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97集 永乐大帝(1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9)

朱高煦:“各位出来,听我爸爸讲故事!”

秦良玉:“汉王你又抢我词!”

朱高煦:“你是负责结尾的,没说开头也是你的啊。”

朱瞻基:“二叔这是篡位没成功,搁群里篡词呢?”

秦良玉:“算了算了,是我网速慢了,我还没发呢,汉王你就抢先了。”

朱高煦:“@朱瞻基 侄儿,你说啥呢?我这是看你年轻,不想让你成第二个建文。”

朱允炆:“……”

朱允炆:“你们说话就说话,别带上我。”

朱标:“是啊,那是你们的事,别扯上我家允炆。”

朱棣:“好了,我接着昨天的说。1410年,永乐八年二月,我带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

五月,在斡难河畔把本雅失里的军队揍得稀里哗啦,本雅失里就剩七个人骑马跑了。

我军又在兴安岭把阿鲁台的军队打垮。阿鲁台的部众跑的跑散的散,他带着家属远远躲开,我军大获全胜。”

朱载坖:“漂亮!五十万大军压过去,跟现代拆迁队似的,直接把鞑靼老家掀了!本雅失里就剩七骑跑路,这画面想想就带劲。”

朱翊钧:“成祖爷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丘福丢的脸,亲手捡回来!斡难河这仗打得,比我看的话本还精彩。”

秦良玉:“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光粮草调度就够头疼的,永乐皇上这统筹能力,比我带土司兵强多了。本雅失里七骑逃遁,这要是让我遇上,高低得追三里地。”

戚继光:“关键是敢深入!漠北那地方,迷路是常事,永乐皇上能找准敌军主力,跟我练的‘侦骑制度’一个理儿——信息准,才能打得狠。阿鲁台跑得够快,不然连家属都得留下。”

解缙:“打胜仗是不是得搞点庆功宴?我听说漠北的羊肉不错,烤着吃肯定香(流口水表情包)。”

姚广孝:“解缙你别满脑子吃的。这仗不光是报仇,更是断了鞑靼的念想——大明皇帝不好惹,北边安稳几十年,值了。”

杨士奇:“我那会儿整理奏章,看见前线报捷的文书堆了半人高,每个字都透着劲儿。皇上还特地让人把战绩刻在石碑上,跟现代发朋友圈炫耀似的。”

朱高煦:“换我带骑兵,肯定比这追得还远!本雅失里那七骑,我一箭一个全射下来。”

朱棣:“五十万大军不是光靠冲,得有章法,阿鲁台就是被我分兵包抄吓破了胆。”

朱允炆:“确实比李景隆强多了……”

朱标:“四弟这亲征,既扬了威又稳了边,比光在朝堂上骂管用。”

徐达:“当年我打漠北也没带这么多人,女婿这是把‘杀鸡用牛刀’玩明白了——要么不打,打就打服。”

朱元璋:“就该这样!五十万不够就再添五十万,敢动我大明的人,就得让他们知道疼!比某些只会守着京城哭的强。”

马秀英:“打赢了就好,别追太狠,将士们也累了。回来给他们炖点羊肉汤补补。”

袁崇焕:“兴安岭那地形,包抄不容易,永乐皇上这战术跟我守锦州时用的‘梯次推进’异曲同工。就是得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朱载坖:“哎,阿鲁台带着家属跑路,跟搬家似的,估计连锅都没来得及带(笑表情包)。”

朱翊钧:“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下次再来接着揍!成祖爷这招‘打服为止’,比后来光送钱强多了。”

朱棣:“后来,阿鲁台降顺,我封他为和宁王。在此之前,我已经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越来越强,不仅挡住咱们大明到西北的通道,还想控制鞑靼。”

朱载坖:“这操作够溜啊!打服了就给封号,跟给调皮的小弟发糖似的,既给面子又能拿捏住。就是瓦剌这小子,刚给了甜枣就想当大哥,野心不小啊。”

朱翊钧:“成祖爷这是‘分化瓦解’战术吧?封了鞑靼又封瓦剌,让他们互相掐,咱们坐收渔利。结果瓦剌翅膀硬了想单飞,这剧情跟话本里的反派逆袭似的。”

秦良玉:“封王容易,管王难!瓦剌占着西北通道,跟卡住咱们的嗓子眼似的,不收拾不行。当年我对付土司也这样,听话给好处,不听话直接打,就得恩威并施。”

戚继光:“瓦剌这是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永乐皇上封他们,本是想让北边形成平衡,没想到养出个更大的麻烦。这跟边防一样,哪块松懈了,哪块就出乱子。”

姚广孝:“封王是权宜之计,北边部落向来叛服无常。皇上这是先稳住局面,等腾出手来再收拾——就像下棋,先落子占位,再慢慢围杀。”

杨士奇:“我那会儿看奏章,瓦剌使者来朝时,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皇上表面笑嘻嘻,转头就跟我们说‘得盯着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朱高煦:“早知道瓦剌不安分,当初就该跟鞑靼一起揍!省得后来麻烦。换我去,直接带兵踹他们王帐,看谁还敢诈刺。”

朱棣:“你就知道打!刚打完鞑靼,再打瓦剌,北边不得打成一锅粥?先封王稳住,等他们内讧,咱们再出手,这叫‘以静制动’。”

徐达:“跟我当年对付北元残余势力一个路数,打拉结合。就是瓦剌这伙人比当年的部落难管,得下狠手才能治住。”

朱元璋:“给脸不要脸的东西!封了王还敢挡道?朱棣你等着,迟早得再亲征,把瓦剌那几个王的帽子给我摘了!”

