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 > 第103章 风雨如磐砺初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定民策》奏章一经抛出,果真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赞其深谋远虑,切中时弊,乃强国安民之良策;反对者则诋其“与民争利”、“动摇国本”、“妄改祖制”,言辞激烈,攻势凶猛。

而这一次,站出来公开反对的,已不仅仅是庞太师的嫡系,更包括了众多与地方豪强、大地主利益攸关的官员,甚至一些原本在红焰薯推广上持支持态度的官员,因《定民策》触及其家族或背后势力的土地利益,也转而加入了反对的行列。

金殿之上,辩论日趋白热化。

“公主殿下《定民策》所言‘累进田赋’,实乃盘剥士绅,挫伤耕读传家之积极性,长此以往,谁还愿投资田地,精耕细作?此乃毁我朝立国之根基!”一位出身江南士族、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老臣慷慨陈词。

“所谓‘限垦’,更是荒谬!天下土地,自有能者居之。豪强兼并,乃市场选择,优胜劣汰,岂能强行干预?殿下此举,莫非是要效仿前朝王莽,行‘井田’复古之悖举?”另一位与商贾往来密切的官员语带讥讽。

“扶持‘推广社’,排挤商贾,此乃与民争利!民间商号经营种植庄,效率更高,获利更丰,于朝廷赋税亦有增益,为何要限制?殿下莫不是要将这天下农商之利,尽收于劝农司囊中?”

面对潮水般的攻击,初颜显得异常沉静。她早已预料到会面对这样的局面。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她立于丹陛之下,并未与反对者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而是将目光投向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沉凝的皇帝。

“父皇,”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穿透了殿堂内的嘈杂,“诸位大臣所虑,儿臣亦曾深思。然,儿臣请问,朝廷之根基,究竟是立于万千自耕农安居乐业之上,还是系于少数豪强富户之仓廪?

去罗旱灾,饿殍遍野,其中多少是失去土地、无所依凭的流民?若放任土地兼并,今日之去罗,未必不是他日之江南!”

她环视众臣,目光灼灼:“《定民策》非为盘剥士绅,而是为抑制无序兼并之贪婪,防止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之两极分化,此乃维护社稷稳定之必须!

‘推广社’亦非与商争利,而是为弱小农户提供一道屏障,使其不至于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瞬间倾覆,此乃朝廷庇护子民之责任!

至于效率,儿臣从未否认大规模经营或有其优势,然,若此‘效率’之代价,是万千农户失去立身之本,是朝廷失去赋税之源、兵役之基,此等效率,于我朝何益?于江山何益?”

她再次向皇帝躬身:“儿臣奏请,可于江南东道、山南道等土地兼并之风初显之地,先行试点‘累进田赋’与‘护农助社’之策,以观后效。若果真如诸位大臣所言,导致田亩荒芜,赋税锐减,儿臣甘愿受罚,废止此策。若果能抑制兼并,安定民心,充实国库,则证明此策利于国家,可逐步推行。”

她以退为进,提出试点,将争论引向了更为务实的层面。这既显示了她的自信,也堵住了许多反对者“空谈误国”的指责。

朝堂之争陷入僵持,而暗地里的风雨则更加猛烈。劝农司在江南东道试点《定民策》的官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地方豪强或明或暗地抵制田亩普查,胥吏阳奉阴违,甚至散布谣言,称朝廷此举是为了加赋,煽动农户对抗。

几名坚决执行政策的底层小官,遭到了不明身份暴徒的殴打恐吓。同时,京城之中,针对初颜个人的流言再次兴起,这次不再局限于朝政,更涉及她的品行私德,手段卑劣,意图从人格上彻底诋毁她。

这一日深夜,初颜在劝农司值房内,接到了一份来自江南东道的密报,一名负责普查田亩的年轻官员,在返乡途中,连人带车坠入山涧,尸骨无存。报告末尾写道,现场勘查,有马蹄印迹凌乱,疑似人为……

初颜捏着那份薄薄的纸张,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一股冰冷的怒意与深沉的悲凉交织在心头。她知道,这是对手的警告,也是他们狗急跳墙的疯狂反扑。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为了践行朝廷的政令,为了她所坚持的理念,消逝在了黑暗的山谷之中。

值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她略显苍白却异常坚毅的脸庞。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屋檐,如同无尽的哀悼,又像是为前行者奏响的悲壮乐章。

她没有流泪,也没有愤怒地咆哮。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由带着湿意的冷风吹拂面颊。风雨如磐,正可砥砺初心。

“传令,”她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缥缈,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厚恤殉职官员家属,追授其功勋。

令江南东道巡查特派员,增派人手,务必查明坠崖真相!同时,试点政策,暂缓强制推行,转为宣传劝导,重点扶持愿意合作的‘推广社’和自耕农,以实际成效,慢慢瓦解豪强的抵抗。”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更为坚定的光芒:“另外,将我们在江南东道查到的、关于几家豪强与地方官吏勾结、隐匿田产、逃避赋税的初步证据,整理出来,不必急于抛出,等待最佳时机。”

初颜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比拼的不仅是智慧与手段,更是意志与信念。她不能退,一旦退缩,不仅《定民策》将功亏一篑,那些支持她、信任她的人,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这风雨,固然寒冷刺骨,却也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前路的艰险与自己不容推卸的责任。她的初心,在这如磐的风雨之中,非但没有丝毫磨损,反而被砥砺得愈发璀璨夺目。

无论还有多少明枪暗箭,她都将在这条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