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 第106章 以工代赈·民心初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以工代赈·民心初附

黑风寨被一战荡平,匪首“黑山狼”被生擒的消息。

如同一声春雷,彻底震醒了麻木的临河县。

当披枷带锁的“黑山狼”被押解游街,最终在县衙门口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公开审判,并被陈稳当众判处斩立决时。

围观的百姓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和哭号。

那高高溅起的匪首热血,不仅洗刷了部分冤屈。

更如同最有力的宣言,宣告着旧日无法无天的混乱时代。

在这临河县境内,已然终结。

威已立,恩需速行。

剿匪的捷报和公审的余威尚未散去。

陈稳便立刻将全部精力投注到那项更为根本,也更为艰巨的任务上

——以工代赈,恢复民生。

县衙府库,在张诚带着人日夜不休地清点下,结果终于出来。

周韬及其党羽贪墨的现钱、布帛、粮食。

加上县衙剩余库存,折合下来,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

然而。

面对全县数以千计嗷嗷待哺的饥民和百废待兴的局面。

这些钱粮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大人,钱粮有限,若直接发放,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坐吃山空,非长久之计。”

张诚捧着账册,眉头紧锁。

“必须尽快让工程动起来,让百姓通过劳作换取口粮,方能持续。”

陈稳站在那张简陋的舆图前,目光落在贯穿临河县境。

去年秋汛决口的那条黄河支流——临水河的河道上。

决口处虽经简陋堵塞,但堤坝脆弱,隐患极大。

且因淤塞导致排水不畅,两岸大片良田仍浸泡在泥泞之中,无法耕种。

“首要之务,便是修复临水河堤坝,疏浚河道。”

陈稳手指重重地点在决口位置。

“此乃临河县命脉所在。堤坝不固,则水患不除;”

“河道不通,则良田难复。以此工程为核心,招募民夫,以工代赈!”

命令下达,整个临时行政体系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王茹带着几名识文断字的文书,连夜核算工量、制定口粮和工钱标准;

赵老蔫则领着工匠营的骨干,赶往决口处实地勘测,设计修复方案,并紧急赶制、修复各类工具;

李延的兵马负责维持秩序,并抽调部分人手协助物资转运和营地搭建。

次日清晨,县衙门口的告示栏前。

以及县城四门,都贴出了新的告示,并由嗓门洪亮的军士反复宣读:

“巡边宣抚使陈大人令:即日起,大规模招募民夫,修复临水河堤坝,疏浚河道!”

“凡应募者,每日管两餐饱饭,另按土石方量,结算工钱!”

“自带工具者,工钱上浮半成!工期紧迫,名额有限,速速应募!”

消息传出,全城轰动!

管饭,还有工钱!

这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和贫苦农民而言,不啻于天籁之音!

起初还有人将信将疑,但当第一批抱着试试看心态的数十名青壮。

在指定的河工营地,真的领到了热腾腾、掺着杂粮却足以果腹的粥饭和面饼。

并且在完成第一天指定的土方量后。

当场领到了几枚沉甸甸的铜钱时。

所有的疑虑瞬间烟消云散。

“真的给钱!真的管饱!”

“陈青天说话算话!”

“快回去叫人!快去啊!”

激动的人群如同潮水般涌向招募点。

不过两三日功夫,临水河两岸的工地上,便聚集了超过两千名民夫!

人声鼎沸,场面壮观。

然而,人多并不意味着效率就高。

这些民夫大多饿得皮包骨头,体力不济。

使用的工具也破烂不堪,加之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调度。

最初的几天,工程进度十分缓慢,混乱频发。

赵老蔫急得嘴角起泡,来回奔走指挥,嗓子都喊哑了,收效却不大。

陈稳亲自来到了工地。

看着眼前虽然热闹却显得有些无序的场景。

看着那些民夫因长期饥饿而虚弱无力、搬运一小筐土石都步履蹒跚的样子,他心中了然。

光靠口号和有限的粮食,无法快速扭转这积弱已久的局面。

他需要给这股求生的洪流,注入一股强大的、能立竿见影的力量。

陈稳没有站在高处指手画脚,而是脱下了官袍。

换上了一身短打,拿起一把铁锹,走进了挖土的人群中。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奋力地开始挖掘、铲土。

他的动作并不花哨,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和效率,仿佛不知疲倦。

周围的民夫起初吓了一跳,纷纷避让。

待看清是陈稳本人,更是惊得不知所措。

“大人!您怎么……”

“使不得啊大人!”

