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突然,指挥中心的通讯器发出一阵电流声,科林少校的声音切了进来,带着刚吞了黄连的苦涩,连呼吸都透着压抑:

“你们猜 m 国那群疯子干了什么?”

他发来的卫星图片很快显现在主屏幕上 —— 百慕大群岛附近的海面上,五艘白色游艇正围着一个圆柱形装置,那是 m 国 “海神计划” 的核心设备。

这个启动于 2018 年、累计投入 500 亿美金的计划,之前在联合国大会上吹得天花乱坠,m 国航天局局长甚至宣称

“它能接收 1000 光年内的地外信号,是人类与宇宙文明对话的桥梁”,可过去五年,连一次有效信号都没捕捉到。

图片里的五艘游艇中,最显眼的那艘白色游艇,陆衍之一眼就认了出来 —— 是硅谷富豪洛克菲勒的 “海洋之王号”。

这艘价值 20 亿美金的超级游艇,全长 120 米,甲板上停着两架贝尔 407 直升机,连救生艇都是镀金的,去年在戛纳游艇展上还引起过轰动。

陆衍之记得,当时洛克菲勒还调侃 “这是为世界末日准备的诺亚方舟”,现在看来,这话竟成了真。

“他们把总统、5 个诺奖得主,还有一堆所谓的‘人类基因精华’——

说白了就是富豪和权贵后代,全塞进了海底庇护所,” 科林的声音顿了顿,带着点毫不掩饰的嘲讽,

“更疯的是,他们想强行连接‘守护者’网络,用的还是去年从我们这儿偷的‘深海信号放大器’。”

说到这儿,科林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无奈,

“那台放大器是我们研发的,能把深海微弱信号放大 1000 倍,之前用来监测马里亚纳海沟的生物电波,结果去年在技术交流会上,被 m 国的商业间谍换了核心零件。

现在倒好,这玩意儿成了给阎王递简历的加急件,他们怕是生怕死得不够快。”

卫星图片的右下角,还能看到海面上飘着一缕黑烟,科林补充道:

“信号放大器已经过载了,庇护所的电力系统估计崩了,

刚才监测到那里有短暂的电磁脉冲 —— 他们连求救信号都发不出来。”

果然,不到两小时,

由 23 个国家联合搭建、覆盖 127 颗低轨卫星与 3800 个深海浮标的 “天眼 - 海洋” 全球监测网络,就向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指挥中心传来了红色警报。

异常发生点位于大西洋北纬 32°、西经 64°—— 这片属于北大西洋中脊活跃带的海域,历史上虽曾记录 3 次海底热液喷发,但能量级别均不超过本次的万分之一。

卫星传回的高清画面里,先是海面冒起直径 2.3 公里的白色蒸汽柱,最高冲至 800 米高空,卫星红外探测显示蒸汽温度瞬间飙升至 120c,相当于高压锅炉的排气温度,

雾气裹着海水向上翻滚时,连 10 公里外的积云都被染成了奶白色;紧接着,海面裂开一个直径 100 米的黑色漩涡,海底声呐探测到漩涡下方 3000 米处仍有能量扰动,

形成直径 20 米的 “能量漏斗”,漩涡旋转速度达每秒 18 米(远超五级飓风中心风速),中心海水像被无形的引力吸住般 “倒流”,

海鸟群飞过漩涡上空时,羽翼竟被无形力量撕扯得凌乱,纷纷尖叫着逃离。

m 国的 “自由号” 科研船首当其冲 ——

这艘耗资 12 亿美元打造的深海科研旗舰,船体采用钛合金复合装甲,设计抗冲击等级可抵御 10 级海啸,船上搭载 6 台深海探测器与 3 套量子通信设备,

事发时正执行 “深海能量采集” 专项任务,28 名船员中包括 2 名诺奖得主。

监测画面里,船的桅杆先 “咔嚓” 一声折断,断裂处的电路短路迸出橘红色火花,紧接着船体像被巨人的手揉皱的纸团,

从 100 米长的流线型舰体,在 30 秒内缩成不足 8 米长的卡车大小。

联合指挥中心的声学传感器,甚至捕捉到 2000 赫兹的高频金属撕裂声,强度达 130 分贝(相当于喷气式飞机起飞噪音),即使经过信号衰减,仍让监测室研究员出现持续耳鸣。

最终,“自由号” 连碎片都没留下,海面上只飘着一片荧光绿的量子泡沫 —— 经光谱分析,泡沫含氢、氦同位素及未知重元素,

颗粒直径 5-10 微米,接触海水后会引发分子解离,这也是为何连海水痕迹都未留存的原因,这片泡沫在海面上悬浮了十分钟才彻底消散。

更讽刺的是,能量乱流还在海面催生了一个持续 4 小时的时空漩涡。漩涡直径随时间在 50-300 米间波动,NASA 时空曲率探测仪显示,

其中心时空扭曲率达 1.2,相当于黑洞视界外 1000 公里处的扭曲程度。附近排水量 800 吨的 “渔汛号” 金枪鱼捕捞船正好路过,船长约翰?威尔逊 ——

这位拥有 20 年航海经验的老水手,在无线电里向附近 “伊丽莎白号” 货轮发出绝望呼救:“海神发怒了!海水在转着圈吃人!”

