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 > 第11章 凌晨三点的奶瓶与论文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章 凌晨三点的奶瓶与论文稿

凌晨三点,波士顿沉入最深的睡眠,万籁俱寂。唯有查尔斯河畔E-707公寓的一扇窗户,依然透出温暖的灯光。灯光下,是新手父母顾言澈和苏念晴,正在经历着学术与育儿的双线作战。

卧室里,才三个月大的女儿顾苏(小名苏苏)发出细弱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几乎是条件反射,浅眠的苏念晴立刻惊醒,挣扎着从床上坐起。孕产后的疲惫尚未完全恢复,连续的夜奶让她眼眶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她轻手轻脚地下床,走到婴儿床边,熟练地抱起女儿,轻声安抚,然后走向厨房去温母乳。

与此同时,书房里,台灯下,顾言澈正对着一片狼藉的草稿和亮着的电脑屏幕。他收到了一份顶刊论文的“重大修改”(major Revision)审稿意见, deadline迫在眉睫。审稿人提出了几个极其尖锐的问题,需要补充关键实验数据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这几乎相当于重写半篇论文。白天,他要指导博士后戴维、处理实验室事务、参加无法推脱的学术会议,只有深夜女儿睡下后的这段时间,才属于他自己。

苏念晴温好奶,坐在客厅沙发上喂奶。苏苏在她怀里满足地吮吸着,发出细微的声音。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顾言澈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牛奶走出来,轻轻放在苏念晴面前的茶几上。“喝点热的。”他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眼下是同样的疲惫。

“审稿意见很难?”苏念晴接过牛奶,暖意从掌心传来,看着丈夫紧锁的眉头。

“嗯,第三个审稿人要求补充的体内验证实验,周期很长,可能赶不上截止日期。”顾言澈揉了揉太阳穴,在旁边的沙发坐下,身体微微后仰,闭目养神。即使在这种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他的叙述依然条理清晰。

“能不能先聚焦理论部分的强化,和已有的体外数据结合,做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推论?体内实验作为未来展望的一部分?”苏念晴一边轻轻拍着女儿的后背,一边快速思考着,她的生物学背景此刻提供了关键视角。

顾言澈睁开眼,思索片刻:“有道理。可以重新构建论证逻辑,突出方法的普适性和预测能力,弱化对单一体内模型的依赖。但需要非常严谨的表述。”

“嗯,避实就虚,扬长避短。”苏念晴点头。

安静的客厅里,只有苏苏吃奶的声音和两人压低嗓音的讨论。他们像过去无数次讨论学术问题一样,迅速分析困境,寻找最优解。只是这次,背景音是女儿的呼吸,讨论间隙是给孩子拍嗝、换尿布的琐碎动作。学术思维与母性本能,在这凌晨三点,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喂完奶,苏念晴把睡着的苏苏轻轻放回婴儿床。顾言澈也站起身:“我去继续改。你快睡会儿。”

“我帮你看看引言和讨论部分,语言润色一下,这样快些。”苏念晴摇摇头,跟着他走进书房。她知道时间的紧迫和丈夫的压力。

于是,书房的灯继续亮着。顾言澈专注地修改着方法和结果部分,键盘敲击声密集而稳定。苏念晴则拿着打印稿,坐在旁边的懒人沙发上,就着落地灯的光,逐字逐句地推敲文字,偶尔拿起笔做标注。他们偶尔会交流一句。

“这里,用‘pelling evidence’会不会比‘strong support’更好?”

“可以。更主动。”

“这个审稿人提到的相关研究,是不是应该在这里引用一下,显示我们考虑周全?”

“嗯,加上。参考文献编号是[28]。”

疲惫是真实的。苏念晴看着看着,眼皮就开始打架,头一点一点。顾言澈起身,给她披上一条薄毯,轻声说:“去睡吧,剩下的我能搞定。”

苏念晴强打精神:“就差一点了,一起弄完。”

后半夜,苏苏又醒了一次。这次是顾言澈起身,熟练地检查尿布,抱着她在房间里轻轻踱步安抚。苏念晴则趁这个间隙,趴在书桌上小憩了十几分钟。然后两人交换,苏念晴接手哄睡女儿,顾言澈回到电脑前进行最后的冲刺。

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论文修改稿和一份长达数页、有理有据的回复信终于完成了。顾言澈点击了发送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几乎虚脱。苏念晴也终于把再次睡熟的苏苏放回小床,走到他身后,双手轻轻放在他的太阳穴上,帮他按摩。

“终于搞定了。”她声音轻得像叹息。

“嗯,多亏了你。”顾言澈闭上眼,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温度和力量。他没有说谢谢,但紧握了一下她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洒在熟睡的女儿脸上,也洒在相互依偎、疲惫却满足的两人身上。凌乱的草稿、亮着的屏幕、空的咖啡杯、和散落的尿布奶粉罐,共同构成了这个凌晨最真实的画面。这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是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协奏曲,辛苦,却因为彼此的陪伴和共同的目标,充满了砥砺前行的力量。他们知道,这样的夜晚未来还会有很多,但只要肩并肩,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新的一天,在疲惫与希望中,再次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