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笼罩全球的毁灭性阴霾被【天煌炎帝】强行消除后,

一种被强行按下的、静默的恐慌。

随之降临!

人类社会的巨大惯性,其自我修复与秩序重建的速度,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蛮横的效率。

被袭击的城市的创伤还在渗血,但清创缝合的手术已然开始,其精准与高效令人惊讶。

装甲车的履带碾过破碎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钢筋,

身着迷彩、面无表情的士兵以战斗队形散开,

一边清除,一边封锁。

重型工程机械在武装护卫下,如同冰冷的钢铁巨兽,轰鸣着吞噬残骸。

高耸的废墟被激光切割、液压破碎、流水线般运走,效率之高,仿佛在处理一批亟待销毁的危险废弃物。

荷枪实弹的士兵构筑起沉默的人墙,将幸存者探寻的目光、记者追问的镜头、以及废墟下可能残存的呼救声,

一并隔绝在“军事管制区”的冰冷标识之后。

当全球互联网再度落入世界政府的掌控中后,

关于灾难的细节被严格封禁!

世界政府无法让全人类忘记这些天知道的一切。

但起码可以减少一些恐慌的情绪。

比如:搜索引擎被重置,输入相关词汇,只会导向官方发布的、充满“众志成城”与“浴火重生”叙事的通稿。

比如:官方媒体24小时直播“接受伤亡人们”的进程,激昂的解说词掩盖了机械的轰鸣。

至于那些被掩埋的生命、破碎的家庭、无声的控诉……

在宏大叙事的交响乐中,沦为被刻意忽略的杂音。

为了维持全球经济。

世界政府做了不少实事。

建材、工程机械、智能安防、物流运输……

相关领域的股票逆势狂飙。

巨头们挥舞着资本,以“社会责任”之名,瓜分着天量的重建合同。

新闻头条充斥着“xx集团斥资千亿,助力城市新生”的颂歌。

废墟之上,新的利益链条以惊人的速度编织完成,贪婪的齿轮在瓦砾的余温中高速咬合。

网络安全服务、物理防护系统(从高强度合金门窗到区域级能量屏障概念股)、应急物资储备、乃至打着“灾后心理干预”旗号的各类产品(从智能情绪监测手环到高价冥想课程),瞬间成为资本新宠。

广告铺天盖地:“构筑数字堡垒,守护您的未来!”“坚不可摧,安心无忧!”“抚平创伤,拥抱新生力量!”

恐惧,被精准地分解、包装,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利润。

各地政府层面,都在大规模发放“复苏消费券”、“数字家园重建补贴”。

商场、餐饮、娱乐场所推出史无前例的折扣力度,

“满减”、“买赠”、“限时秒杀”的标语刺激着眼球。

社交媒体上,“晒重建新家”、“打卡新商圈”、“消费券购物狂欢”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人们涌入商场,近乎报复性地消费!

仿佛购物袋里沉甸甸的商品,能压住心底那份无处安放的惶惑与虚无,能填补秩序崩塌后留下的巨大空洞。

世界政府内的精英们,深知表面的秩序恢复,无法掩盖深层的群体性创伤。

社会需要稳定,需要遗忘。

官方媒体不断推出并大力宣传“平民英雄”与“救灾先锋”。

镜头聚焦于瓦砾中救出幸存者的消防员、连续奋战的技术专家、慷慨捐赠的企业家。

感人事迹被精心裁剪、反复播放,焦点被巧妙地从“为何发生”、“如何追责”转向歌颂“人性的光辉”、“制度的韧性”与“民族的凝聚力”。

质疑与反思的声音,在铺天盖地的感动与掌声中消失。

选秀综艺、明星真人秀、无厘头短剧、搞笑短视频……以更高的密度和更精准的算法推送,占据所有屏幕。

平台算法化身最尽职的奶头乐供应商,确保用户沉浸在即时、浅薄的多巴胺刺激中。

人们刷着手机,在虚拟的热闹和短暂的欢愉中,

像鸵鸟般将头埋入沙丘,逃避对未来的恐惧和对不堪回首过去的审视。

“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成为全球热搜词。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生活总要继续!”

这些话语成为自上而下、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咒语。

悲伤、愤怒、困惑、乃至对未知的敬畏,都被贴上“负面情绪”、“不合时宜”的标签,要求个体进行“自我消化”或寻求“专业疏导”。

心理咨询热线被打爆,但更多的痛苦被压抑、被内化,成为社会肌体下沉默的脓肿。

可饶是如此,也无法挽救人们心中悲观绝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