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小镇炊烟米其林 > 第95章 血色宫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樱桃肉”一事,让林怀仁在御茶膳房重新站稳了脚跟,甚至因其在逆境中展现的坚韧与机智,隐隐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李总管对他倚重更甚,一些重要的宴席,也开始放心交予他部分主理。王守山也因其不离不弃,被视为可靠之人,在干果库的处境有所改善。

然而,紫禁城外的天地,却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戊戌政变后,朝政愈发糜烂,民怨沸腾,列强环伺。至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打出“扶清灭洋”旗号,迅速席卷北方。清廷内部对义和团态度摇摆不定,最终在端王载漪等顽固派怂恿下,慈禧太后悍然向列强宣战,引来八国联军入侵。

京城内外,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炮声隐隐可闻,流言蜚语充斥宫闱。御茶膳房的供应时断时续,往日珍稀的食材变得难得,连基本的米面粮油都开始紧张。宫中人心惶惶,太监宫女们窃窃私语,都在议论着是战是逃。

在这一片末日般的惶惑中,林怀仁却异常平静。他深知,这或许就是他一直等待的,离开这黄金牢笼的时机。但他不能独自逃走,宫中规矩森严,擅离职守是死罪,且在乱军之中,独自一人也难以存活。他需要计划,需要接应。

他将自己的想法悄悄告知了王守山。王守山虽觉冒险,但也明白这是唯一出路。“好!怀仁,我与你同进退!我在宫外还有些旧识,设法联系,看能否找到出路!”

就在王守山暗中活动之际,局势急转直下。八国联军攻破京城,慈禧太后仓皇挟光绪帝西逃,美其名曰“西狩”。出逃前,竟下令将支持变法的珍妃推入井中溺毙!宫中顿时陷入无政府状态,太监宫女争相逃命,盗抢之事时有发生,往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瞬间成了混乱之地。

御茶膳房也乱作一团。李总管早已不知去向,其他厨役、杂役纷纷哄抢库中存留的食材、银钱,作鸟兽散。胡厨役等人更是卷了细软,跑得无影无踪。

林怀仁没有去抢那些身外之物。他冲回自己简陋的住处,最要紧的,便是那本凝聚了他多年心血、记录着无数宫廷秘方与生存智慧的《林氏食珍》手稿!他将手稿用油布仔细包好,贴身藏匿。

就在这时,王守山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惊惶与一丝希望:“怀仁!快走!宫门守卫都已逃散大半!我联系上了以前在宫外认识的一个骡马行的伙计,他说可以带我们混出城去!只是……只是现在外面兵荒马乱,出去也是生死未卜!”

“留在宫里更是死路一条!”林怀仁斩钉截铁,“守山,我们走!”

两人趁着混乱,避开主要宫道,沿着偏僻小径,向神武门方向摸去。沿途所见,尽是狼藉,昔日繁华如梦破碎。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慌。

就在他们即将接近神武门时,却被一小队溃散的清兵拦住。这些兵痞眼见宫中混乱,也想趁火打劫。

“站住!你们两个,干什么的?把身上的东西交出来!”为首的把总提着刀,恶狠狠地喊道。

王守山连忙上前,赔着笑脸:“军爷,军爷息怒,我们就是两个厨子,身上没什么值钱东西……”

“厨子?”那把总眼睛一瞪,“宫里出来的厨子?身上能没油水?搜!”

几个兵丁上前就要拉扯。林怀仁心中焦急,若被搜身,手稿必然不保!情急之下,他脑中灵光一闪,大声道:“军爷!且慢!小的们确实是御膳房的厨子,身上虽无金银,但有一手绝活!诸位军爷奔波辛苦,想必腹中饥饿,不如让小的现场为军爷们做一道吃食,垫垫肚子,再走不迟?”

那把总愣了一下,看了看眼前这两个不像有油水可捞的厨子,又摸了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犹豫了一下,骂道:“妈的!这鬼地方哪来的灶火食材?”

林怀仁目光扫过旁边荒废的小花园,指着角落里一些无人打理、却顽强生长的野苋菜和旁边散落的几颗干瘪黄豆,道:“军爷,此地虽无珍馐,但天地自有馈赠。只需借军爷们的铜釜一用,取些雨水,片刻便好!”

那把总将信将疑,但饥饿感占了上风,示意手下将随身携带的铜釜取下。

林怀仁立刻动手。他将干黄豆用石头砸开,粗略碾碎,放入铜釜加雨水熬煮。同时飞快地采摘下那些嫩绿的野苋菜,洗净。待豆汤微沸,豆香溢出,他将苋菜投入滚烫的豆汤中,苋菜遇热瞬间变得翠绿欲滴。没有盐,没有油,只有豆类的淳朴香气和野菜的清新本味。

很快,一锅绿意盎然、热气腾腾的菜粥便做好了。林怀仁将其盛入兵丁们递过来的粗碗中。

“此乃‘珍珠翡翠汤’,”林怀仁双手奉上,“仓促之间,聊以充饥,望军爷们莫要嫌弃。”

那碧绿的苋菜宛如翡翠,沉浮在乳白色的豆汤中,在这混乱血腥的背景下,竟显得格外清新诱人。兵丁们早已饥肠辘辘,接过碗便狼吞虎咽起来。那简单的味道,在此刻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

那把总喝了一大口,暖意入腹,烦躁稍减,看着林怀仁,神色复杂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看在这碗‘珍珠翡翠汤’的份上,滚吧!”

林怀仁与王守山如蒙大赦,连忙道谢,转身疾步穿过已然洞开的神武门,汇入了京城逃亡的人流之中。

回头望去,血色夕阳映照着巍峨而残破的宫墙,一个时代,就在他们身后轰然落幕。

他们凭借着王守山联系的骡马行伙计的帮助,几经周折,颠沛流离,终于逃离了京城这是非之地。林怀仁隐姓埋名,辗转回到了山东老家,后又因战乱迁至相对安稳的南方。王守山则与他在离京后因故分开,据说回到了直隶老家,两人失去了联系,直到多年以后,两人又在南方小镇重逢了。

王老爷子的讲述,在这一片混乱与逃亡的图景中,缓缓落下帷幕。后院陷入长久的沉默,只有晚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我们仿佛都还沉浸在那百年前的惊心动魄之中,为林怀仁与王守山的命运揪心,也为那本《林氏食珍》得以幸存而庆幸。

苏琪早已泪眼婆娑,哽咽道:“太爷爷他们……太不容易了……”

苏小豆喃喃道:“在极限环境下利用有限资源完成能量补充,这是生存智慧的极致体现。”

陈默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目光深邃:“个人的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总是如此动人心魄。”

我爸久久没有说话,他伸出手,第一次,如此郑重而轻柔地,抚摸着那本泛黄的《林氏食珍》,仿佛在触摸祖辈跨越时空传来的温度与力量。

王老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背负多年的重担,他看着我爸,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轻叹:“老林啊,这本食珍……如今,算是物归原主了。我爷爷王守山,欠你爷爷林怀仁的……不止是这本书啊。”

我爸抬起头,看着王老爷子,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柔和了些,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硬邦邦地说了句:“……陈年旧账,还提它作甚。这书……我会让薇薇她们,好好传下去。”

这一刻,跨越了几代人的恩怨,似乎就在这袅袅炊烟与尘封往事的交融中,悄然冰释。