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 > 第410章 李世民的既要、还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0章 李世民的既要、还要。

这菊花茶一出,所有大臣都沉默了。

便宜,确实便宜,谁会买?我反正不买。

李世民在龙椅上差点忍不住笑出声,这也太损了。

喝着菊花茶,喷着菊花香水,想想屋子里的味道,绝了。

李世民开口问道:“驸马,这香水暂且不谈,据说你又整到了十万石雪花盐?”

杨晨拱手,笑道:“回陛下,没错,这十万石雪花盐如今就存放在长乐县。”

“售价几何?”

“一石百贯。”

李世民暗自思索,十万石的百贯,也就是一千万贯,大唐国库除了税收刚刚收上来之时,从未有这这么多。

“驸马,这雪花盐这么多,这个定价是不是太高了一些?”

杨晨摊摊手,笑道:“诸位,我也不想,可这雪花盐从北极运送至此耗费甚大,这再降价是断然不可能的。”

诸臣无语,可也无可奈何。

他们也是听闻,那日看到的大船之宏伟,平生仅见。

他们怀疑杨晨,可又不得不相信。

此时他们眼中的那艘大船,此刻正停在长乐县的船坞里。

这艘宝船,出入都是趁着夜幕,所以从未从长安周边出现过。

昨日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人前,给目睹的百姓可是带来了不少的震撼。

只不过也是昙花一现,无人知道这宝船最终去了何处。

“驸马,你这是准备掏空我们的家底吗?衣、食、香水,个个贵的离谱。”

杨晨不可思议的望向了开口的官员,“拜托,这雪花盐一直是这个价好吧,现在市面上比我卖的可贵多了。

你这些年努力没有?怎么会觉得贵呢?

我这些东西都有平替,只要不爱慕虚荣,吃差一点、穿便宜一点,不就行了?”

“放屁,香水哪里来的平替?最便宜的都要百贯。”

杨晨不可置信道:“这位大人,香皂、香皂啊,你就说香皂是不是也可在人身上留香?”

“你……”

无语,按照杨晨这般解释,好像也没错。

可香皂的味道、持续性比之香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根本无法比较。

一时间,无人可以站出来反驳杨晨的话,盐低到十文一斗,高到一贯,都有的卖。

布亦是如此,比如说魏征,家中新衣不也是用新款麻布制成?

可道理如此,他们却不得不为高价买单。

夫人间的攀比、子嗣间的攀比,让他们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只能乖乖掏钱,去购买最时髦、最尖端的物件。

李世民呵呵一笑,“驸马,宫中雪花盐也是告急……”

杨晨立马呵呵笑道:“父皇安心便是,百石雪花盐,今儿就给您送来。”

“好好好,不愧是朕的好贤婿。”

随即两人相视大笑。

诸臣:你们二人让我们觉得恶心。

此事如何看不出来,此乃狼狈为奸。

这些钱恐怕是最后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李世民的内帑。

仅仅天丝云锦,已经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如今的李世民手中拿捏了多少钱财?无人可知。

其实李世民也穷,一有钱便采购大批量的楠木,长乐县船坞中的海船,可是李世民针对未来的一步大棋。

那就是一个吞金兽,根本见不到底。

不过成果倒是让李世民很是满意,那宝船他已经亲眼见过,一艘即可运送五千军队,还是很吃香的。

只要有足够的海船,高句丽修筑的长城就成了一个笑话,大唐将士可以趁着夜色,直接从海岸登陆。

高句丽临海,那么长的海岸线,根本不可能有人长期驻守。

科举、造船,处处都需要大批量的钱财。

只要杨晨捞的够快,他的计划也能提速。

所以李世民怎么可能跟自己的钱袋子做对呢?

杨晨说的也没错,这东西有便宜有贵,你可以不买啊?

自己买了又来喊,成何体统?

“报,李将军班师回朝,如今以致长安城外。”

“哦,李爱卿回来了?太子,速速代朕前去迎接。”

李承乾拱手应了一声,立马带着宦官前去迎接。

李世民扶了扶下巴,笑道:“驸马,如今我大唐将士大胜而归,你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啊?”

听到李世民的话,杨晨顿时想到了沈万三替朱元璋犒赏三军的下场。

臣子终归是臣子,若是不懂分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杨晨呵呵一笑,“陛下,您顶多便是,儿臣全力配合。”

这一声儿臣,意思是此乃家事,陛下说什么,俺就干什么。

李世民也很是满意,笑道:“这样,玫瑰花香水降价五十贯,上了战场的将士每人赏雪花盐一斗。

这之前买过玫瑰香水的,第二瓶只需百贯,诸卿觉得如何?”

台下诸公,皆在心中暗骂李二无耻。

玫瑰香水他们内人已经买了,这会降价有什么用?让房中小妾也动一动买的心思?

他们已经想到了回府后的场面,“老爷,玫瑰香水唉,你跟夫人说一说嘛,只用一瓶栀子花香水的钱就能买下玫瑰香水了,嗯~~,老爷,买嘛~”

光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至于这犒赏雪花盐,更是无耻至极。

往常出征而归的将士,都会得到朝廷的3—5贯的赏银,这一斗雪花盐十贯。

那群兵卒定然舍不得留下自己吃,定会卖掉。

五万士兵,也就是五千石雪花盐。

杨晨那里十贯一斗,从兵卒那里可能八贯、七贯。百官下朝后定会安排府上下人前去收购。

一来一回,这所有的麻烦事都抛给了他们,这整的一群大臣郁闷之极。

唯有户部官员,此时满面春风,对李世民的英明决策高呼万岁。

“高士廉。这钱本是户部出的,朕既然垫了资,记得从户部支取二十五万贯归入朕的内帑。”

李世民此话一出,杨晨也是直呼卧槽。

自己这岳父是一点亏不吃啊,这二十五万贯不就是李二应得的分成吗?

这是拿我的钱犒赏三军,最绝的是本应是十贯一斗的雪花盐,硬是被榨出了十三贯的价值。

户部省事无需挨个登记发赏钱、官员大喜,兵卒赏钱翻倍,心中不得念着李世民的好?

典型的我要、既要、还要。

最气人的是还得念着人家的好,好处全拿,名声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