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在造大明 > 第278章 情报暗战 沈阳谍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8章 情报暗战,沈阳谍影

北疆互市的喧嚣与茶马香气,被山海关厚重的城墙与凛冽的寒风隔绝在外。然而,一条更为隐秘的战线,却如同地下奔流的暗河,无声无息地穿透了地理与人心的阻隔,悄然延伸至后金的心脏——沈阳城。

盛京沈阳,虽被皇太极更名为“天眷盛京”,试图赋予其天命所归的煌煌气象,但终究难掩其根基浅薄的底色。城墙多是夯土包砖,不少地段还残留着昔日明军守御与后来战火的伤疤。街道上,身着各色袍服的满洲八旗兵丁、蒙古仆从军、以及被掳掠而来的汉人包衣阿哈(奴隶)熙来攘往,空气中混杂着马粪、皮革、炊烟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与北京城的恢弘规整、江南水乡的温婉繁华相比,这里更像一个被骤然催肥的军事堡垒,野蛮生长,却缺乏沉淀。

城内一隅,有一家不起眼的“陈记杂货铺”。铺面不大,售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也兼营些收售旧货的营生。掌柜陈三,是个约莫四十岁的汉人,面容憨厚,眼神里总带着点小生意人特有的谨慎与讨好,说话带着浓重的辽东风腔。他是数年前被掳至沈阳的汉人包衣,因识得几个字,手脚又勤快,被主子赏了点恩典,开了这么个小铺子,每月上交份例,勉强糊口。这样的人,在沈阳城里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寻常得如同地上的土砾,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额外注意。

然而,就在这铺子后院狭窄昏暗的窖洞里,却进行着足以让皇太极寝食难安的勾当。

油灯如豆,映照着一张因长期不见阳光而略显苍白的年轻面孔。他叫沈炼(虚构锦衣卫精英),是李若琏秘密派出的“夜不收”精锐,代号“影子”,已在沈阳潜伏两年有余。此刻,他正将一张薄如蝉翼的桑皮纸凑近灯焰,纸上用特制的米汤书写的信息,在微热下缓缓显现出淡褐色的字迹——这是格物院化学组根据崇祯提供的思路,改良的密写术之一。

陈三在一旁屏息凝神,大气不敢出,额角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表面上是铺子掌柜,实则是多年前就被锦衣卫发展的“暗桩”,负责接应和传递情报。

字迹逐渐清晰,内容却让沈炼的眉头越锁越紧。

“……科尔沁部使者已抵沈阳,密会于礼亲王代善府中,非为寻常朝贡,乃商讨大宗粮草贸易,数目极大,疑似为开春后大规模用兵储备……另有数股蒙古散骑部落首领近日频繁出入三大贝勒府邸,所谈内容不详,但观其随从携礼甚厚,绝非寻常拜会……城内火药局近日役使汉人工匠数目倍增,日夜赶工,看守异常严密……”

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还有这个,沈爷,”陈三压低声音,从一堆破旧衣物中摸索出一块看似普通的砖茶,小心翼翼地掰开,里面竟藏着一卷更小的纸卷,“这是‘驼铃’兄弟冒死从蒙古商队那里换来的。”

“驼铃”是另一个潜伏在蒙古部落与沈阳之间进行贸易的暗桩代号。

沈炼接过,迅速浏览,脸色更加凝重。这上面的信息更具体:“科尔沁愿以战马千匹、牛羊无数,换取粮食五千石,铁料(非兵械)三千斤。皇太极已应允,命镶黄旗固山额真督运,预计半月内完成交割。疑与绕道蒙古之行有关。”

“绕道蒙古…”沈炼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锐利如刀,“皇太极在宁远、锦州碰了一鼻子灰,新式棱堡和火炮让他吃尽了苦头。他这是要避实击虚,想重复上次入寇的旧路,甚至…更远!”

他猛地抬头,看向陈三:“这些情报,必须立刻送出去!用‘鹞鹰’最快的方式!”

