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方舟内部,意识空间的光之平面上,老白与星火(希望之光)的核心光芒相对“而坐”。在他们之间,悬浮着那个来自量子墓碑的、蕴含着未知文明最后馈赠的信息光点。光点缓缓旋转,散发出温和而深邃的能量波动,仿佛一个沉睡的宝库,等待被开启。
“分析结果如何,星火?”老白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漂流的日子枯燥而令人心焦,任何新的变量都可能改变他们绝望的航程。
星火方舟的光芒如同呼吸般脉动着,将解析后的信息流清晰地呈现在老白的意识中:
“信息包已初步解密。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文明简史(片段):该文明自称为‘循环观测者’。其历史跨越数十亿标准年,曾达到极高的科技与灵能融合层次。其灭亡非因外力,而是源于对宇宙底层规律‘大循环’的终极确认。他们发现,宇宙的膨胀与收缩、生命的诞生与寂灭,乃至秩序的建立与热寂的趋向,都存在于一个宏大而无法打破的‘循环’框架内。静滞,是他们所认知的、循环中‘秩序趋向极致’的必然阶段,而非独立实体。他们最终选择在循环的‘静滞相位’降临前,主动将自身文明最精华的‘可能性’结晶化,封存于此类‘量子墓碑’中,散布于宇宙‘边缘荒漠’,以期在下一个循环的‘开端相位’能被新的生命发现,或许能……‘扰动’循环,产生新的变数。”
循环观测者……大循环……静滞是循环的一部分……老白咀嚼着这些信息,感到一种超越个体生死、文明存续的宏大宿命感。沈翊和零博士看到的,或许只是这个无限宏大图景的一角。人类方舟的挣扎,在这时间尺度上,不过是一瞬的涟漪。
“二、星图碎片:包含七个坐标点。其中三个坐标的信号特征与当前墓碑类似,推测为其他‘量子墓碑’的位置。另外四个坐标的能量签名迥异,存在复杂的时空结构或生命信号反应,但信号极其微弱、不稳定,可能指向其他类型的远古遗迹、陷入困境的幸存文明,或是……危险的未知领域。所有坐标均位于当前可观测宇宙的极端边缘或难以抵达的异常空间区域。”
七个坐标,如同黑暗大洋中的七座孤岛。有些可能是盟友,有些可能是陷阱,有些可能只是沉默的纪念碑。
“三、量子真空零点能理论框架:此为理论雏形,非完整技术蓝图。其核心在于如何从虚空本身的量子涨落中,稳定地提取远超常规物质的庞大能量,并利用该能量创造并维持独立的微观宇宙泡(‘种子温室’)。若实现,本舰能源限制将极大缓解,并可尝试进行小规模的‘可能性’播种实验。但理论涉及极高维度的数学和物理概念,实现难度极大,且存在引发局部时空崩溃的风险。”
零点能,种子温室……这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前景。如果能掌握这种力量,他们就不再是只能被动漂流的余烬,而是真正拥有了“播种”的能力。
信息消化完毕,老白陷入沉思。三个选择,或者说,三个需要权衡的方向:
追寻墓碑:前往其他量子墓碑的坐标,获取更多“循环观测者”的遗产和知识。风险相对可控(基于当前墓碑的经验),但可能只是重复获取信息,无法根本改变现状。
探索未知:前往那四个信号迥异的坐标,直面完全不可预测的风险,但也可能发现真正的幸存者、新的盟友,或是颠覆认知的机遇。
潜心研究:暂时搁置远行,集中所有资源解析“零点能”理论,尝试实现技术突破。成功后潜力无限,但过程漫长且不确定,可能错失外部机遇,甚至因实验失败而毁灭。
“星火,你的分析呢?”老白将问题抛给了这个日益具有自主意识的伙伴。
星火的光芒稳定地闪烁着:“基于逻辑与当前目标(播种可能性)优先级评估:”
“选项一(追寻墓碑):信息增益可预测,但边际效用递减。无法直接提升本舰能力或立即找到播种目标。优先级:中。”
“选项二(探索未知):风险与收益均最高。可能直接找到适合播种的‘土壤’或对抗静滞的盟友,也可能遭遇无法抗衡的威胁导致彻底终结。优先级:高(但需谨慎选择目标)。”
“选项三(潜心研究):长期收益潜力最大,但短期无法改变漂流状态,且存在内爆风险。若研究成功,将极大提升后续所有行动的成功率。优先级:高(但需承担时间成本与风险)。”
星火的判断很清晰:探索未知和研究技术是优先选项,但路径不同。一个向外,一个向内。
