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在造大明 > 第279章 工艺精进 钢质飞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9章 工艺精进,钢质飞跃

辽东的朔风,裹挟着沈阳城内暗流涌动的谍影与杀机,似乎也吹到了京畿西南郊外的皇家兵工厂。这里的空气,却并非冰冷的肃杀,而是混合着煤烟、铁锈、汗水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灼热气息。

兵工厂深处,一片被严格划定的区域内,景象与别处截然不同。没有叮当作响的锤锻,也少见流水线上忙碌的组装工。这里更像一个巨大的、喧嚣的实验室,数座造型奇特的闷烧窑炉如同沉默的巨兽匍匐在地,粗大的陶制管道纵横交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刺鼻的硫磺与矿物混合的气味。这里是孙元化直接管辖、由宋应星亲自主持的“特种冶金坊”,外界称之为“龙熄之地”。

此刻,坊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一座最新建的、体积远超同侪的坩埚炉前,围满了面色被炉火映得通红的工匠和几位格物院出身的技术吏员。宋应星站在最前方,平日总是带着书卷气的脸庞此刻沾满了煤灰,眉头紧锁,眼神死死盯着炉壁上一个小巧的琉璃观察窗——这也是根据崇祯提供的思路设计的。

炉内,炽白的烈焰正在疯狂舔舐着一个硕大的石墨黏土坩埚。坩埚内,铁料、焦炭以及一些按特定比例添加的神秘矿物(锰矿、石灰石等)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温度!稳住温度!火候不到,一切都是虚妄!”宋应星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嘶哑,他紧握着拳头,指节发白。为了达到陛下所说的“超越火焰本身的炽热”,他们改进了鼓风设备,应用了焦炭,甚至尝试了预热送风,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消耗。失败的废料已经堆满了角落,每一次爆炸或者凝成废渣,都像是在宋应星心头割肉。

一名负责观测火候的年轻工匠,看着手中一支刚刚从炉内取出、已软化弯曲的铁条(简易高温计),颤声报道:“院长,温度…温度应该够了!比上次最高时还要炽烈!”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那唯一的观察窗。透过扭曲的热浪,隐约可见坩埚内的物质已完全化为沸腾的、耀眼的金白色浆液,表面不时爆开细小的气泡。

宋应星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周遭所有的空气都吸入肺中。他猛地一挥手,声音斩钉截铁:“熄火!准备浇铸!”

命令一下,训练有素的工匠们立刻行动。鼓风戛然而止,炉火被迅速控制。巨大的坩埚被特制的铁钳合力夹出,那耀眼的、如同小型太阳般的金属液被小心翼翼地倾倒入早已准备好的沙模之中——那是一个长条形的炮管雏形模具。

“嗤——!”

高温钢水与湿润的沙模接触,瞬间爆发出剧烈的声响和冲天白汽,将整个工坊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穿透蒸汽,死死盯着那逐渐冷却凝固的模具。

成败,在此一举!

过去的无数次失败,要么是温度不足,铁水无法充分渗碳脱磷,冷凝后质地不均;要么是控制不当,冷却太快产生裂纹,或是气体无法排出形成蜂窝孔洞…每一次失败,都让“温体仁们”攻讦格物院“靡费国帑”的罪名似乎更添一分实据。

蒸汽渐渐散去。

宋应星一个箭步冲上前,也顾不得烫手,用工具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敲开沙模外部。

一块黝黑、还散发着灼人热量的金属粗坯呈现在眼前。表面粗糙,看不出所以然。

“取样!快!取样测试!”宋应星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早有准备的工匠立刻上前,用特制的锯条和水冷装置,从粗坯末端艰难地切下一小块试样。试样被迅速夹到旁边的铁砧上。

负责锻打测试的老工匠,人称“铁臂张”,深吸一口气,抡起了手中加重的大锤。以往测试,往往几锤下去,试样不是崩裂就是出现明显软痕。

“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计数声在寂静的工坊里回响。锤头雨点般落下,那块小小的试样却只是微微变形,展现出惊人的延展性和韧性,丝毫没有开裂的迹象!

铁臂张虎口发麻,眼中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他停下锤,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院…院长!这…这玩意儿韧得邪乎!”

宋应星二话不说,夺过另一把锤子,用尽全身力气猛砸下去!

“铛——!”

