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基石 > 第108章 童守守岁典?双忆传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童守守岁典?双忆传情

宣德十三年正月初一,双时守护阁前广场的年味比往年更浓 ,数百盏 “童守传承灯” 沿石阶蜿蜒,灯面新增了暖冬反哺的温馨场景:有小桃给张奶奶戴护膝的画面,有阿风帮李爷爷试手套的剪影,还有双时空居民互赠信物的笑脸。广场中央搭起了 “双向守护信物展” 展台,台上整齐陈列着老人们回赠的礼物:张奶奶做的棉鞋针脚细密,李爷爷雕的小木勺泛着温润的木光,天启渔民晒的鱼干还带着海风的咸香,每一件信物旁都摆着手写的故事卡,记录着背后的温暖情谊。

辰时刚过,阿海就穿着浅红色 “传习导师” 礼服,站在展台前核对信物标签。他的礼服领口别着 “盛典主持” 徽章,手里拿着的《守岁流程手册》上,用红笔标注着新增的创新环节:“先是‘信物故事分享’,再是‘双时合唱’,最后是‘守护承诺墙’签名,每个环节都要突出‘双向守护’的主题,” 他对着身边的小队员们说,“今年的守岁不只是庆祝新年,更是要让双时空的居民看到,守护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彼此牵挂、互相温暖的双向奔赴。”

阿蕊这时正带着队员们布置 “守护承诺墙”。墙面是用枫木拼接而成的,上面贴着 “双时守护?双向奔赴” 八个烫金大字,周围留出空白区域,供居民们写下新年的守护承诺。“我们要把暖冬反哺时收集的反馈意见,也贴在承诺墙旁边,” 她指着手里的一沓反馈表,“比如李爷爷建议的‘工具手套加棉垫’,天启渔民需要的‘儿童感冒药’,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守护会根据大家的需求不断改进,不会停下脚步。”

新学员小桃蹲在展台旁,给张奶奶做的棉鞋系红绳。“阿海哥,我们能不能在棉鞋旁边放一张照片呀?” 她举起手机里存的合影 ,照片上,张奶奶穿着新护膝,手里拿着祝福卡,笑得格外开心,“这样大家就能知道,这双棉鞋背后的故事,知道老人们收到我们的物资时有多开心。” 阿海笑着点头,立刻让队员们找来相框,把照片打印出来,摆在棉鞋旁,红色的相框与棉鞋的蓝布相得益彰。

辰时三刻,守岁盛典正式开始。双时空的居民们早早聚集在广场或共鸣镜前:宣德的老人们穿着厚棉袄,坐在前排长椅上,手里捧着温热的姜茶;天启的渔民们通过镜中画面,好奇地打量着展台上的信物;孩子们则围在 “守护承诺墙” 旁,拿着彩笔,跃跃欲试地想写下自己的承诺。

墨青芜走上展台,手里拿着李爷爷雕的小木勺,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双时空:“去年今日,我们见证了《童守守护故事集》的发布;今年今日,我们要共同见证一份特殊的‘守护答卷’, 这些信物,是老人们对小守护者的认可;这些故事,是双时空双向守护的证明。现在,有请小小守护者代表阿海、阿蕊,带我们走进‘双向守护’的温暖世界。”

掌声中,阿海和阿蕊走上展台,分别拿起张奶奶的棉鞋和天启的鱼干。“这双棉鞋是张奶奶送给我们的回礼,” 阿海举起棉鞋,声音温和而坚定,“暖冬行动时,我们给奶奶送了新护膝,奶奶连夜做了这双棉鞋,说‘孩子们冬天跑东跑西,脚不能冻着’。这双鞋的针脚里,藏着的是老人对我们的牵挂,也是双向守护最温暖的证明。”

阿蕊接着举起鱼干:“这些鱼干是天启渔民的回礼,我们送了医疗用品,他们就把刚晒好的鱼干传给我们,说‘让孩子们尝尝天启的味道’。这鱼干的咸香里,藏着的是双时空的互助情谊,也是‘一家亲’最真实的体现。”

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镜中天启的渔民们纷纷对着镜头挥手,有的还举起了家里的小木勺,对着镜头展示, 那是仿照李爷爷的样式雕的,是他们特意为守岁盛典准备的。