这段 1 分 23 秒的录音后来被收录进全球异常事件档案,音频里能清晰听到船员的惊呼声与渔网坠落声。

船员们在甲板上亲眼看见,漩涡将舱内 3.5 吨金枪鱼中未固定的几条卷出,瞬间拧成血肉模糊的鱼泥,鱼血在海面上散开的瞬间,又被漩涡重新卷入中心,

吓得 3 名船员跪在甲板上,手持十字架与渔获祈福,其中一人的安全帽被海风刮落,掉进漩涡后连水花都未溅起便消失了,

众人连渔网都忘了收,直到漩涡缩小到 50 米才敢启动引擎撤离。

而 “自由号” 的 “高光时刻” 还停留在互联网上 ——

这艘科研船的官方推特账号拥有 120 万粉丝,事发前 72 小时发布的 “人类技术巅峰” 直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 4800 万次。

最后一条动态发布于事发前 1 小时:诺奖得主罗伯特?科恩手持香槟,身后是正在启动的 “能量采集器”,配文 “人类将首次驯服深海能量,新纪元从此刻开始”,

评论区除了五万多个赞,还有 m 国能源部长的留言 “为人类勇气喝彩”。可如今,这些内容全成了笑话,事发后 3 小时,该账号被 m 国国家海洋局紧急注销,

所有历史动态清空,仅留下 “账号已停用” 的灰色提示,连网友截图保存的内容,都在当晚出现了像素级的莫名损坏。

“蛮干就是往枪口上撞。

”“守护者” 计划联合指挥中心首席科学家陆衍之,盯着监测报告上 “能量阈值突破安全红线 37%” 的红色字样,眼神冷得像基地 - 80c冷冻库的内壁。

他口中的 “守护者”,是 17 国科学家耗时 12 年研发的跨星球应急避险系统,核心机制是通过量子纠缠建立时空通道,而 m 国为抢占 “首通权”,

擅自将系统安全系数从 1.8 下调至 0.9,“他们以为‘守护者’是自动贩卖机,投币就能出船票?现在好了,不仅没拿到票,还把机器砸出了个窟窿 ——

系统后台显示,能量乱流已导致 3 个时空节点受损,连我们原定的校准计划都得推迟,所有人都得跟着担风险。”

旁边的监测中心主任老张,正用沾着咖啡渍的防滑手套擦眼镜,镜片上的污渍越擦越花,连屏幕上跳动的倒计时数字都看得模糊:

“至少给我们趟了雷 —— 下次再有人问‘强行连接会不会死’,我们可以说‘看 m 国的例子,死得还挺有创意,连骨灰都没剩下’。”

他手指点向屏幕角落,那里显示着 “自由号” 船员的生命信号监测记录:事发后 12 秒,所有 28 个生命信号同时消失,无任何求救信号传出。

时间像被人按下了快进键,指挥中心中央 12 米 x5 米的巨型 LEd 倒计时屏上,红色荧光数字很快跳到了 47 小时 53 分,每跳动一次都伴随 0.5 秒的蜂鸣提示,

屏幕右下角的全球异常事件计数器,正以每分钟 1 次的频率更新 ——

过去 24 小时内,已发生 17 起三级以上异常事件,比前一周的总和多 12 起。这些异常并非攻击性破坏,更像是 “归乡协议” 的热身运动 ——

这个 3 年前被解码的未知宇宙信号,被科学家判断为高维文明的 “清理程序”,每次异常都是程序启动前的能量校准。

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10 平方公里的珊瑚在 10 分钟内从彩色变为白色;南极科考站记录到冰层下传来低频振动,

频率与 “归乡协议” 能量特征匹配度达 92%;每一次异常都在提醒人类:倒计时还在走,别以为能躲过去。

东京塔的异常,

是当天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起。

下午 3 点 15 分,这座高 332.6 米的东京地标,影子突然折了个 90 度角 ——

日本气象厅数据显示,当时东京太阳高度角为 45°,按光学原理,影子应长约 465 米(塔高的 1.4 倍),且朝西延伸;