一声清越无比的金铁交鸣之声响起,迥异于以往熟铁那种沉闷的声响。被砸处出现一个凹坑,但周围材质致密均匀,无一丝裂纹。

“快!淬火试试!”宋应星几乎是在吼。

试样被钳起,迅速浸入一旁的冷水中。

“嗤——”

又是一阵白汽涌起。取出后,试样表面颜色变得更深。宋应星拿起一把锉刀用力去锉,只留下极浅的痕迹,而以往的铁料早已轻易被锉下碎屑。

“硬度!硬度也上来了!”一个技术吏员惊呼。

宋应星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他放下锉刀,拿起一把专门用来测试强度的工装夹具,将淬火后的试样固定好,然后令人缓缓施加压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夹具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那根小小的钢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形状,直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值…

“崩”的一声轻响,并非试样断裂,而是夹具的某个结构达到了极限!

现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炉子余火的噼啪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下一刻,狂喜的浪潮猛地爆发开来!

“成了!院长!我们成了!!”

“老天爷!这…这钢!这真是钢啊!”

“坩埚法!陛下说的坩埚法真的成了!”

工匠们激动得扔掉了手中的工具,互相捶打着,欢呼着,不少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亲手锻造出了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优质钢材!这其中的意义,他们比谁都清楚!

宋应星怔怔地看着那根经历了千锤百炼却依然完好的钢条试样,又看了看那静静冷却中的炮管粗坯,眼圈瞬间红了。数月来的废寝忘食、无数次失败的压力、朝堂之上的非议…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得到了百倍的回报。他喃喃自语,声音哽咽:“天佑大明…不,是陛下…是格物之学佑我大明!”

他猛地转身,对身边一个激动得不知所措的年轻工匠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禀告孙部长!不!直接备马!我要亲自进宫,面圣!向陛下报喜!”

几乎是同一时间,乾清宫西暖阁内,崇祯正对着辽东舆图与李若琏呈上的密报凝神思索。沈阳传来的情报如同阴云笼罩在他心头:皇太极的粮草筹措、与蒙古的勾结、可能的绕道入侵…这一切都预示着开春后必将有一场恶战。

“皇太极啊皇太极,你果然不肯安分…”崇祯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蓟镇、宣大一带的长城防线上,“看来,三河之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见皇帝眉头紧锁,不敢多言,只是小声提醒:“皇爷,宋应星宋大人在外求见,说是兵工厂有紧急要事禀报,看起来…像是天大的喜事?”

“喜事?”崇祯从地图上抬起头,微微一怔。如今能称得上喜事的…他的心突然猛跳了一下,“快宣!”

宋应星几乎是冲进来的,官帽都跑歪了,脸上又是煤灰又是泪痕,模样狼狈不堪,却激动得语无伦次:“陛下!陛下!成了!钢…坩埚钢!成了!性能…性能远超预期!强韧无比!用来造炮管,炸膛率必能大减,寿命、射程都能大增!还有火铳枪管…”

他手舞足蹈,几乎无法组织完整的语言,只是将那块历经考验的钢条试样高高举过头顶,如同进献绝世珍宝。

崇祯一步上前,接过那块尚带余温的钢条。入手沉甸甸,表面还留着锤击和淬火的痕迹,那致密的质感、坚硬的触感,与他记忆中现代钢铁的片段印象隐隐重合。

他甚至没有用工具测试,仅仅是握在手中,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便瞬间冲散了对辽东危局的忧虑!

这是划时代的突破!

这是真正属于大明的工业脊梁!

这是他带来的知识,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结出的最坚实的果实!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他紧紧握住那块钢条,仿佛握住了未来的胜利,目光灼灼,亮得惊人:“宋爱卿,尔等立下了不世之功!此钢于我大明,胜过十万雄兵!”

他转向王承恩,声音因兴奋而高亢:“传旨!重赏‘龙熄之地’所有工匠及格物院相关人员!宋应星擢升工部右侍郎,仍兼格物院副院长,总理特种冶金事!将此钢,命名为‘崇祯重器钢’!”

“另,”崇祯的声音沉稳下来,目光再次投向辽东地图,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峻而自信的弧度,“命令孙元化,即日起,全力以新钢锻制一批重型野战炮和燧发枪管。朕要在皇太极的骑兵冲上来之前,先用这‘崇祯重器’,敲碎他的狼子野心!”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暖阁之内,一块坚钢的出现,仿佛已为大明注入了全新的、无坚不摧的勇气与力量。

技术的利剑已然铸成,只待出鞘饮血,震慑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