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基石 > 第127章 童守文创暖冬?互访续双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童守文创暖冬?互访续双情

宣德十六年十二月廿三,寒冬的雪落满双时空的街巷,却挡不住 “老艺暖冬文创季” 的暖意。宣德枫山传习院的展厅里,暖冬文创新品整齐陈列:老布刺绣暖手宝裹着艾草棉絮,竹编圣诞袜缀着染布铃铛,双时染纹围巾印着缩小版 “枫海纹”;时空共鸣镜旁的 “互访筹备区”,摆着双时空地图、住宿清单和行程表 —— 今天,小小守护者们要让老艺文创温暖寒冬,更要敲定 “双时师徒互访” 的细节,让隔镜相望的师徒真正见面,让双时空的老艺情谊从线上走到线下。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绣着云纹的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文创展台前核对新品清单。他的礼服口袋里装着《暖冬文创季手册》,上面标注着每款新品的 “老艺基因”:“暖手宝:老布刺绣(张奶奶‘回针缝’技法)+ 艾草填充(原生艾草防虫工艺);竹编袜:李爷爷‘十字编法’+ 天启染布铃铛(海水染固色技术)”。“每款文创都要讲清‘老在哪、新在哪’,” 阿海对着身边的队员说,“比如这条围巾,用了双时染纹渔网的‘枫海纹’元素,却改成轻薄面料,既保留老艺记忆,又适合冬天日常戴,让大家觉得老艺离生活不远。”

阿蕊这时正带着张奶奶、阿雅在 “文创体验区” 教居民做迷你老布香囊。张奶奶手里拿着针,教一位阿姨绣简化版枫叶:“针从布下往上穿,在布面留一小段线,再从旁边扎下去,这样绣出的枫叶边缘更圆滑,” 阿姨学得认真,不一会儿就绣好了一片小枫叶,阿雅立刻帮她填充艾草:“艾草要填得均匀,太多会鼓包,太少不保暖,这样的香囊揣在兜里,又暖又香。” 体验区的桌子上,还摆着文创新品的半成品,居民们可以自由搭配老布颜色、染纹图案,定制专属暖冬礼。

新学员小辰和小妍则在 “互访筹备区” 忙碌。小辰拿着双时空地图,用红笔标注互访路线:“宣德师徒先去天启蓝海村,参观渔网工坊、体验赶海;再带天启师徒回枫山村,看老布染坊、竹编基地,” 他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路上要经过三个村落,我们可以在每个村设‘老艺交流点’,让师徒们顺便教村民基础手艺。” 小妍则在收集居民对互访的期待,一位老奶奶说:“希望天启的师傅能教我们编渔网兜,装菜方便;也盼着宣德的孩子能把老布香囊教给天启的老人,冬天用得上。” 小妍把建议记在《互访需求表》上,还特意标了 “优先安排”。

辰时三刻,“老艺暖冬文创季” 正式启动。居民们涌进展厅,对着文创新品爱不释手 —— 一位年轻妈妈拿起竹编圣诞袜,笑着说:“既能装圣诞礼物,又能当装饰品,明年还能接着用,比塑料袜环保多了!” 她当场买了三个,准备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一位上班族选中双时染纹围巾,摸了摸面料:“又软又暖,花纹还特别,同事肯定问我在哪买的,到时候我就跟他们说,这是宣德和天启一起做的老艺文创!”

与此同时,“师徒互访筹备会” 通过时空共鸣镜同步召开。天启的渔民长老对着镜头说:“我们已经收拾好了五间渔民房,铺了新棉絮,还准备了赶海工具,就等宣德的师徒来!” 张奶奶立刻回应:“我们也晒了老布,准备教天启的师傅做艾草香囊,还腌了咸菜,让他们尝尝宣德的冬天味道。” 阿海趁机确定互访时间:“下个月十五出发,宣德派 10 位师徒,天启派 8 位,为期五天,每天上午学手艺,下午体验当地生活,晚上开交流会,把当天学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

午后,文创季的 “双时联动直播” 吸引了大量线上用户。阿雅拿着老布暖手宝,对着镜头展示:“大家看,这个暖手宝的刺绣是张奶奶教我的‘回针缝’,里面的艾草是从传承试验田采的,充电加热后,艾草香会慢慢散出来,既能暖手,又能安神。” 天启的阿波也拿着同款暖手宝,补充道:“我们给天启版的暖手宝加了渔网纹刺绣,用的是修补渔网的‘交叉针法’,两边的文创各有特色,又能看出双时老艺的关联。” 直播不到一小时,线上订单就突破了 200 单。

傍晚时分,文创季首日数据出炉:线下卖出文创品 120 件,体验区参与人数 80 人,收集互访建议 45 条;线上订单 213 单,新增互助库用户 62 人。阿海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整理数据、完善互访方案 —— 小辰在行程表上加了 “老艺市集交流” 环节,让师徒们能带着文创品去当地市集推广;小妍则根据居民建议,在互访物资清单里加了 “手艺工具交换包”,让宣德带老布针线,天启带渔网针,互相赠送当纪念。

离开传习院时,雪已经停了,月光洒在文创展台的暖光灯上,给老布、竹篾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辉。居民们还在挑选文创品,有的在讨论互访时要学什么手艺,有的在预约下次体验课。阿海望向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渔民们正对着镜头展示准备好的赶海工具,嘴里说着 “等你们来一起捕鱼、一起编网”。

“互访前我们要做三次彩排,”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说,“一次核对行程,一次模拟手艺教学,一次演练突发情况处理;文创季也要持续更新新品,下周推出老布刺绣春联、竹编福字挂饰,让老艺文创陪大家过年。”

阿蕊点点头,手里拿着刚收到的线上订单,备注里满是对老艺的认可:“想要绣上孩子名字的香囊”“希望围巾能加个小口袋”。“我们还要在互访时做‘文创共创’,” 她说,“让宣德的师徒教天启做老布文创,天启的师徒教宣德做渔网文创,最后合出一款‘双时联名文创’,把这次互访的情谊变成能留存的纪念,让双时空的老艺交融,不只停留在见面,更能变成长久的合作与传承。”

晚风拂过传习院,带来艾草的清香与老布的气息。阿海知道,这场 “老艺暖冬文创季” 与互访筹备会,不是结束,而是 “老艺双时传承” 的新交融 —— 当文创新品温暖寒冬,当师徒互访打破时空限制,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老艺的温度与情谊的深度中,成为一条连接手艺、连接人心、连接未来的温暖长河,让枫山的老布、蓝海的竹篾,永远在寒冬的暖意里、师徒的笑容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