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41集 本章四千字唯一被正史列传的女将军秦良玉,进入皇帝群(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集 本章四千字唯一被正史列传的女将军秦良玉,进入皇帝群(5)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2)

秦良玉:“各位皇帝们,先听我说,时间宝贵,可不能浪费!”

马秀英:“妹子说得在理。”

朱元璋:“行,那接着说吧。”

秦良玉:“那我接着昨天的讲。皇太极撤兵以后,我就带兵回老家了,秦翼明留在京畿附近驻扎。”

朱由检:“没错。我来给大伙讲讲这秦翼明。我崇祯四年,也就是1631年,孙承宗修大凌河城,秦翼明带了一万人去保护,修好了才带兵回来。

到了崇祯七年,流贼把河南给占了,我就任命秦翼明当总兵官,让他带兵去征讨。第二年,总兵邓王己挂了,因为他手下都是四川人,我就下令让秦翼明带领他们。秦翼明在青崖河、吴家堰、袁家坪那是连着打败贼兵,把贼兵去郧(同“云”音)西的路给堵住了。

可秦翼明这人吧,性子慌,胆子也不大,手下将领接连吃败仗,他还不跟上面如实汇报,结果就被免了都督军衔,降了两级,还得继续剿贼。

后来他跟着卢象升在谷城追贼兵。贼兵逃到均州,秦翼明在清石铺把他们揍了一顿。贼兵躲进山里自保,又被秦翼明打败。接着在界山、三道河、花园沟又是一顿胖揍,还抓住了黑煞神、飞山虎这俩贼将。

贼兵在郧阳、襄阳一带出没,巡抚郧阳的苗胙(同“作”音)土派使者去招降贼寇,秦翼明也同意这事儿,结果被忽悠了,贼兵根本就没投降。

秦翼明和苗胙土都被弹劾了。后来贼兵攻打襄阳,秦翼明连续作战有了战果,在庙滩屯兵,守着汉江浅水的地方。结果罗汝才、刘国能从深水那地方渡过去了,然后就在蕲春、黄冈一带捣乱。我就把苗胙土的官给撤了,还狠狠批评了秦翼明,没过多久秦翼明又被弹劾,最后被解除官职了。”

朱棣:“@秦良玉 秦将军,这秦翼明咋没了你带着就变这样了?他这人到底咋样啊?”

秦良玉:“@朱棣 唉,翼明他对大明的忠心那没话说,就是打仗的时候有时候太胆小,一遇到事儿就慌里慌张的。就说被弹劾那事儿吧,底下将领打了败仗,他没如实上报,我都跟他说了好多回,可他这毛病就是改不了。”

朱由校:“啧啧,看来带兵打仗光忠心可不行,还得有勇有谋,不然真耽误事儿。”

朱由检:“我本来不想附和皇兄,但他这话还真没说错。我当初对秦翼明也是期望挺大,结果他这样,太让我失望了。”

朱由校:“@朱由检 那你别附和啊。”

朱棣:“又要吵起来了是不?”

朱聿键:“不过话说回来,秦将军,你这兄弟虽然有缺点,但也打了不少胜仗,也不能一竿子打死嘛。”

秦良玉:“@朱聿键 隆武皇上说得对,翼明他也不是啥都不行,就是性格上的问题,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

徐达:“想当年我南征北战,可没这么拖泥带水的。打仗就得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畏畏缩缩的咋行?”

朱元璋:“天德说得有理,咱老朱家打江山的时候,哪个不是勇猛无畏的,打仗就得有打仗的样儿。”

马秀英:“都别光批评人家,谁还没个失误的时候,多给年轻人点机会嘛。”

朱标:“妈妈说得对,咱应该宽容点,说不定好好引导,他能改呢。”

朱允炆:“是啊,秦将军兄弟为大明也出了不少力,不能全盘否定。”

朱棣:“话是这么说,但军法如山,犯错就得罚,不然咋让大家服气?”

