矛。”

“是,首相阁下。”海军司令肃然敬礼,眼中燃烧着斗志和沉重的责任感。

会议结束后,亚历山德罗再次来到港口。夕阳下,“国王号”正在进行高速航行测试,巨大的舰体犁开海面,留下长长的白色航迹,烟囱喷吐着浓烟,展现出强大的力量。然而,亚历山德罗心中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脚下这艘钢铁巨兽和即将建造的姊妹舰,每一寸钢板、每一门巨炮,都在疯狂吞噬着王国的国库,是名副其实的“无底洞”。但为了威尼斯,为了地中海的未来,为了不被奥地利人从海上扼住咽喉,这沉重的代价,他必须支付。一场关乎国运的海上军备竞赛,在亚得里亚海的两岸,无声而激烈地展开了。意大利,这个初涉深蓝的新手,正咬紧牙关,奋力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