可实际情况是,原本朝西的影子,硬生生朝北切过去,长度仅 120 米,边缘误差不超过 2 厘米,像用激光切割过一般,连影子里的地砖纹路都保持着笔直。

更诡异的是,塔身上的太阳能板监测数据显示,阳光照射角度稳定在西偏南 15°,光斑正以每分钟 3 厘米的速度朝西移动,完全符合地球自转规律,与朝北的影子形成刺眼反差。

当时,塔下芝公园内有 200 余名游客与上班族,其中包括 12 名大阪中学生旅行团。

来自东京都立芝高中的二年级学生佐藤芽衣,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视频里,她穿着蓝白校服,试探着伸手摸向影子,指尖刚碰到那片黑色区域,就直接穿了过去 ——

影子里的光线像流水般绕开她的手,连袖口的白色绒毛都没被 “碰” 到。

“我以为影子是实的,就想碰一下,结果手像穿过凉丝丝的空气,吓得我手机都掉了!”

佐藤芽衣在后续采访中说,她摔裂的手机仍在录像,画面里能看到周围人此起彼伏的惊呼声,有人试图用脚踩影子,结果脚掌也直接穿了过去,连地面的灰尘都未被带动。

这段 1 分 47 秒的视频,2 小时内在全球社交平台转发量突破 100 万次,日本 NhK 电视台当晚紧急插播新闻,

气象厅随即发布 “时空异常预警”,提醒市民避免接触形态异常的物体。

那段时间,全球各地的 “异常信号” 像被按下了启动键,在社交网络与现实世界里交替闪现。

最先引爆讨论的是段 37 秒的建筑视频 ——

画面里的银色建筑通体由扭曲的流线型结构组成,墙体能随光线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斑,甚至能看到云层从建筑内部穿流而过。

这段视频在 tiktok 上 15 分钟内登上全球热搜第 3 位,累计播放量破 2.3 亿,评论区里争议沸腾:麻省理工建筑系教授 dr. Elena 留言

“该结构违背流体力学原理,若为真实建筑,自重会导致核心柱坍塌”,网友 “星尘漫游者” 则调侃 “这怕不是平行世界的摩天楼漏到咱们这了”。

可就在话题热度达到峰值时,tiktok 官方账号突然发布橙色公告:“因技术故障导致异常内容推送,已启动一级内容过滤机制”,用户再点进视频,屏幕只剩灰底白字的

“该内容因违反社区规定已永久删除,无法恢复”,连之前缓存过的用户都发现,视频文件变成了无法打开的乱码。

几乎同时,纽约地铁 4 号线的隧道里上演了更离奇的一幕。

28 岁的金融分析师利亚姆刚结束 12 小时加班,口袋里的 25 美分硬币(早上买咖啡找零,边缘还沾着焦糖渍)突然滑落。

他习惯性地低头去捡,却眼睁睁看着硬币悬在离铁轨 1.2 米的半空 —— 没有任何支撑,就那样静止着,随后慢悠悠顺时针转了两圈,1 分 23 秒的悬停时间里,

旁边学生索菲亚拍的视频能清晰看到硬币上 “自由女神像” 的纹路和 “2018” 的年份刻字。“叮当” 声没响起,硬币最后轻轻落在铁轨上,响声轻得像羽毛落地。

车厢里的乘客全掏出手机拍摄,62 岁的老司机汤姆透过广播叹气:“开了二十年地铁,第一次见这事儿 ——

刚才仪表盘的指针也乱跳,转速表从 0 飙到 1200 又瞬间掉回 0,邪门得很。” 可列车到站后,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调度员却通过站台广播严肃警告:

“经技术排查,该区域因信号塔故障产生视觉错觉,相关乘客请勿传播不实信息!依据《纽约公共交通信息管理条例》,造谣者将面临最高 500 美元罚款及 15 天拘留。”

最让人心头发毛的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阳光谷牧场” 的怪事。

61 岁的牧场主格雷格养了 1200 多只美利奴绵羊,那天早上 7 点他巡场时,发现 213 只绵羊正围着直径 50 米的圆圈转圈 ——

用卷尺测量时,每只羊之间的间距误差不超过 3 厘米,低头啃草时每口咬下的草叶长度都固定在 2.5 厘米,连咀嚼的频率都同步得像被设定好的程序。

地上的白圈印子是羊蹄踩出来的,起初有 1.2 厘米深,半小时后被踩得只剩 0.5 厘米,轮廓竟隐约透着七角星的形状。

格雷格试着用牧羊犬驱赶,可羊群一见到牧羊犬靠近就发出低沉的呜咽,硬生生把狗逼在圈外;直到 8 点整,羊群突然齐刷刷停下,全部朝东北方向抬头 ——

当时那片天空飘着一缕淡蓝色的云,和格雷格手机照片里羊群影子拼成的 “锁孔” 图案颜色一模一样。他蹲在圈印旁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