朱由校:“对对对,赏罚分明,这才是治军之道。”

朱由检:“唉,可惜啊,我当时要是考虑得再周全点,说不定局面能不一样。但现在说啥都晚了。”

秦良玉:“崇祯皇上也别太自责,战场上形势变得快,谁也预料不到。翼明虽然犯错了,但也尽力了。”

马秀英:“好了妹子,你接着说吧。”

秦良玉:“崇祯七年,张献忠把川东重镇夔(同“葵”音)州(就是现在重庆奉节)给占了,我带着兵赶到,张献忠一看,没打就跑了。我带兵追,正好我儿子马祥麟也回川了,我俩前后夹击,把张献忠打得屁滚尿流,他只能往湖广那边跑。后来张献忠接受朝廷招安。”

朱厚照:“嘿,这张献忠还挺能溜啊,一看见秦将军就脚底抹油,哈哈哈!”

朱厚熜:“就知道笑,照照你说说这招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朱厚照:“这有啥可说的,招安了不就少个麻烦,能省不少事儿嘛。”

朱厚熜:“肤浅!招安要是不能彻底收服,那就是养虎为患,以后麻烦大了。”

朱祁镇:“哎,秦将军,这张献忠招安后咋样了,你快说说。”

朱祁钰:“留学生,你急啥,听秦将军慢慢讲。你呀,还是这急脾气。”

朱祁镇:“你说谁急脾气,你再说一遍!”

朱祁钰:“说你呢,性子急,咋啦?又不是啥丢人的事儿。”

徐达:“行了行了,你俩消停会儿。秦将军,别理他俩,接着讲。”

秦良玉:“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又造反了,罗汝才带兵攻打夔州。

我又带着兵去了,罗汝才一看又不战而逃,我追到马家寨,把罗汝才打得大败,砍了六百个脑袋。

我接着追,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又把贼兵打得落花流水,还把他们的首领东山虎给砍了,活捉了副塌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了,还把罗汝才的帅旗给夺了,罗汝才的部队就慢慢不行了。”

朱厚照:“哇塞,秦将军这战斗力简直爆表啊,把罗汝才打得抱头鼠窜!”

朱由检:“可惜啊,就算秦将军这么厉害,也没能挽回大明的颓势。”

朱棣:“一个罗汝才倒不可怕,主要是当时局势太复杂,内忧外患,光靠一个猛将确实撑不住大局。”

朱厚照:“欸,不过话说回来,这张献忠后来咋样了?还敢不敢跟秦将军叫板?”

朱厚熜:“照照你就知道问,你倒是分析分析为啥张献忠还能再造反,这朝廷招安政策是不是有问题?”

朱厚照:“哎呀,你别老挑刺儿,那时候乱成一锅粥,谁能说得清楚。说不定是招安条件没谈拢呗。”

马秀英:“@秦良玉 妹子你接着说。”

秦良玉:“同年,杨嗣昌自己请求当督师去四川剿贼。杨嗣昌主张把贼兵赶到四川的战略,还把四川的精锐部队调到楚地,四川巡抚邵捷春带着两万老弱病残守重庆,能依靠的将领只有张令和我。

但邵捷春不抢占险要地势,就知道消极防守,让我在重庆附近三四十里的地方设防,派张令守黄泥洼。

我就跟已经辞官的绵州(就是现在四川绵阳)知州陆逊之吐槽,说这种布防有大问题,我可不想跟邵捷春一起窝囊地战死。

没多久,邵捷春把营地移到了大昌,监军万元吉也在巫山屯兵,跟我相互呼应。

十月,张献忠在观音岩、三黄岭把官军打得大败,然后从上马渡长江进军,我和张令赶紧带兵在竹箘(同“俊”音)坪阻击,把贼兵前锋给打退了。

但没过多久张令就战死了,我去救援也没成功,来回折腾最后还是失败了,我部下三万人几乎全死了。

我就单独去见邵捷春,建议调用我那两万溪峒的士兵去打贼兵,我自己出一半粮饷,另一半希望官府支持。但邵捷春跟杨嗣昌不合,而且仓库里也没现成的粮食,就拒绝我了。”

朱由校:“这邵捷春脑子咋想的啊,秦将军这么好的主意都不答应,这不纯耽误事儿嘛!”

朱由检:“杨嗣昌那把贼兵赶到四川的战略本来就有问题,邵捷春还这么不作为,大明江山就是被这些人一点点搞垮的。”

徐达:“关键时候就看出这些臣子的能力和决断力多重要了,一个错误决策就能满盘皆输。”

朱棣:“确实,打仗不光靠武将勇猛,战略部署、后勤支持啥的都得跟上,少一样都不行。”

朱祁镇:“那后来呢,秦将军,局势咋发展的?快讲讲。”

朱祁钰:“留学生,你消停会儿行不行,听秦将军慢慢说。就你着急,能不能稳重点。”

朱祁镇:“你又说我,信不信我揍你!”

