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十年三月廿八,暮春的风带着枫山的草木清香,吹进双时守护阁传世阁 —— 今天是 “童守印记” 特展揭幕的日子,展厅里新增的 “童守专区” 被布置得格外鲜活: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小小守护者们的秋收手账、暖冬祝福卡,展墙挂满了他们绘制的双时长卷、实践照片,角落的播放屏循环播放着守岁大典上孩童们领唱《双时和鸣曲》的片段,连空气中都飘着孩子们自制艾草香囊的淡香。
青珩穿着浅灰色守护服,正蹲在展柜前,小心翼翼地调整暖冬包样品的摆放角度。阿海和阿蕊穿着浅蓝色的 “小小讲解员” 制服,胸前别着特制的银质讲解徽章,正对着时空共鸣镜练习解说词 ,镜中天启的传世阁里,另外两名小小守护者也在同步准备,他们要通过跨时联动,为双时空的观众讲解 “童守故事”。
“阿海,讲解手账的时候,要把你写‘守护就是帮爷爷奶奶堵窗户’那段念出来,” 青珩帮他整理好制服领口,“这样观众能更清楚地知道,你们是怎么理解守护的。阿蕊,介绍暖冬卡时,要说说你画笑脸的用意,让大家感受到你们的心意。”
阿海用力点头,捧着自己的秋收手账,小声默念:“这是我在秋收看护实践时写的,那天我割了半亩稻子,虽然累得手酸,但看到张奶奶收到新米时的笑容,我就知道,劳动能带来快乐,守护能带来温暖……” 阿蕊则拿着自己画的暖冬卡,对着镜头练习:“这张卡上的笑脸,是我照着张奶奶的样子画的,我希望每个收到暖冬包的爷爷奶奶,冬天都能笑得这么开心。”
辰时三刻,揭幕仪式正式开始。双时空的居民们或来到现场,或通过时空共鸣镜远程参与,传世阁里挤满了人,却格外安静,大家都好奇地望向 “童守专区”,期待听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守护故事。
墨青芜走到展厅中央,对着麦克风轻声说:“从去年的技能研学营,到秋收实践、暖冬行动,再到守岁大典的童守传承,小小守护者们用行动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守护故事。今天的‘童守印记’特展,不仅是对这些故事的记录,更是对双时空守护精神‘代代相传’的见证。现在,有请我们的小小讲解员,为大家带来解说。”
话音刚落,阿海和阿蕊走到 “童守专区” 前,对着双时空的观众深深鞠躬。阿海先指向手账展柜:“大家好,我是小小讲解员阿海。这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秋收手账,里面记着我们割稻子、送新米的经历。我在本子里写‘守护不是一句口号’,因为那天我帮张奶奶堵窗户时发现,真正的守护,是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手。”
他的声音虽然稚嫩,却格外真诚,现场的观众们纷纷点头,镜中天启的观众也通过弹幕留言:“孩子说得真好,守护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阿蕊接着指向暖冬卡展墙:“大家好,我是阿蕊。这些暖冬卡是我们去年冬天做的,每张卡上都有不同的图案和祝福。我画的笑脸,是想告诉爷爷奶奶,即使冬天很冷,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心里就会暖暖的。”
讲解过程中,播放屏突然切换到守岁大典的片段 ,孩童们手拉手围成圈,举着承愿灯领唱《双时和鸣曲》,清澈的歌声在展厅里回荡。阿海和阿蕊下意识地跟着哼唱,现场的孩子们也纷纷加入,连老守护者们都跟着轻轻拍手,气氛温馨又热烈。
午后,特展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 ,来自宣德私塾和天启渔村的三十名孩童。阿海和阿蕊主动承担起带观展的任务,他们牵着小观众的手,走到展柜前,用更简单的语言讲解自己的实践经历:“这是我们种的番茄苗,刚开始它只有这么高,我们每天浇水、施肥,它就慢慢长高了,就像我们一样,在守护中慢慢长大。”
天启的小观众阿溪指着暖冬包样品,好奇地问:“阿海哥哥,缝棉袜难不难呀?我也想给爷爷奶奶缝袜子。” 阿海笑着说:“刚开始会有点难,针脚会歪,但多练几次就好了。下次技能研学营,我教你缝,我们一起给爷爷奶奶做暖冬包!”
傍晚时分,揭幕仪式接近尾声。小小守护者们围坐在 “童守专区” 前,分享着今天的感受。阿海说:“当我看到大家认真听我讲解时,我觉得特别自豪,我以后要当更棒的讲解员,把更多童守故事讲给大家听。” 阿蕊则说:“看到小弟弟小妹妹们想加入我们,我就知道,童守队伍会越来越大,双时空的守护会越来越棒!”
青珩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她拿出准备好的 “童守传承勋章”,依次戴在阿海、阿蕊和其他小小守护者的胸前:“这枚勋章代表着,你们不仅是守护行动的参与者,更是守护故事的传播者、守护精神的传承者。希望你们能继续带着小伙伴们,把童守精神传递下去。”
离开传世阁时,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洒在 “童守专区” 的展柜上,给手账、暖冬卡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阿海拉着阿蕊的手,约定下次要一起整理新的童守故事,让 “童守专区” 的展品越来越丰富。青珩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时空共鸣镜里天启孩童们同样充满期待的眼神,心里清楚 ,这场 “童守印记” 特展,不是结束,而是双时空守护传承的新起点。
当孩童们的实践印记被珍藏、守护故事被讲述、童守精神被传递,双时空的守护之路,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 “守护者” 手中,绽放出更温暖、更长久的光芒,让枫山与蓝海的情谊,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