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涅盘之焰:国风主播的荣耀复仇 > 第163章 高校专业争议?苏绣本科的课程博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高校专业争议?苏绣本科的课程博弈

苏州大学的会议室里,顾微澜正与几位教授争论不休。“顾总,苏绣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 文学院的张教授坚持,“学生首先要了解苏绣的历史、文化、美学,才能谈得上传承,不能变成只会刺绣的‘工匠’。”

“张教授,您这就错了!” 周桂珍师傅忍不住反驳,“苏绣是手艺活,实践才是核心!学生要是四年学下来,连‘通经断纬叠绣’都绣不好,就算理论知识再丰富,也成不了传承人!”

原来,苏州大学计划与 “澜心造物” 合作,开设国内首个苏绣本科专业,这是苏绣教育的重大突破,但课程设置却引发了激烈争议:理论派认为要培养 “学者型传承人”,实践派坚持要培养 “技艺型传承人”。

顾微澜看着双方争执不下,开口说道:“各位,我们开设苏绣本科专业,不是要培养只会理论的学者,也不是要培养只会刺绣的工匠,而是要培养‘懂理论、精技艺、善创新、会传播’的复合型传承人。课程设置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还要加入创新设计、市场营销、数字技术等课程,让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不同的发展方向。”

“顾总说得有道理,但课时有限,怎么平衡?” 教务处的李主任问道。

“我们可以采用‘3+1’模式。” 顾微澜说,“前三年,理论课和实践课各占 40%,创新、营销等课程占 20%;第四年,学生进入‘澜心造物’实训基地实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比如技艺传承、创新设计、教育传播等,由基地的匠人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

张教授还是不认同:“理论课的比重还是太低了。苏绣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足够的课时才能讲透。”

“张教授,理论学习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 顾微澜说,“我们可以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课程,比如绣‘清代苏绣珍品’复刻时,讲解对应的历史背景;绣‘全球联名款’时,讲解跨文化交流的知识。这样学生学得更生动,也能学以致用。”

周桂珍师傅也说:“我可以带学生绣‘双面异色绣’,一边教针法,一边讲这门针法的传承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文化。”

经过反复讨论,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确定了课程设置方案。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招生困难。很多家长觉得 “学苏绣没前途”“就业面窄”,导致报名人数远低于预期。

“顾总,怎么办?报名的学生只有 30 人,还没达到招生名额的一半。” 李主任焦急地说。

顾微澜立刻启动 “苏绣本科专业推广计划”:“第一,我们在苏绣文化街区举办‘苏绣本科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学生参观实训基地,体验苏绣课程;第二,设立‘苏绣传承奖学金’,覆盖所有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与‘澜心造物’、瓦伦蒂诺、燃风等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保证学生毕业后 100% 就业,薪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开放日当天,苏绣文化街区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周桂珍师傅正在教学生绣简单的兰草,一位家长质疑:“学苏绣能找到好工作吗?总不能一辈子当匠人吧?”

“当然能!” 顾微澜拿出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澜心造物’当传承人,也可以去合作企业做设计、营销,还能考公务员、当老师,或者自主创业。我们的毕业生不仅懂技艺,还懂营销、会创新,就业面很广。”

一位叫李雪的女孩,一直默默看着周桂珍师傅刺绣。她很有天赋,但家庭困难,担心负担不起学费。顾微澜看出了她的顾虑:“李雪,你要是喜欢苏绣,就报名吧。我们的奖学金会覆盖所有费用,还会给你发放生活补贴,让你安心学习。”

李雪眼睛一亮:“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学苏绣吗?”

“当然。” 顾微澜说,“只要你有天赋、有热爱,我们就会全力支持你。”

推广计划效果显着,最终报名人数突破 100 人,超额完成招生名额。苏绣本科专业顺利开学,第一堂课上,周桂珍师傅看着坐满教室的学生,眼中满是欣慰:“没想到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苏绣,我们的手艺有传人了!”

顾微澜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中满是坚定:“苏绣教育从兴趣班到本科专业,是传承的重大进步。未来,我们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传承人,让苏绣的传承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陆北辰走到她身边:“你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家长们的顾虑,为苏绣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这比任何短期的推广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