接下来是 “信物故事分享” 环节。小桃走到展台前,给大家讲张奶奶的故事:“暖冬行动时,我给张奶奶戴新护膝,奶奶说‘这护膝比我年轻时穿的棉袄还暖和’。她还跟我们讲,当年初代守护者搭共鸣镜时,她跟着大人们送姜汤,手冻得通红,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因为心里想着‘要让双时空的联系永远不断’。” 小桃的声音有些哽咽,台下的老人们也悄悄抹了抹眼角。

天启的新学员阿风则通过共鸣镜,给大家讲渔民长老的故事:“长老说,去年冬天我们送的感冒药,救了渔村很多孩子。他还说,以后天启的渔民会多晒些鱼干,通过共鸣镜传给宣德的居民,让大家都能尝到海边的味道。长老还跟我们约定,明年春天要带我们去赶海,教我们怎么辨认海鲜,怎么晒鱼干。”

分享结束后,“双时合唱” 环节开始。双时空的小守护者们一起唱起了改编版的《双时和鸣曲》,新增的歌词里满是双向守护的温暖:“你送护膝暖我身,我做棉鞋暖你脚;你送药材解我忧,我晒鱼干表我心……” 孩子们的声音清澈,老人们的声音浑厚,透过共鸣镜,在双时空的夜空里回荡,成了最动人的守岁之声。

午后,盛典进入 “守护承诺墙” 签名环节。居民们排着队,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承诺:张奶奶写下 “明年要给孩子们做更多棉鞋”;李爷爷写下 “要教小守护者们雕小木勺,把老手艺传下去”;天启的渔民长老写下 “要多晒鱼干,让宣德的居民年年都能尝到天启的味道”;小桃写下 “要继续给老人们送暖冬物资,听他们讲更多守护故事”;阿风写下 “要学好种庄稼的技能,帮宣德的小伙伴种更多粮食”。

阿海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承诺,心里满是感慨:“这些承诺不是空话,而是双时空居民对彼此的牵挂。以后每年守岁,我们都要把这面承诺墙带过来,让大家看看自己去年的承诺有没有实现,再写下新的承诺,让守护的情谊永远延续。”

傍晚时分,盛典进入最后环节,“信物入阁”。阿海、阿蕊带着十名小守护者,捧着展台上的信物,走进传世阁 “童守专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信物放进特制的玻璃展柜,旁边摆放着《童守守护故事集》和暖冬反哺的反馈表。老林叔和天启的渔民长老一起,为展柜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 “宣德十三年?双向守护?代代相传”。

“从今天起,这些信物就是传世阁的重要宝藏,” 老林叔对着双时空的观众说,“它们会告诉每一位来参观的人,双时空的守护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彼此牵挂、互相温暖。它们会提醒我们,守护的路上,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群人在同行。”

离开广场时,月光洒在 “守护承诺墙” 上,烫金的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小守护者们拉着彼此的手,哼着《双时和鸣曲》,手里捧着老人们送的小木勺和鱼干,脚步轻快地往回走。阿海望向远处的时空共鸣镜,镜中天启的居民们也在兴奋地讨论,有的还对着镜头展示自己在承诺墙上写的内容。

“明年春天,我们要按照承诺,邀请天启的孩子们来宣德参观共享田,教他们种庄稼;夏天要改进工具手套,加上李爷爷建议的棉垫;秋天要继续办共享市集,把天启的鱼干也摆上摊位;冬天要准备更多儿童感冒药,送到天启的渔村,” 阿海对着身边的阿蕊和小队员们说,“我们要让每一个承诺都变成现实,让双向守护的情谊,永远温暖双时空的每一个人。”

阿蕊点点头,手里摩挲着李爷爷雕的小木勺,木勺的温度透过指尖传到心里,暖暖的。“还要把今年的守岁故事,写进明年的《童守守护故事集》,” 她说,“加上信物的照片和居民们的承诺,让后来的人知道,双时空的守护有多温暖,双向奔赴的情谊有多珍贵。”

晚风拂过广场,“童守传承灯” 的灯穗轻轻摇摆,稻壳的轻响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阿海知道,这场守岁盛典,不是结束,而是 “童守双向守护” 的新起点 ,当信物成为情谊的载体,当承诺成为行动的动力,当双时空的居民真正实现 “彼此牵挂、互相温暖”,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孩童的手中,走向更深厚、更绵长、更温暖的未来,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在守岁的欢歌里、双向的守护中,代代相依,岁岁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