“鹞鹰”是他们最新建立的一条紧急情报传递线路,利用训练好的信鸽与精干死士接力,能在极短时间内将情报送至山海关。

“是!我这就去安排!”陈三重重点头,脸上闪过一丝决绝。他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一旦被巡城的八旗兵或者皇太极的“鞑版锦衣卫”——銮仪卫(实际上应为主要由满人组成的侦查力量,这里稍作艺术处理)发现,就是凌迟碎剐的下场。

“等等!”沈炼叫住他,走到墙角一个破旧的水缸旁,挪开水缸,撬起几块地砖,露出一个内壁包裹着铅皮的暗格。他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本子,迅速将新情报用密语编码誊写上去。

“这是…”陈三有些疑惑。

“存档,以及…分析。”沈炼头也不抬,“陛下和指挥使大人强调过,孤立的讯息价值有限,必须串联、比对,才能看出全貌。皇太极的粮食从何而来?他哪来那么多钱粮同时支撑大军和贿赂蒙古?那些铁料,最终又会流向何处?这些问题,或许能从过往的信息里找到蛛丝马迹。”

他快速翻阅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密码记录,那上面记载着沈阳城内外的大小动静:粮价波动、人员调动、物资流向、贵族言论…在不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一条半月前的记录:“晋商范永斗等旗下商队十余支,以贩运布帛为名出关,护卫森严,车辆沉重,辙印深陷…”

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猜想,在沈炼脑中逐渐成形。

就在这时,铺子前院突然传来一阵粗暴的砸门声和呜哩哇啦的满语吆喝声!

“銮仪卫查街!开门!快开门!”

陈三的脸色瞬间煞白,手猛地一抖,差点打翻油灯。地窖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仿佛被冰水浇透。

沈炼眼中厉色一闪,瞬间恢复冷静。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密写的情报纸卷塞入一个特制的小铜管,拧紧密封,随即将其塞进一只始终养在地窖里的信鸽腿上的竹管里。他拍了拍鸽子,低声道:“伙计,看你的了!”随即打开地窖一个极其隐蔽的通风口,将鸽子塞了出去。

与此同时,他迅速将密码本放回暗格,盖好地砖,挪回水缸。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几个呼吸之间。

“稳住,就像平时一样。他们是例行查问,未必发现了什么。”沈炼压低声音对陈三说道,自己则快速套上一身破旧的包衣服饰,抓起一把扫帚,伪装成正在干杂活的伙计,“我去应付。你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咬死自己只是个做小买卖的,什么都不知道。”

陈三深吸一口气,用力揉了揉脸,努力挤出一丝惯常的、带着畏惧和讨好的笑容,这才颤声应着:“来了来了!军爷稍待,小的这就开门!”

前院门闩落下,门被粗暴地推开。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花猛地灌入,几个身着镶白边棉甲、腰佩顺刀的銮仪卫兵丁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脸上带疤的壮硕拨什库(军官)。

拨什库冰冷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在狭窄的店铺里扫视,用生硬的汉语喝道:“查奸细!有没有看到形迹可疑的汉人?或是私藏违禁之物?”

陈三点头哈腰:“军爷明鉴,小的这破店,来来往往都是街坊邻居,买点油盐啥的,哪敢藏什么违禁物啊…可疑的人更是没有…”

沈炼则低着头,拿着扫帚畏畏缩缩地缩在角落,一副被吓坏了的包衣模样。

那拨什库显然不信,对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兵丁立刻开始粗暴地翻箱倒柜,商品被胡乱扔在地上。陈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后院地窖的方向。

幸运的是,这些兵丁的搜查似乎并不特别针对此地,更像是一种广撒网式的威慑和敲诈。一番折腾无所获后,那拨什库似乎有些失望,骂骂咧咧地顺手从货架上抓了几包最好的茶叶塞进怀里,又踢翻了一个货架,这才带着人扬长而去。

店门重新关上,店内一片狼藉。

陈三靠着门板,双腿发软,几乎虚脱,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沈炼走过去,默默扶住他,低声道:“没事了。但他们来得蹊跷,恐怕近期城内巡查会加紧。‘鹞鹰’线路必须暂停,启用备用的‘地龙’通道,虽然慢,但更安全。”

陈三喘着粗气,用力点头。

沈炼走到窗边,透过窗板的缝隙望向外面阴沉沉的天空,寒风呼啸着卷过沈阳灰暗的街道。那只承载着重要情报的信鸽,应该已经乘着风势,朝着西南方向,飞越重重大地,飞向山海关,飞向北京。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紫禁城中那位正凭借超越时代的眼光布下重重罗网的年轻皇帝,也看到了这沈阳深宫里,那位同样雄才大略却即将被现代情报网络窥破先机的后金之主。

“棋局,早已开始了。”沈炼在心中默念,眼神冰冷而坚定,“只是棋盘那端执子的人,恐怕还没意识到,他对面的,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瞎子和聋子了。”

风雪更紧了,将这帝国北疆的谍影重重与杀机暗藏,深深掩埋。然而,信息的洪流已然汇聚,正化作无形的利箭,射向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