马秀英:“北边就没消停过,刚安抚好这个,那个又跳出来。将士们也遭罪,总得出征。”

袁崇焕:“瓦剌想控制鞑靼,这是想当‘草原霸主’啊。跟后来后金那套路差不多,就得在他们没成气候时按住,不然养虎为患。”

朱载坖:“哎,阿鲁台降顺后老实不?别也是个墙头草,风一吹就倒。”

朱翊钧:“大概率是假意归顺,毕竟刚被揍过,缓过劲来指不定又反。不过成祖爷这手‘封王制衡’,至少换了几年安稳,值了。”

朱棣:“我接着说,后来,1414年,永乐十二年二月,我再度出塞亲征瓦剌。六月,忽兰忽失温之战,答里巴汗和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王,带骑兵分三路在离明军十几里的山头上列阵,大概三万多人,每人带三四匹备用马。”

朱棣:“我军派兵向马哈木挑战,马哈木派蒙古骑兵冲下山坡迎战,被我军密集的‘神机铳炮’打了回去,只好聚集在山顶。之后我军的东西两翼部队推进,双方互有死伤。”

朱棣:“傍晚,我指挥几百精锐骑兵当先锋,火铳随后一起发射,骑兵趁势奋力冲杀,瓦剌部大败,王子等十多人阵亡,几千人被杀,答里巴、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逃到土剌河。

我军大破瓦剌后,向阿鲁台宣告捷报,阿鲁台没多久就派使者来朝见。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人派使者向我大明谢罪,恢复了对大明的朝贡关系。”

朱载坖:“神机铳炮这玩意太顶了!跟现代的机关枪似的,一顿突突把蒙古骑兵按在山顶摩擦,想想那场面就带感。”

朱翊钧:“成祖爷这是把‘科技强军’玩明白了!别人还靠骑兵冲锋,咱们直接掏火器,这不就是降维打击嘛。

瓦剌三万骑兵带那么多从马,结果被几百精骑带头冲垮,脸都丢尽了。”

秦良玉:“忽兰忽失温这地形,骑兵冲下来跟下山猛虎似的,换成普通部队真扛不住。但咱有火铳当盾牌,先远程压制,再骑兵冲锋,这战术跟我守关隘时‘先射后砍’一个路数,稳!”

戚继光:“火器就得这么用!密集齐发才能形成火力网,瓦剌骑兵再猛,也架不住铅弹雨。永乐皇上傍晚派精骑冲锋,选的时机绝了——对方打了一天没占到便宜,正是松懈时候。”

姚广孝:“这仗不光是打赢了,更是打醒了两边——阿鲁台看瓦剌输了,赶紧遣使来朝,马哈木吃了亏,立马谢罪朝贡。皇上这是用拳头告诉他们,谁跳得欢,就揍谁。”

杨士奇:“我那会儿记实录,写‘火铳齐发如雷,瓦剌骑兵纷纷坠马’,光想想都觉得震撼。皇上站在山坡上指挥,那气势,跟画里的战神似的。”

徐达:“当年我打仗还没这好东西呢,全靠刀枪拼。女婿你小子会用新家伙,比我那会儿先进多了。”

朱元璋:“就该这么打!让他们知道大明不光人多,家伙也比他们厉害!瓦剌谢罪?晚了!下次再跳,直接端了他们老巢。”

马秀英:“总算打赢了,将士们又能歇歇了。火铳虽厉害,也得小心着用,别伤着自己人。”

袁崇焕:“忽兰忽失温这地形,能把火器和骑兵配合得这么好,永乐皇上这临场指挥,比我守宁远时还果断。瓦剌经此一败,至少能安分十年。”

朱载坖:“哎,阿鲁台这老小子,见风使舵挺快啊,瓦剌一输就来朝贡,跟职场上抱大腿似的。”

朱翊钧:“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总比硬扛着被揍强。不过成祖爷这‘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套路,把北边部落拿捏得死死的。”

朱载坖:“成祖爷,那鞑靼后来是不是不老实啊?”

朱棣:“的确如此,后来我又亲征,不过,今天差不多了,明天继续@秦良玉。”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头啷个样,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哟!”

朱瞻基:“二叔不抢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