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伪宋,汴京。

作为一国之都,其繁华鼎盛,远非镇州乡野可比。

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不绝于耳。

虽民生底层亦显艰难,但在这天子脚下,依旧维持着一派盛世景象。

西市,乃是汴京商贸汇聚之地,尤以南方货品闻名。

近日,西市靠近漕河码头处,一家新商号悄然开张。

黑底金字的招牌,上书三个端正大字——“南风记”。

门面不算阔气,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店内陈列着来自南方的各式货物:色泽莹润的瓷器、花纹繁复的丝绸、香气清幽的茶叶,还有一些北方少见的干果、药材。

货品不算顶级,但品质扎实,价格也公道。

开张几日,虽未引起太大轰动,却也吸引了一些注重实惠的客商和城中百姓。

此刻,商号后院的一间僻静账房内。

“南风记”明面上的掌柜,一位姓周的中年人,正恭敬地垂手而立,向面前两位看似普通客商模样的人汇报。

这两人,正是通过优化后的通道,再次潜入伪宋的张诚与王茹。

张诚此刻扮作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账房先生,眼神内敛。

王茹则扮作随行的女眷,低调而不起眼。

“……东家,铺面算是初步立住了。”

周掌柜低声道,他是王茹精心挑选并亲自培养的暗桩头目之一,为人精明干练,且忠心可靠。

“这几日流水尚可,主要是些散客,也接了几单小宗批发。”

“按您的吩咐,咱们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字,不冒进,不张扬。”

张诚微微颔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稳扎稳打,是对的。”

“初来乍到,根基未稳,切忌树大招风。”

他目光扫过窗外繁忙的码头。

“汴京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等外来商贾,首要便是摸清门路,打点关系,方能长久。”

周掌柜连忙应道。

“东家放心,小的明白。”

“漕运衙门的书办、市舶司的小吏,还有这西市的地头蛇,都已经按规矩打点过了,暂时无人为难。”

王茹在一旁开口,声音平静。

“伙计们呢?可还适应?”

“回夫人,都还安分。”

周掌柜答道。

“十二人分作三班,轮流值守铺面、仓库,以及在外打探消息。”

“目前主要是熟悉汴京环境,记录各衙门位置、重要官员车驾规制、以及市井流言。”

“尚未主动接触敏感人物。”

张诚赞许地点点头。

“很好,循序渐进。”

“情报收集,非一日之功。”

“当前要务,是将‘南风记’这块招牌稳稳立住,融入这汴京西市,成为一家寻常的、无人会特别注意的南货铺子。”

他顿了顿,补充道。

“生意上,可以适当灵活些,与本地一些信誉尚可的中小商号建立往来,甚至可以让他们几分利,结个善缘。”

“需知,商路即是人脉,人脉畅通,许多事情才好办。”

周掌柜心领神会。

“小的懂了,会挑选几家合适的,尝试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王茹又叮嘱道。

“安全第一。”

“所有人员,非经允许,不得擅自行动,不得饮酒误事,不得与本地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传递消息,必须使用约定好的密语和渠道,确保万无一失。”

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

周掌柜神色一凛。

“是,夫人!规矩都已再三重申,绝不敢忘。”

交代完主要事项,张诚与王茹并未在商号久留。

两人扮作看货的客商,在前堂略微转了转,与周掌柜寒暄几句,便悄然离去,仿佛真的只是来视察产业的东家。

离开西市,两人并未返回落脚处,而是沿着汴京的街道,看似随意地漫步。

张诚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沿途的官署、军营驻地,以及一些高门大宅。

王茹则更留意市井百姓的交谈、物价的波动,以及城中巡逻兵丁的状态。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亲身感受着这座伪宋都城的气息,印证着周掌柜传回的情报。

“比起我大陈汴京,此地繁华依旧,却总觉少了几分生气。”

张诚轻声感叹。

王茹微微点头,她也有同感。

“或许,这便是被无形枷锁束缚之故。”

两人行至一处茶楼,寻了个临窗的僻静位置坐下,要了一壶清茶。

耳中听着茶客们议论着朝廷最近又要加征某项捐税,或是哪家权贵又出了什么新鲜事。

张诚压低声音对王茹道。

“‘南风记’算是落下了第一子。”

“接下来,便是耐心经营,让它如同藤蔓般,在这汴京的土壤里悄悄扎根、蔓延。”

王茹抿了一口茶。

“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机发芽。”

“周掌柜是个稳妥人,当能处理好明面上的生意。”

“暗地里的脉络,还需我们慢慢梳理。”

张诚抚须,眼中闪烁着沉稳的光芒。

“不错,商号是明桩,是掩护。”

“真正的情报网络,需依托于此,却又独立于此,如同树根,深埋地下,不为人知。”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

他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

“铁鸦军掌控此地,其眼线必然遍布。”

“我等行动,必须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王茹神色凝重。

“我明白。”

“所幸,君上自有考量,会为我等指引方向。”

她相信陈稳的能力,能为他们规避风险。

张诚颔首。

“此乃我等之幸。”

“回去吧,将此行所见,以及‘南风记’现状,详细禀报君上。”

两人饮尽杯中茶,留下茶钱,如同寻常客人般离去,汇入汴京茫茫人海之中。

“南风记”的招牌,在西市的阳光下,安静地悬挂着。

它就像一颗被悄然埋下的种子,表面看去,与周围成千上万的商铺并无不同。

无人知晓,它连接着另一个世界,承载着超越商业的使命。

商路雏形已现,只待星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