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鸳鸯遗嘱案》的了结,在平安县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茶楼酒肆里,人们议论着钱府的兴衰、柳氏与胡秀才的狠毒,也少不了对赵捕头明察秋毫的称赞。县衙之内,气氛却已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只是暗地里,众人看待那个总是缩在角落的年轻捕快林小乙的目光,已然不同。

案卷整理完毕,证物归档封存。这一日午后,公务稍闲,赵雄将林小乙叫到了刑房旁存放旧卷宗的小库房。库房里弥漫着纸张和墨锭特有的陈旧气味,一排排架子上,整齐码放着历年来的案件卷宗,记录着平安县城的悲欢离合与罪罚因果。

“这些,”赵雄拍了拍身边一架子的卷宗,对林小乙说道,“是近十年来,县里所有经手过的,大小案件的记录。有的已结,有的成了悬案,有的看似简单,内里却别有曲折。”

阳光从高处的窄窗透进来,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划出几道光柱。林小乙看着眼前浩如烟海的卷宗,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故纸堆,更是一座经验的宝库,是赵雄对他敞开的一扇门。

赵雄转过身,目光落在林小乙身上,不再是审视与探究,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师徒般的期许:“你在此案中的表现,我都看在眼里。几次三番,若非你心细,看出了墨色新旧、泥渍异常、烛台破绽,乃至指甲缝里的蛛丝马迹,此案断不能如此水落石出。这已非运气可以解释。”

林小乙心中微暖,但仍习惯性地低下头:“是头儿您教导有方,给了小的机会…”

赵雄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谦辞,语气郑重:“我赵雄在刑名一行多年,深知破案不能只靠勇力刑讯,更需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推敲。你有这份天赋,埋没了可惜。”他指着满架的卷宗,“从今日起,你有空便可来此翻阅。多看,多思,揣摩案中情由、断案思路、人心诡诈。有不明之处,随时可来问我。”

这是明确的栽培信号,是正式的接纳与引导。林小乙知道,自己“藏拙”的阶段正在缓缓落幕,一个在赵雄羽翼下、可控地“展露才华”的新阶段已然开启。他恭敬地躬身行礼:“小的明白,定不负头儿栽培之恩。”

走出库房,阳光正好。郑龙正和几个衙役在院中擦拭兵器,看到林小乙出来,难得地没有出言嘲讽,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但那眼神中,以往的轻视已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几分认可又有些不甘的别扭情绪。吴文抱着一摞新整理的文书路过,见到林小乙,则是和气地点了点头,甚至主动开口:“小乙,下次现场勘查,你多跟着我,有些痕迹辨认的技巧,可以相互印证。”这已是将他视为可以平等交流的同僚。

林小乙一一恭敬回应,态度依旧谦卑,但内心深处,那个属于现代神探高逸的灵魂,正逐渐与这个古代小捕快的身躯更加融合。他不再仅仅是小心翼翼地隐藏,而是开始有计划地、在不引人注目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鸳鸯已离散,罪恶已伏法。而属于林小乙的捕快之路,在历经此案的洗礼和赵雄的明确肯定后,真正步上了一条被精心规划、充满期待的轨道。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平安县也不会只有这一桩奇案,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笃定。下一次,当疑案再临,他将能更从容地,在赵雄这棵大树的荫庇下,悄然绽放属于他自己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