陈稳抬起头,抹了把汗,对周围惶恐的民夫笑了笑:

“修复河堤,是为了我们大家都能活下去,有地种,有饭吃。”

“我虽为宣抚使,亦是大周子民,出份力气,理所应当。”

他这番身体力行的举动,比任何口号都更具感染力。

民夫们看着他亲自劳作,心中的隔阂与畏惧消减了不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尊重的感动和愈发高涨的干劲。

而与此同时。

陈稳意念微动,识海中那淡金色的气旋轻轻旋转。

他没有选择对少数人进行四倍强化,那样范围太小。

他将精神力量缓缓扩散开来,如同无形的涟漪。

覆盖了以他为中心,半径约数十丈的一片核心工地区域。

“能力赋予——广泛,二倍!”

一股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悄然笼罩了这片区域内的数百名民夫。

正在奋力挥锹的王老栓,忽然觉得手臂一轻。

原本沉重难以挥动的铁锹,似乎变得顺手了许多。

一锹下去,能挖起更多的泥土,手臂的酸麻感也减轻了。

他旁边的李二狗,感觉自己的腿脚不像之前那样灌了铅似的沉重。

来回搬运土筐的速度不自觉快了几分。

就连负责打桩、夯土的工匠,也发现自己下锤更有力,定位更准,效率明显提升。

这种变化并非石破天惊,却真实可感。

疲惫被驱散了不少,力量仿佛从身体深处涌出,干活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加快了。

“咦?今天这力气……好像足了些?”

“是啊,这筐土感觉没那么沉了。”

“干活顺当多了!”

民夫们互相低声议论着,脸上露出惊奇和欣喜的神色。

他们自然想不到这是陈稳的能力所致,只以为是吃饱了饭,又见了陈大人亲自劳作,心里有了盼头,身上就有了劲。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这片区域的工作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挖土的、运土的、夯实的,各个环节衔接变得流畅。

原本迟缓的工程进度,如同被注入了润滑剂,开始加速推进。

赵老蔫很快发现了这惊人的变化,他跑到陈稳身边,激动地指着那片区域:

“大人!您看!那边……那边像是换了群人似的!这效率,比早上快了一倍不止!”

陈稳停下手中的铁锹,看着那片热火朝天、秩序井然的工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擦了擦汗,对赵老蔫道:

“看到了吗?百姓非是不愿劳作,只是缺衣少食,耗尽了气力,也冷了心肠。”

“只要我们给他们希望,给他们一点助力,他们爆发出的力量,足以改天换地。”

他顿了顿,低声道:

“将我们的人,分散安排到各段工地,负责组织和调度。”

“另外,通知下去,今日完成土方量前三的班组,额外奖励肉食!”

“是!大人!”

赵老蔫兴奋地领命而去。

广泛二倍能力的隐性加持,配合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激励措施,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整个临水河工地的效率全面提升!

原本预计需要月余才能完成的堤坝主体修复工程。

竟然在短短十天内就看到了完成的曙光!

新筑的堤坝雏形初现,坚固厚实;

疏浚后的河道水流明显顺畅了许多,两岸被淹没的田地逐渐显露出来。

民夫们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工钱,吃到了许久未尝的饱饭,甚至偶尔还能见到荤腥。

他们的脸上不再是绝望的菜色,而是多了红润与生气。

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他们自发地称呼陈稳为“陈青天”、“活菩萨”。

发自内心地拥护这位带来秩序与希望的宣抚使。

陈稳识海中的势运气旋,随着堤坝一寸寸增高。

随着民心一点点归附,随着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而不断地壮大、凝实,那淡金色的光芒,也愈发温润夺目。

民心,在这汗水与希望交织的工地上,悄然凝聚,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