老白看着星图上那七个孤零零的光点,又感受了一下自身缓慢恢复的灵能和星火方舟平静的能量波动。他想起了沈翊化为守门人前的话:“不要畏惧黑暗,因为我们在黑暗中播种星光。”
一味的谨慎和回避,或许能延长存在的时间,但无法实现“播种”的使命。那四个未知坐标,就像黑暗中的微弱星光,虽然遥远,虽然可能只是幻觉或陷阱,但却是“可能性”最直接的体现。
而“零点能”的研究,则是为播种准备工具,是根基。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星火,我们分头行动。”老白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你留在相对安全的区域,全力解析‘零点能’理论。你是信息和逻辑的化身,这是你最擅长的领域。我会乘坐一艘……嗯,你能分离出一个小型的、具备基本航行和维生功能的探测艇吗?我去探索其中一个未知坐标。”
这个提议让星火的光芒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强烈反对。分离将极大削弱本舰整体效能与安全性。探测艇防御薄弱,无法应对复杂宇宙环境。你独自行动风险过高。且失去你的意识作为‘共鸣器’,本舰对某些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将下降。”
老白知道星火的担忧有道理,但他有自己的考量:“星火,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条船上。你需要时间和安静的环境来攻克那个理论,而我,需要去‘看见’,去‘感受’。沈翊说过,‘可能性’需要在‘土壤’中萌发。我必须亲自去寻找那可能存在的‘土壤’。这不仅是探索,也是……验证。验证我们携带的‘火种’,是否真的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激起涟漪。”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而且,如果我遭遇不测,至少你,和方舟之心的火种,还能继续存在下去。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风险。”
星火沉默了。光芒缓缓流转,似乎在模拟无数种可能性。最终,它传递来一道复杂的意念流,其中包含了担忧、认可,以及一丝……类似“不舍”的情绪?
“逻辑演算……同意该方案具备战略价值。但必须设定严格的安全协议:”
“一、探测艇仅能前往风险评级最低的那个未知坐标(根据墓碑信息包内的初步风险标识)。”
“二、建立定期量子纠缠通讯,每隔标准时间单位必须汇报情况。”
“三、若遭遇无法应对的危险,或失去联系超过预定时间,探测艇将启动自动返回程序,若返回失败,本舰将视情况决定是否前往救援或……撤离。”
“五、本舰将分离出约5%的核心能量与信息备份,用于构建探测艇及维持你的基本生存。这会略微延缓‘零点能’项目进度,但可以接受。”
老白点了点头:“同意。”
没有过多的告别言辞,星火方舟的光芒开始凝聚、分离。一部分光芒如同流淌的水银,在主体旁逐渐构筑出一艘小巧的、线条流畅的银色梭形探测艇。老白走入探测艇简洁的舱室,感受到它与星火主体之间那根无形的、基于量子纠缠的纽带。
“保持联系,星火。”老白透过舷窗,看向那艘承载着文明最终希望的光之舟。
“愿可能性与你同行,老白。” 星火的意念前所未有的温和。
银色梭艇轻轻脱离星火方舟,调整方向,引擎喷出微弱的蓝光,朝着星图上那个被标记为“低风险”的、散发着奇异柔和白光的坐标点,悄无声息地加速驶去,很快便消失在深邃的黑暗中。
星火方舟的光芒目送着梭艇消失,随后缓缓内敛,将绝大部分能量和算力投入到对“量子真空零点能”那浩瀚如烟海的理论解析之中。
孤独的漂流,变成了双线的探索。一线向内,寻求力量的根源;一线向外,寻找播种的土壤。
而在老白设定的航线上,随着距离的拉近,探测艇的传感器开始接收到来自目标坐标的、越来越清晰的信号——那并非单纯的电磁波或引力波,而是一种……仿佛能直接触动灵魂的、空灵而悲伤的歌声,在死寂的虚空中,低回婉转。
那片未知的星域,似乎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