朱棣:“你俩没完了是吧,都给我闭嘴!秦将军,您接着说。”

秦良玉:“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把武昌给占了,还把楚王朱华奎给杀了,然后又带兵来进犯四川。我把全四川的形势报告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住十三个关隘,可陈士奇不听。我又去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倒是同意我的计策,可他没兵可派啊。

到了崇祯十七年春天,张献忠连着把泸州、叙州(就是现在四川宜宾)都占了,还逼近重庆。我虽然年纪大了,还生着病,但还是爬上城墙,跟明军一起防守。但贼兵实在太猛了,重庆最后还是沦陷了。”

朱厚照:“天呐,秦将军都这么拼命了,重庆咋还丢了啊,这贼兵也太厉害了!”

朱厚熜:“光厉害有啥用,还不是内部出问题了。陈士奇不用秦将军的计策,刘之勃又没兵,能不丢嘛。”

朱祁镇:“就是就是,这朝廷都乱成一团麻了,再厉害的将军也没办法啊。”

朱由检:“唉,都到这份上了,大明气数快尽了。我当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到处救火,可最后还是……”

朱棣:“事已至此,说这些也没用。秦将军,重庆沦陷后又咋样了?”

秦良玉:“重庆沦陷后,张献忠一路势不可挡,六月就把涪州(就是现在重庆涪陵)给占了,接着往成都进军。我当时实在没辙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贼兵到处作恶。”

(“涪”正确读音是“fu”,同“福”)

朱祁镇:“哎呀,那可咋办啊,难道就没办法治张献忠了吗?”

朱祁钰:“你问谁呢,正听秦将军讲呢,别老打岔。”

徐达:“都安静,听秦将军说。”

秦良玉:“后来,成都也被张献忠占了,蜀王朱至澍跳井自杀。

我听到这消息,心里难过死了,发誓一定要跟张献忠势不两立。但我那时候手下没多少兵,根本没法跟他正面硬刚。”

朱厚照:“秦将军太难了,那后来您又做了啥呢?”

秦良玉:“我把剩下的士兵收拢起来,接着抵抗。南明隆武政权建立后,隆武皇上派人来嘉奖我,封我太子太保衔,还封我为忠贞侯。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抗清复明的决心更坚定了。”

朱聿键:“秦将军忠勇可嘉,我当时就知道,您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朱由校:“哟,隆武帝这时候出来冒个泡啦。不过秦将军确实厉害,都这时候了还想着抗清复明。”

朱由检:“只可惜,大局已定,凭秦将军一个人,终究扭转不了乾坤。”

朱棣:“话虽如此,但秦将军这份忠义,值得我们佩服。”

马秀英:“妹子这一路太不容易了,天下这么乱,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秦良玉:“是啊,老百姓流离失所,日子都没法过了,我看着心疼啊。只恨自己不能早点平定战乱,给老百姓一个太平日子。”

朱厚照:“秦将军别难过了,您已经做得够好了。话说回来,这张献忠后来咋样了,有没有被收拾?”

朱厚熜:“照照你还一直惦记着张献忠呢。张献忠后来在西充凤凰山跟清军打仗的时候,被箭射中死了,也算是恶有恶报。”

朱祁镇:“哦,原来是这样,死得好啊!这大坏蛋终于遭报应了。”

朱祁钰:“就你激动,张献忠死了,大明也没了,有啥可高兴的。”

徐达:“都别吵了,虽说大明没了,但听了秦将军的故事,咱看到了忠义和担当。今天听秦将军讲这些,真是让人感慨啊。”

朱元璋:“没错,秦将军是巾帼英雄,就算大明风雨飘摇,还坚守忠义。我看啊,就把秦将军留在咱群里,以后咱一起聊聊其他将帅的事儿,分享分享经历,大伙觉得咋样?”

众人纷纷附和:“好啊好啊,欢迎秦将军留下!”

秦良玉:“多谢各位皇帝厚爱,能跟大家一起交流,是良玉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