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清河县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清河县的大街上,采买年货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显得格外热闹。

韩青山带着李狗蛋、栓子和赵明,一大早就赶着书院那辆略显破旧但已被老马精心加固过的马车进了城。

此行任务繁重,不仅要购买足够的粮食、油盐酱醋,还要添置窗纸、红纸、甚至扯几尺便宜的粗布给孩子们做新衣。

“韩大哥,我们先去粮铺吧?早点买完重的,好放在车上。”李狗蛋揣着夜凰给的银钱和清单,小脸上满是认真,俨然一副小管家模样。

“嗯,听你的。”韩青山点头,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熙攘的人群。

经历过被袭和夜擒刀疤刘,他警惕性提高了许多,时刻注意着有无可疑的视线。

栓子则像只出了笼的鸟儿,兴奋地东张西望,不时指着路边卖糖人、鞭炮的摊子低呼:“狗蛋,你看那个!等咱们办完正事,能不能……”

“不能!”李狗蛋一口回绝,板着脸,“先生给的钱要精打细算,每一文都得花在刀刃上。等书院宽裕了再说。”

他虽也眼馋,但更清楚肩上的责任。

赵明安静地跟在后面,看着清单,默默计算着各类物品的大致价格,准备随时提醒李狗蛋别被奸商坑了。

粮铺里,李狗蛋充分发挥了他的算计才能,与掌柜的为了一文两文钱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愣是以比市价低半成的价格买足了黍米和白面,还让掌柜搭送了一小袋喂鸡的麸皮。

栓子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第一次对李狗蛋产生了敬佩之情。

赵明则适时上前,仔细检查米粮的质量,确保没有以次充好。

韩青山看着三个半大孩子有模有样地操持,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些孩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与此同时,清风书院内,午后的阳光透过擦拭干净的窗纸,在讲堂内投下温暖的光斑。

文化课后,夜凰并未立刻讲授新的内容,而是拿出了几张红纸和一把剪刀。

“今日,教你们剪简单的窗花。”夜凰的声音依旧平淡,但内容却让孩子们眼前一亮。

过年剪窗花,是民间习俗,对于这些贫苦出身的孩子来说,是难得的乐趣和期盼。

就连平日里最坐不住的王铁柱,也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夜凰手中灵巧翻飞的剪刀。

只见她几下功夫,一张普通的红纸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

“哇!”孩子们发出低低的惊叹。

“先生,你好厉害!”春妮眼睛亮晶晶的。

夜凰将基本折法和几种简单的图案画在黑板上:“自己试试,小心别伤到手。”

讲堂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剪刀裁纸的沙沙声。

孩子们埋头苦干,神情专注。

王铁柱手笨,剪出来的兔子歪歪扭扭,惹得旁边的石头憨笑,王铁柱也不恼,挠着头自己先笑了。

二妞手巧,很快就掌握了诀窍,剪出的喜字有模有样,还主动教给春妮和秋菊。

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在讲堂里弥漫。

夜凰巡视着,偶尔指点一二,看着孩子们互相帮助、展示成果时脸上纯真的笑容,她心中那片属于杀手的冰冷角落,似乎又被这人间烟火气融化了一小块。

而在书院外,临河的小路上,两个看似在玩耍拾柴的瘦小身影,目光却不时扫过道路的尽头和河面上偶尔经过的船只。

正是石小石和赵小五。

这是夜凰交代的任务:留意陌生面孔,特别是与漕运有关的异常。

两个小家伙话都不多,却有着超乎年龄的耐心和敏锐。

石小石善于观察环境细微变化,比如路边草茎被踩踏的新痕;赵小五则对声音异常敏感,能分辨出远处船桨划水声的不同。

“小五,有船来了。”石小石低声道,目光望向河湾。

赵小五侧耳倾听片刻,小声说:“不是普通的货船,吃水声重,划桨的人多,但船速不快。”

两人对视一眼,默默记下这个信息,继续扮演着拾柴孩童的角色。

他们的“工作”枯燥却重要,是听雨阁最外围,也最不引人注意的触角。

傍晚,韩青山一行人满载而归。

马车上不仅装满了粮食、油盐、窗纸等必需品,韩青山还用自己攒下的一点钱,买了一小串鞭炮和几包最便宜的饴糖,给孩子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书院顿时像炸开了锅。

孩子们围着马车,帮着卸货,叽叽喳喳,兴奋不已。

李狗蛋虽然嘟囔着“乱花钱”,但看着栓子、王铁柱他们亮晶晶的眼睛,最终还是把糖分了下去,每人只有小小一块,却足以让整个书院都能吃到甜滋滋的饴糖。

夜凰看着这一幕,没有阻止。

适当的奖励和期盼,是凝聚人心不可或缺的部分。

夜幕降临,书院飘起炊烟,红薯粥的香气混合着隐约的甜味,还有孩子们练习剪窗花的嬉笑声,构成了一幅平凡却温暖的画卷。

夜凰独自立于院中,听着身后的喧闹,目光却投向邻县的方向。

温馨的日常之下,暗流从未停止。

石小石和赵小五傍晚回报的关于那艘异常船只的信息,让她更加确定,漕帮的触角,或许比想象中伸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