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 > 第96章 润物无声根基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和煦的春风不仅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也带来了红焰薯推广第二个年头的蓬勃生机。

经历了去年科举风波的洗礼,劝农司上下愈发沉稳干练,各项事务在初颜公主的统领下,如同上紧的发条,有条不紊却又充满力量地向前推进。

初颜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清醒。

她知道,庞太师一党绝不会甘心失败,其势力盘根错节,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面上的狂风暴雨或许暂歇,但暗地里的侵蚀与渗透,防不胜防。

因此,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巩固根基、深化推广之上,力求让红焰薯带来的变革,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却深刻地融入帝国的肌理。

首先,她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社联动”体系的掌控与优化。巡查曹的力量得到了空前加强,不仅明察,更重暗访。

一批精明强干、背景清白的年轻官员和吏员被选派下去,担任各州县的“劝农特派员”,他们不仅负责技术指导和进度督促,更肩负着监督“推广社”运作、倾听民情、防范地方势力或外部力量渗透的重任。

初颜亲自制定了特派员的行为准则和汇报流程,要求他们必须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同吃同住,确保朝廷的政令和恩泽,不被中间环节扭曲或截留。

同时,针对去年暴露出的仓储和加工短板,初颜投入了巨大的心力。

她奏请朝廷,划拨专款,在几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和水陆枢纽,兴建了一批规模更大、设计更科学的官仓,专门用于储存红焰薯及其加工品。她还大力鼓励并扶持民间资本投入红焰薯的深加工。

劝农司不仅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支持,甚至出面与江南织造局接洽,探讨用红焰薯淀粉浆纱、印染的可行性,试图为这高产的作物开辟更广阔的工业用途。

这一日,初颜正在劝农司与几位负责工坊事务的属官商议在沿海地区建立大型淀粉晾晒场的事宜,巡查曹主事面色凝重地呈上一份密报。

“殿下,近日各地特派员汇报,发现一些值得警惕的迹象。”主事压低声音,“在江东道、山南道等几个推广成效显着、且商贸繁华的州县,出现了一些背景深厚的商号,正在积极接触当地的‘推广社’,或试图高价收购社首之位,或提出优厚条件欲与‘推广社’签订独家包销契约,其出手阔绰,条件诱人,但背后隐约有京城某些勋贵或官员的影子。”

初颜接过密报,仔细翻阅,眼神渐渐锐利起来。她认得其中几家商号的名字,或多或少都与庞太师的门生故吏有所牵连。

果然,他们改变了策略,从直接的破坏诋毁,转向了更隐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

“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掌控源头,继而影响价格,甚至垄断市场,最终将‘村社联动’变为他们牟利的工具。”

初颜冷笑一声,将密报轻轻放在案上,“想法不错,可惜,打错了算盘。”

她沉吟片刻,下达指令:“第一,令各地特派员,密切关注这些商号的动向,尤其是他们与地方官员、‘推广社’核心人员的接触,详细记录,但暂不干涉。

第二,以劝农司名义,行文各州县,再次明确‘推广社’乃朝廷助农机构,其社首需由社员公推,并报官府备案,严禁私下买卖、转让社首资格。

第三,加快我们官方主导的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尤其是保底收购渠道,必须确保畅通无阻,价格稳定,让农户有更多、更可靠的选择,不必受制于这些别有用心之辈。”

属官领命而去。初颜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抽出新芽的树木,心中思忖。

对手的渗透,虽然可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说明了红焰薯产业已然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磁场,吸引着各方势力前来角逐。这既是挑战,也未尝不是一种“认可”。

关键在于,她能否牢牢掌控主导权,确保这利益最终能惠及广大农户,而非流入少数人的口袋。

除了应对暗流,初颜也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发展。她召见了农技曹的官员和几位始终跟随她的老农。

“去年各地收成数据已然汇总,不同水土、不同管理,产量差异不小。”

初颜指着厚厚的册簿道,“这说明,红焰薯的潜力远未挖尽。我们那‘优选优育’的计划,必须加大力度。”

她下令,在河曲、安县等几个基础较好的老试点,设立更规范的“育种场”,不仅筛选高产、抗病的单株,更开始尝试有目的的杂交授粉,希望能培育出更适应特定区域环境的新品种。

这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投入的工作,可能数年都未见明显成效,但初颜力排众议,坚持投入资源。

她深知,唯有掌握核心的种源优势,才能在这场关乎国本的长跑中始终保持领先。

春风拂过,劝农司院落里的那棵老槐树郁郁葱葱。

初颜知道,真正的根基,不在于朝堂上一时的胜负,而在于这广袤田野间每一株茁壮成长的秧苗,在于每一个因饱腹而展露笑颜的农户,在于这套日益完善、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的推广体系。

她在做的,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任何魑魅魍魉的伎俩,都无法阻挡这顺应民心的洪流。

润物细无声,这红色的根基,正在帝国坚实的土壤中,越扎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